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拾贝者]如何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自觉行为
作者:朱银宪

《文学教育》 2005年 第1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有这样一条醒目的格言:“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其寓意不言而明,这是对传统“灌输”式教学的一种否定,也是对现代教学的一种启迪。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现代学校的教学,已不是单纯的课堂说教,而是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这一观点的明证。那么,怎样才能使语文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自觉行为呢?
       一、以学生为主体,建立立体机制,体现师生合作关系
       语文教师所面对的不仅是全体学生,更重要的是学生个体。在同一个班中不仅有着共性,还存在着个体差异性,要使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质都得到提高,语文教师的工作重点不是“面”而是“点”(学生个体)。要使每一个“点”都亮起来就必须进行组建立体化学习机制。经过一段教学实践对学生全体进行分组,建立学习和谐小组,设小组长。根据语文教学内容与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命名语文学习助手,使其分担专项语文内容的检查和信息反馈。同时,为使语文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任命语文检查官,使其督促学生个体、和谐小组、语文助手的学习和工作。这样,每位学生个体都有隶属的和谐组,每个和谐组都接受助手和检查官的监督,每位助手又都受约于检查官,反之,检查官必须接受助手的检查,而检查官和助手又都各自隶属于和谐组。这样学生根据不同的语文内容在各自不同的立体面上发展着个性。语文教师可随时对不同立体面上的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掌握不同个体的学习情况,解决学生的一切学习问题。那么,一个语文教师的工作不仅做到了“为了一切学生”,而且还体现了“为了学生的一切”。
       二、注重语文学习过程,形成语文认知结构
       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知、情、意形成的过程。语文的学习并非单纯的读读写写,优美的课文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自古就有“文以载道”之说,语文的学习,在潜移默化之中,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学生的情感,形成了学生的志趣。那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学什么?怎样学?教师、学生都应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学生学了没有,学的情况如何教师更应心中明白。怎样才能形成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呢?我通过试建语文学习明白卡有效地促使了学生语文认知结构的形成。明白卡的主要作用就是使学生学个明白,并监督其学习过程,养成良好的认知习惯。“只要学起来”,就会有收获。课内打基础,课外下功夫,学生的语文学习由课内走向课外,由课外带动课内。
       三、让学生参与教学,形成开放的教学空间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建立课堂上积极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强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1、让学生当小老师,进行师生换位。
       在教学中,教师征询学生的意见,在教法上采纳学生的合理建议,让学生开动脑筋,设计最佳方案。教师和学生在一起备课,让学生了解教师的工作,以此成为主动学习和参与教学的契机,消除学生对教学的神秘感,抓住学习的本质。必要时,对浅显的课文还可让学生上台授课,亲身体验教学,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教师在台下听课,感受学习,从而为自己的教学找到更合学生口味的模式。
       2、针对学生个性的差异,教师可制定同一目标中不同等级的要求,使学生等级自认,自我完成,按等级级别和完成情况给予不同形式的鼓励,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上进心。
       实践证明,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明显提高,课前全部做到预习,课后全部做好练习,并主动向教师提合理建议,主动向教师要求承担语文学习任务。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的自觉行为,语文学习效果明显提高,学生的文章见诸报刊,学生的成绩名列前茅。优生见优,差生争先,比学赶帮,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语文教学走上了良性轨道。
       朱银宪,河南濮阳高新区实验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