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故实钩沉]1945年:烟台中美交锋
作者:孟 东

《文史精华》 2007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仲曦东,山东黄县(今属龙口市)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61年转入外交界,曾先后任驻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大使及外交部副部长。当年陈毅要调仲曦东到捷克当大使,仲将军以对外交工作不熟悉为由推辞。陈老总一句话打消了仲的顾虑,他笑曰:你搞外交比我早嘛,从烟台就开始喽。
       陈老总所说的往事,就是指1945年10月的烟台谈判。
       一
       1945年10月1日上午,“盟军”第七舰队两栖特遣队的分遣队派出海军少校舍尔托夫和几名随行军官乘快艇驶抵烟台码头,提出会见烟台军政当局的要求。信息很快被传递到胶东区委外事特派员兼烟台市代市长于谷莺处。于谷莺当即带领翻译杨荫樵赶往码头,在烟台海关与“盟军”军官见面。于谷莺是在9月27日赴任的,此前他是胶东区委海外工作部部长。当时,中共中央已获悉“美方有即在烟台、威海、秦皇岛登陆消息,延安已向美军观察组询问,并已告该地为我军占领,已无敌人。请其不要登陆,免干涉内政之嫌。”于谷莺赴烟就是为对付“盟军”可能登陆烟台所作出的部署之一。
       两天之后,即9月29日,“盟军”舰队就出现在了烟台市外的海面。胶东区委书记林浩和山东分局指示:“如美军登陆事发生,我军应避免冲突,以善意对待之。但我方行政、军、警,应照常维持秩序,并望将美军登陆及炮击我地一切情形,迅速电告延安公布,以便采取对策。”于谷莺与“盟军”军官的会见正是执行了这样的指示。只是我方无外事经验,一市之长没有必要亲往接见。但从另一方面看,却有着极高的办事效率。舍尔托夫少校告知,他是奉分遣队司令官赛特尔海军少将的命令,邀请烟台当局长官到舰上与赛特尔少将晤谈,并提出允许“盟军”士兵在崆峒岛登陆休闲,允许赛特尔少将率参谋人员登陆视察美国财产等项要求。
       上午10时许,于谷莺接受“盟军”邀请携翻译杨荫樵,登上旧金山号旗舰,与赛特尔少将举行会谈。由于当时国共之间的内战尚未爆发,两党正在“和谈”之中,美国又充当了“调停人”的角色,三方合组的军事调停执行部正在积极活动。那么,对于被视为“盟军”的美军,谈判解决问题自然成为首选,采取的原则就是“有理、有利、有节”。所以,于谷莺与“盟军”谈判所达成的协议基本满足了美军的要求。
       第二天,即10月2日上午,按照外交惯例,赛特尔带队回访,随行的有部分舰队指挥官及美联社、合众社的记者。于谷莺率队热情地将客人迎进市政府大客厅。赛特尔先表示了对中国抗战胜利的祝贺,然后提出他的士兵可以协助烟台人民清除日军留下的水雷等危险物,被于谷莺婉拒。
       随后,于谷莺简单地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会面结束后,由于谷莺出面在中兴楼设宴款待赛特尔一行。
       10月3日,按照事先达成的协议,赛特尔偕其参谋长、副官和几名美国记者,并在我方人员陪同下,查看了原美国领事馆旧址及其他美方财产,对巡查结果表示满意。
       同日,美军士兵在崆峒岛西部登岸并打球游玩。至此,双方以礼相待,气氛友好。
       二
       但10月4日风云突变,拂晓时分,崆峒岛前又增加了两艘美舰,其中一艘为巴尔贝中将率领的旗舰路易威尔号。美军不仅增加了兵力,而且提高了行动级别。上午10时,赛特尔和他的副官舍尔托夫来到外事办公厅,送达了一份美海军第七舰队司令金盖德上将电令的抄件。其要旨是,为方便美海军陆战队在烟台登陆,请驻扎在烟台市的东海军分区部队撤除沿海防务,烟台市政府同时撤离,并将烟台市有秩序地移交美方接管。于谷莺当即气愤地表示拒绝。
       赛特尔离去后,于谷莺当即会同烟台驻军政委仲曦东、市委书记滕景禄等一起研究了最新情况,决定一面迅速向上级汇报请示办法,一面积极准备,组成反对美舰登陆“统一行动委员会”,由仲曦东任“统一行动委员会”的书记。这看似一个极小的变动,但预示着与美方谈判的主角悄然发生了变化,由于谷莺改为仲曦东,以谈判为主调的行动转为了以军事斗争为主调,需要一个既懂军事又通政治的人出面。
       5日9时,赛特尔和巴尔贝中将的副官来到市政府外事办公厅,邀请于谷莺到巴尔贝中将旗舰路易威尔号上会谈。
       于谷莺与仲曦东、滕景禄等进行了紧急商讨,认为在没有实质性的冲突之前,决不能放弃任何谈判的机会,更不能给美军留下害怕谈判、主动退缩的印象。于是,于谷莺、仲曦东等便随美军快艇驶往路易威尔号。
       美方代表巴尔贝中将、两栖作战司令罗克少将和赛特尔少将等在路易威尔号甲板迎接中方代表后,巴尔贝先请中方代表聆听了一段美军在天津港接受日军投降的实况录音。这虽是一个细节,但显然是美方精心准备过的,它表明了两个目的:一是我们双方有共同的敌人,是盟军;二是美方接收港口是有先例的。听过录音之后,美方友好地邀请中方代表参观了他们的旗舰。
       据说,会谈是在路易威尔号的客厅里举行的。巴尔贝首先发言∶“根据美国政府与蒋委员长达成的协议,我奉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宫金盖德上将命令,来渤海各港口登陆,请贵方军队撤出烟台。”
       于谷莺当即表示∶“巴尔贝将军阁下,作为盟军我们欢迎你们的行动,但烟台市不同于其他港口,早在一个多月之前,它就由十八集团军(即八路军)完全解放了。因此,你们没有在此登陆的必要。有关我们的立场,此前与我们会谈的赛特尔将军应该向您作了汇报。”
       巴尔贝没有正面回应,转而说:“盟军之间的合作可以是全方位的,我的海军陆战队和贵方部队在烟台共同驻守,是个值得探讨的方案。”
       于谷莺回答:“贵方代表已经查看了烟台市内的美方财产,它们都得到了妥善保护。我们也已答应盟军士兵在崆峒岛游逛的请求。现在烟台市内外治安良好,人民安居乐业,共同驻军恐怕只会给我们双方,尤其是给烟台市民带来不便。”
       上午的会谈没有取得任何结果,于是美方提出下午与烟台军事当局举行会谈。
       下午,巴尔贝带领罗克少将、赛特尔少将等人,来到烟台市政府外事办公厅,同于谷莺、仲曦东等继续上午的会谈。巴尔贝一进会客室,就开玩笑似的问了一句:“今天,你们两位朋友当中,谁是接待我们的首席主人?”也许美方已经知悉中方组成了“统一行动委员会”,它的最高首长是仲曦东,这引起了美方的重视。
       仲曦东简洁地说:“于市长是我们烟台的一市之长。”
       于谷莺接过话头:“仲将军是我们烟台市的解放者,他是打败日伪军的东海军分区政委,也是我们烟台市民的坚强保卫者,烟台警备区的政委。我们不讲什么首席次席,说话都负责任、都算数。”
       巴尔贝为创造一个良好的会谈气氛,对仲曦东说:“仲将军,我刚才走在大街上,看到你们的士兵很有精神。”
       赛特尔当即补了一句:“他们比往日更有精神。”
       “你们很会训练部队。”巴尔贝笑着说。
       仲曦东想,大概战士们的戒备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因此说:“我们的战士久经战火的考验,他们以守卫自己解放了的烟台感到自豪。”
       谈判正式开始后,罗克首先举杯道:“为太平洋作战美军死难的军官和士兵干杯。”仲曦东当即回答:“为在八年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为英雄的中国军队和人民,为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英明的领袖毛泽东干杯。”
       谈判的气氛陡然紧张起来。
       接着,罗克又直截了当地提出:“请问仲将军,你们打算让我们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登陆?”
       巴尔贝可能感觉这么提出问题太唐突,马上插话说:“我看,双方可以指定一些参谋人员,在地图上具体研究后,提出计划,交我们双方批准好了。”
       
       
       仲曦东说:“我们先不忙着谈论什么登陆计划,请阁下告诉我们,你们为什么要在没有日本一兵一卒的烟台登陆?”
       巴尔贝哈哈一笑:“事情很清楚,十八集团军部队进入烟台接收日伪军阵地,没有得到中国战区最高军事首长蒋介石的允许。如果美军登陆烟台,蒋先生就可以延缓派兵来此,这样就缓和了你们中国内部的争执。作为盟军,我们的行动是友好的。”
       仲曦东严肃指出:“国共正在和谈,美方作为调停者的角色,应该不偏不倚,你们在此登陆有干涉中国内政之嫌。”
       巴尔贝称:“这是我们奉命为中国和平所采取的措施,烟台市的行政机构包括治安警察均不撤离,只是驻军撤离,进行防务移交。”
       于谷莺插话:“将军阁下,即使是和平年代,驻军都担负保卫领土的责任,何况抗战刚刚结束。仲将军既是烟台的解放者,又是烟台的保卫者,我们的市民怎么会答应这样的部队撤离烟台呢?”
       巴尔贝说:“即使你们的驻军不撤离,但也不能把炮口对准美国军舰哪!”
       仲曦东莞尔一笑:“将军阁下说得好,请问现在世界上有没有一种普通火炮能发射到几千公里之外?”
       巴尔贝答道:“当然没有,这是常识。”
       仲曦东微笑道:“是啊,我军的火炮无论如何也不能把炮弹从亚洲打到美洲去。是贵方远涉重洋,把军舰开到了我军的火炮射程之内。”
       巴尔贝见状,马上转换了方向:“那么,为了表示我们的友好,是否可以共同驻防?”
       “作为友好的举动,我觉得还是贵军主动离开比较好。用你们的话说,不论是移交,还是共同驻防,在这块已经解放了的土地上,都是不可理解的。为了盟军的友谊,贵军不宜在此登陆……”
       罗克闻言,霍地站了起来:“既然这样,我们必须完成金盖德上将的命令,立即登陆烟台。我是军人,军人的天职就是执行命令。但为了避免意外事件,请贵军立即撤往市郊。”
       “我也是军人,我也懂得应当怎样履行我的职责。如果你们要强行登陆,我们将视为公然侵犯,一切后果须由你们全部负责,并保留向全世界公布真相的权利。”仲曦东也气愤地站了起来。
       赛特尔少将忙劝道:“坐下谈,来,坐下谈!”待罗克坐下后,仲曦东也坐了下来。巴尔贝见谈判已无法继续,马上缓和气氛道:“没关系,一时达不成协议不要紧,我们可以慢慢来。我提议双方都请示一下各自的上级,再作决定。”
       赛特尔首先附和:“这样好。”
       罗克也一改刚才的急躁,说了些天气不错、烟台的街道很清洁之类的话。
       最后,双方决定中止今天的谈判,明天再谈。
       美方代表告辞后,“统一行动委员会”立即开会分析研究,形成最后的决议:我们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拒绝美军登陆。在此种情况下,美方的选择无非是两条:一条是退却,一条是强行登陆。为了应对一旦发生的严重局面,“统一行动委员会”一方面将形成的意见迅速电告上级,一方面命令部队立即在美军可能作为登陆场的海岸加强防御工事,并进行战斗动员。同时,准备在第二天下午召开市民大会,会后游行示威,向美方传达民意。
       三
       第二天,拂晓之后即刮起了大风,海面上波涛汹涌,而美国舰队相对平静。
       下午4点,烟台市党政军民齐聚在南操场,万人群众大会开始。于谷莺、仲曦东以及各界救国会代表先后登台讲话。会议进行中,抗议美军登陆的口号声此起彼伏。其间,美军侦察飞机几次低空掠过会场。会后,游行队伍分路出发,最后在海滨马路会齐,面对着美国军舰,挥舞拳头高呼:“反对美军干涉中国内政”等口号。直到天黑,示威人群才在政府人士和各界救国会人员的说服下逐渐散去。
       入夜,“统一行动委员会”开始检查各部门的组织动员工作。部队指挥员和参谋人员报告了军事部署及加强工事的情况;市政府报告重要物资已开始外运,非必要的工作人员正准备撤往山前;海岸指挥员电话报告,士气高昂,正密切监视美舰行动;公安局长报告,他亲自巡视了市区,治安措施已落实,市内秩序良好……
       晚8点,接到区委和军区首长的电报,但并没有期待中的具体指示,只是说收到报告,已转报中央。
       一直到7日1点钟,《烟台日报》社社长于大绅终于转来了十八集团军叶剑英参谋长的指示电。电文称:“美军在烟登陆,我应表示坚决拒绝,让其强登陆,以便在全世界揭露美军无理干涉中国内政。”并明示,在交涉中“可向美军作下列答复:一、烟台已无日军,美军在烟台登陆毫无必要。二、我军无上级命令,不能撤出烟台市。关于我军撤出烟台市事,请与我上级交涉。三、美军未得我方允许在烟台登陆,则发生冲突须由美军负其全责”。
       10月7日凌晨,延安新华社受命播发了10月6日叶剑英参谋长关于美军在烟台登陆问题,给美军驻延安军事观察组叶顿上校的声明:“1945年9月27日,基于美军计划在烟台、威海卫登陆的消息,本人曾受本军总司令朱德将军之命,经过阁下向美军总部声明下述三点意见:一、如美军在上述地点登陆,十八集团军方面将发现难于了解这一登陆的目的。因为所有这些地方,均在十八集团军控制之下,附近并无日军。二、如果美军事前未经与十八集团军总部作任何协商和规定,突然在上述地点登陆,将引起中外人士怀疑美军干涉中国内政。三、因此,朱总司令致电美军,不要在上述地点登陆,并请求贵军总部予以答复,迄今已过十天,贵方迄今未答复。”
       同日凌晨,烟台山警戒哨报告,美舰全部升了火,但并没开动。6点半左右,烟台山旗台报告,美旗舰打出旗语:“7点15登陆。”此时,我方把叶参谋长的声明译成英文,作为中文的副本正拟派人送交巴尔贝中将。7点,送信人还未走,旗台又报告:有两艘小艇离开旗舰向我码头驶来,整个舰队无行动迹象。7点15分,码头警备部队报告,巴尔贝、罗克和赛特尔乘小艇驶达码头,说是来辞行,请示是否准许其登陆。我方回复:“准!”并接他们一行到外事办公厅。巴尔贝一见面,就向仲曦东通报说:“根据我向美军第七舰队金盖德上将的有力建议,美方已批准不必在此登陆,特来辞行。但赛特尔少将和他的分遣队,仍留此以备友好联络。”我方当即把叶参谋长声明,及一大包抗议书送交美方。
       巴尔贝等回舰后,仲曦东、于谷莺遵照礼尚往来的原则,也乘上小艇,去向美舰答礼送行。但因风力过大,小艇无法驶出港口,改由“旗台”发出旗语:“……赴舰送行,风大未果,歉甚。”对方以旗语回答:“十分感谢。”
       10月9日,巴尔贝正式发表公报说:“美军将不在中国共产党所占领的烟台登陆,因该港已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控制。”又说,“烟台港已设有警察,秩序良好,该地已无日军、战俘和美国拘留民。目前,美军登陆已没有任何军事理由了。”
       至此,烟台谈判胜利结束。史沫特莱在其所著《伟大的道路》中说:“美国人在烟台低下了头。”实际上,烟台谈判的胜利有着更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保证了山东主力部队能顺利开赴东北,为辽沈战役的胜利提供了军事及物资上的援助。
       责任编辑 杨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