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拾贝者]看钱梦龙《〈愚公移山〉教学实录》有感
作者:陈元国

《文学教育》 2005年 第1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闲暇之中,无意看到书架上《初中语文名师授课录》这本书,翻开目录,钱梦龙老师《〈愚公移山〉教学实录》让我打住。
       认真拜读,仔细琢磨,一种超凡脱俗的教法呈现眼前,使我如身临其境,领教着钱老师古文教学之高超。
       钱老师在导入新课时指出了寓言的特点: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借用毛泽东主席在中共第七次全代会闭幕词中讲愚公移山的故事,指出当时我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最后阶段,毛主席在这次决定中国革命前途的大会上,为什么讲这个故事?学生带着悬念自读课文,引发阅读动机。
       在学生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时,考察了学生对该文的预习情况,指导学生理清课文所涉及的“人”和“事”,此时钱老师抓住时机,要求学生认真自读课文,排出人物表。讨论后明确板书:愚公、智叟、愚公妻、子孙、京城氏遗男。然后提问:愚公有多大年纪?智叟是个年轻人吗?那个遗男几岁?他去参加移山劳动,他爸爸让他去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继续提问:大家计算一下,参加移山劳动的共有几人?移山这件事做起来困难吗?他们的工作艰苦吗?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紧接着钱老师指导学生讨论不同人物对待移山的不同态度,教师提示:愚公妻与智叟说的话差不多,他们的态度一样吗?通过具体文句比较得出结论:愚公妻在怀疑中带着关心和担心;智叟则是轻视和嘲笑的语气。
       学生继续讨论“遗男”和愚公子孙的态度。
       在紧张而愉悦的氛围中结束第一节课,使学生更有想进行第二节课学习的欲望。第二节课时,重点讨论了愚公之“愚”,智叟之“智”。“愚公”是“笨老头”的意思,那么愚公究竟笨不笨?“智叟”即“聪明老头”的意思,他究竟聪不聪明?结合具体文句(略),通过问答、讨论方式(略),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了解到:
       愚公之“愚”是“大智若愚”之意。
       智叟之“智”乃是“耍小聪明”的意思。
       最后,学生感情朗读全文,结束教读。
       课堂练习中,教师出示小黑板上的一段文字,学生加标点。文段为古文,文意为两学生争论愚公之“愚”的含义。不仅训练了古语的断句,对愚公之“愚”理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别的练习更是水到渠成。
       钱梦龙老师不愧为全国有名的特级教师,教学本文,跳出了文言文教学采用的“字字讲解,句句对译”的教法,始终贯穿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从悬念入题,到列人物表,后由人及事,又由事而及人。问题的提出,注意了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而且多用“曲问法”,问在此而意在彼,以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如“遗男的爸爸让他去吗?”学生一时不能答,但仔细一想,便恍然大悟,在饶有趣味的思考中落实了词语的理解。在讨论不同人物的不同态度中,重点比较愚公妻和智叟似同而实异的态度,既是指导阅读方法的需要,也是语言和思维训练的需要。
       在国家新的“课程标准”实施的令天,钱梦龙老师《<愚公移山>教学实录》堪称新型教学的典范,不仅符合于“新课标”要求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且也符合于学生的接受心理,既爱护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也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多少领导谈“课改”,多少教师东施效颦,说“课改”,但改来改去,都不能跳出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都不能放手让学生发挥聪明才智,自己去探求,理解一些新知识,真正时髦的教学方式,教师只能当看客,必要时提示,点拨即可。一些学科可根据其学科特点,让部分学生轮流上课,教师只起组织作用。这样的课,学生间有比的意识,能引发竞争机制。同时也践行了毛泽东同志说的:“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亲口尝一尝”的“实践出真知”的理论。
       陈元国,教师,现居贵州余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