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激浊扬清]政府开放才能“除魅”
作者:郭松民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4年 第0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在外交部举行的第二次公众开放日里,一个年轻的学生在“几乎是脸贴着脸”的距离上向李肇星部长发问(见6月21日《北京娱乐信报》)。这个场面让我的心中油然而生几分感动。我相信,不管部长的回答是不是能够让这个学生满意,但在和这位在国际舞台上经常同国王、总统、首相们握手言欢的风云人物如此“亲密接触”之后,外交部长在他的心目中将从此不再是一个神秘的、只能仰视的半人半神的形象,而是和“邻居家的大爷”一样可亲可敬了!
       借用马克斯·韦伯的话说,这个过程就是“除魅”,即消除了神秘感和神圣感。经过“除魅”的政府官员和政府机关,在民众的心目中将回归到他们的本原:政府官员是社会公仆,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的授予。他们为我们办事,是他们应尽的义务;如果办得不好,那就要批评他们;如果不能改正,那就要撤换他们;如果他们滥用权力谋取私利,那就要审判他们,根本没什么好客气的!
       一切只想统治人民,不想为人民服务的政府,都是不愿意“除魅”的。不仅不愿意“除魅”,他们还会想方设法地为自己“增魅”。这段时间宫廷戏比较多,我们看到皇帝上朝时排场给人的感觉哪里是要开会研究问题,简直就是神仙下凡。整个仪式传递出的全部信息就是皇帝“受命于天”,无须对臣民负责,臣民们在皇帝面前只能服从,不能反抗。官员们在皇帝面前虽然什么也不是,但当他们转过身来面对百姓的时候,他们又“魅力非凡”了。一个小小的县衙,也往往“说不尽许多威仪,似塑就一堂神道”,审问时惊堂木拍案,退堂时衙役低吼,让“蚁民”们一看就心生畏惧,想为自己争权利的勇气不知不觉中就被消解掉了,只好任其宰割。
       记得小时候看电影,解放军的工作队每到一个地方,放下背包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助老乡们担水、扫地、收庄稼。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过程也是一个“除魅”的过程:消除了神秘感,赢得了老乡们的信任,工作也就蓬蓬勃勃地展开了。但遗憾的是,近年来这个好传统似乎被我们丢掉了,“增魅”的传统却悄悄地复活了。我出差时每到一地都会发现,最威风的建筑通常是政府大楼。凡到政府机关办事的人,莫不对警卫的威严冷漠和传达的盛气凌人产生深刻印象。“增魅”的结果是老百姓对政府产生了畏惧和不信任:熊德明如果平时没事就可以到县政府大院里像赶集一样随便逛逛,她丈夫工钱的事还需要劳动日理万机的总理吗?
       政府开放才能让公众“走进”,走进才能“除魅”,“除魅”才能走下神坛,走下神坛才能便于公众的监督和沟通。而只有在和公众保持良好沟通并在公众的严密监督之下,政府才能够不断地改进工作,更好地为社会和公众服务。外交部已经带了一个好头,但我们更希望看到其他和公众生活关系更密切的部委的开放,看到省、市、县政府的开放——不就是让公众进来看看嘛,有什么好害怕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