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探索者]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作者:戴成社

《文学教育》 2005年 第1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教材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应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何才能更好地“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呢?我觉得应重视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教材为基础积累课程资源
       针对具体的语文教材,我们在深入挖掘课内资源的同时,还必须重视拓展利用各种校外资源,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紧密地联系社会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新教材发下来后,教师要带领学生从总体上初步感知教材,如教材写了哪些人,哪些事,哪些景等,以便有目的地开发课程资源。比如师生外出旅游,可有目的地选择景点;阅读课外读物时有重点地选择要读的篇目;进行社会调查时,会关注有关人物及事件;观看或收听新闻节目时也会留心与教材有关的内容……从而有助于课外资源的搜集、加工和积累。
       在教授《桃花源记》一文时,1、我要求学生找出“豁然开朗、屋舍俨然、怡然自乐”这三个词组的共同点,然后再举出其他结构类似的词组。2、课文语言富有表现力和生命力,有些词语沿用至今,已成为成语。请你用下面三个成语各造一个语句,这三个成语是:豁然开朗、无人问津、世外桃源。3、反复诵读“土地平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几句话,然后请充分展开想象,以《桃源景色美如蕊》为题写一则短文,描写桃源美丽的自然景色和和平安乐的社会生活。4、仔细诵读课文第三段,看一看这段文字中有哪些句子省略了句子成分,省略了什么成分,然后口头翻译这段课文。这样夯实了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了课程资源。
       二、要以教材为载体加强各科联系
       把教材当作载体使教学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以教《南京长江大桥》一文为例,首先师生通过对具体数字的分析,使课文内容的理解简单化,如9个巨大的桥墩、正桥连接22孔引桥、大桥分上下两层、两座工农兵塑像左右挺立、两个高大的桥头堡等等,通过数字使学生感受到大桥的雄伟;其次以公路桥与铁路桥的合理布局、混凝土桥墩与钢铁桥身的材料安排上,感受到大桥建造的科学性。同时引导学生联系当时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如由于建国不久,经济基础非常薄弱,技术水平相对落后,长江江面很宽,风浪很大,千百年来河底沉积了大量泥沙,给施工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又加之中苏关系紧张,建桥过程中,他们撕毁合同,撤走专家等。但是中国人民没有退缩,靠着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超凡的聪明才智,硬是靠自行设计、自行施工把大桥给建了起来,这桥不仅教活了知识,更激发了爱国热情。
       三、基于教材又再生教材
       教学不只是课程的传递和执行,更是课程的创造与开发。除了搜集加工课程资源,密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之外,如果能使学生依据教材展开联想与想象,就会更好地激发其创造潜能,更有利于教材的创造与开发。学完《桃花源记》一文后,我们分三个层次展开联想:第一,桃源中的人在武陵渔人离去时,为什么要对他说“不足为外人道”?第二,武陵渔人回家后很可能会把他的奇遇告诉家里人。请你准备一下,然后用渔人向家人叙述奇遇的口吻在班上作一次讲演,讲完后由同学们评议。第三,仔细观察一定的景物,写出几段颇有特色的写景文字,用以烘托人物性格。这样既加强了学生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又开拓了想象思维和运用语言文字领域。
       戴成社,教师,现居湖南武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