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鉴赏者]《在山的那边》的意境透视
作者:李 平

《文学教育》 2005年 第1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王家新《在山的那边》这首哲理诗,境界宏阔,情调耐人寻味,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读后使人精神振奋,平添一层“倚剑天外,挂弓扶桑”的遥想来。
       贯穿全诗的主要意象是“山”和“海”。如果我们暂时撇开其各自的象征意义,单就其表面来看,就蕴含着“深广”之意。“山”巍峨险峻,深沉丰厚,并且群峰叠起,连绵不断,气象万千。真可谓“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如许的各具情态的深山中深藏着一些奇宝异石等待着人们的开发。这如许的山上或开放着鲜花,或在其枝头上挂满了果实。那花香招来群群的蜜蜂和一只只的蝴蝶,那果实招来了不同种类的采摘者,那茂密的山林中的飞禽走兽也正在营造着属于自己的家园。这些生物以它们特有的姿态共同装点着大自然。而更使人赞叹的是在山的那边群居的人们,他们正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改造着自然,美化着生活。像这样“天人合一”的境界委实令人心旷神怡。但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诗人将此丰厚深广的群山作为“重重困难”的象征体;相应将“爬山”作为“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象征体,意象壮阔,意蕴丰富。这一个“山”字,即可指一座山,也可以指无数座山,由一个意境翻出另一个意境,诗意在跌宕中推进,感情也波澜起伏,给人以深刻的启迪,还使人滋生出类似于“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奇思妙想。
       同样,诗中的“海”从表面来看,宽阔无际,深不可测,雄壮伟大。其平静时给人一种幽静、和平、愉悦的美感;涨潮时给人一种雄浑、奔放、热烈的美感。海面上大大小小的船只来来去去,往来不绝,热闹非凡;海水中的浮游生物,也正以万千的姿态,在属于自己的生活天地中徜徉着,装点着海底中那神秘的世界。东汉末年的杰出诗人曹操对“海”有着不凡的评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由此可见,“海”单纯从表面来看,的确“雄壮伟大”。这样“雄壮伟大”的事物,是值得人们去赞美、憧憬的。待我们回过头来仔细揣摩,发现诗人将“海”作为“理想境界”的象征体时,不禁令我们拍案叫绝。如此,使诗歌的境界更为宏阔,情调更为激昂、明朗,给人一种回肠荡气之感。使人在想象之余,滋生出一种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直达理想境界的勇气。“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诚然,在茫茫的人生途中,我们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在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中,我们也许会经历千百次的失败。但经过这如许的失败的痛苦磨难,我们也定能够获得许多正确的方法和经验。凭着这些“法宝”,我们一定会战胜困难,直达理想的境界。
       综观全诗,从纵向来说,诗歌从小时候的“痴想”一直说到长大、成熟后对理想的热烈追求,可谓贯穿了人的一生。并且在诗中也蕴含着在通向理想途中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应具有的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从横向来看,本诗虽说的是“山那边”的情景,但这个“山那边”所波及的空间范围是难以用“万重山”这样的数字来说清的。它可谓波及到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全过程。
       同时对于尚未脱尽稚气的七年级学生来说,这首意境优美的诗作,更具有无尽的现实教育意义。由于七年级学生年龄小,知识少,经验不足,在迈向人生的十字路口,往往会因一两次挫折而产生失望甚至颓丧的情绪。针对这一问题,编者特意从诸多的佳作中选中了王家新的诗歌《在山的那边》,并将其置于篇首与新生见面,来帮助学生坚定信念,克服困难,实现理想,其用心是十分良苦的。我们深信如此意境深远优美的诗作,定然会漫湿学生前进途中“枯干的心灵”,也定然会使他们“身长翅膀脚生云”,创造出更为绚丽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