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人物春秋]民国元老刘成禺的美国罗曼史
作者:傅德元

《文史精华》 2006年 第1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100年前的旧金山大地震及震后的火灾,给很多早期来美国淘金的华人家庭和个人带来悲剧,但也有人“火中取栗”,喜结良缘,追随孙中山从事民主革命的刘成禺即是如此。他从火中救出了白人姑娘珍妮,并与她成就百年之好,写下了一段浪漫的富有传奇色彩的异国罗曼史。但他们的爱情故事以惊险的喜剧开场,却以近乎悲剧的分离落幕,而他们的后辈却到中国“寻根问祖”,以自己的华裔血统为荣。这漫长而真实的故事中,蕴含着深刻的种族背景及国家、民族盛衰兴亡的历史因素,耐人寻味。
       主办旧金山《大同日报》,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刘成禺(1875—1952)是湖北江夏(今武昌)人,字禺生。他出生于官宦之家,其父刘兆霖号雨臣,曾在广东广州府和潮州府等地为官数十年,“卓著勋声”,晚年在武昌家居讲学,对子女“督责甚严”。不幸的是,刘兆霖在刘成禺13岁时辞世,由母亲方太夫人将儿子抚养成人。刘成禺“年少英俊,即负时望,一时师友,多以远大期之”;光绪十九年(1893)后入武昌经心、两湖书院,“受经史性理词章之学”。刘成禺深感外患频仍,清政不纲,“痛心国事日非,亟思留学他邦,有所深造”,曾师事于辜鸿铭和容闳学习英文,并受到维新思想影响,为他后来走上民主革命道路打下基础。
       光绪二十五到二十六年(1899-1900),刘成禺曾参与唐才常等发起的自立军起义,事败后逃往香港,经陈少白介绍加入孙中山创办的革命小团体兴中会。光绪二十七年(1901)入日本成城陆军预备学校,次年在横滨与孙中山相见,纵谈竟日。后来他回忆说,此次会见,“是为四十余年致力革命之发韧”。
       1903年1月,刘成禺与湖北革命志士蓝天蔚、张继煦、李书城等在东京创办了《湖北学生界》。该刊物是20世纪初留日学生用省区命名的第一份刊物,其宗旨是“输入东西之学说,唤起国民之精神”。刘成禺曾在刊物上发表《史学广义》一文,宣传了民主革命思想和推翻清王朝的思想。他还受孙中山之托,为宣传反清革命而写作《太平天国战史》一书,1904年成书,孙中山为之作序,称此书是太平天国的“一代信史”,此书也是中国学者最早研究太平天国历史的著作,具有很高的政治和学术价值。
       由于宣传反清革命思想,使刘成禺失去了官费留学生资格,不能继续在日本停留,经孙中山和冯自由介绍,他取道上海领取赴美护照,于1904年春夏之交乘轮船抵达美国加州旧金山,任当地华侨洪门致公堂机关报《大同日报》主笔(总编辑)。该报于1902年创办,康有为的弟子欧榘甲任主笔,主要宣传保皇思想,并与孙中山相对抗。后欧榘甲被驱逐,孙中山推荐刘成禺继任主笔。
       刘成禺任《大同日报》主笔之后,“大倡革命排满”,积极宣传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与保皇党人论战,争取旅美华侨支持国内的反清革命。据民国元老冯自由介绍说,在刘成禺的主持下,《大同日报》“旗垒为之一新,渐渐发挥洪门反清复明之宗旨,……南北美洲凡有洪门人士所到之地,莫不有大同报,一纸风行,无远弗届”;“自是全美侨众之革命思潮,遂因《大同日报》之崇论宏议而一跃千丈”;“美洲华侨革命思潮之激荡,刘之力为多焉”。在此期间,刘成禺还负责在美洲筹款以支持国内的反清斗争,并多次接待孙中山,对孙中山筹备成立同盟会大力支持。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行后,《大同日报》又在旧金山代售《民报》,使美洲华侨接受同盟会的革命思想。
       大地震“火里奇缘”,成就百年之好
       在旧金山主编《大同日报》、从事民主革命宣传的过程中,刘成禺有一段异国爱情和婚姻故事,且极富浪漫和传奇色彩。
       1904年刘成禺来到旧金山之后,一方面任《大同日报》主笔,同时又在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学习。为了更快适应语言环境并完成学业,他找了一位美国白人姑娘任英文教师,名叫珍妮·埃拉·特雷斯科特(Jennie Ella Trescott),小他两岁,1877年4月7日生于堪萨斯州福特道齐城。二人虽只是师生关系,没有过多交往,但也相处融洽。
       
       1906年,巨大的灾难降临旧金山。4月18日凌晨5时许,一场大地震突然发生,震后发生火灾,同时水源枯竭,消防队无能为力,只能任大火蔓延。三昼夜的大火,将华埠商业、住宅区及西人住宅区焚毁,烧到偏僻住宅区才自行熄灭。在这场灾难中,刘成禺从废墟和火海中救出了遇难的珍妮姑娘。这一偶发事件使两人原有的交往和感情顿时升华,珍妮决定要与刘成禺结为夫妻,成就百年之好。
       美国虽说是“自由民主”的国家,但当时对不同族裔男女的自由恋爱结婚,特别是华裔男子与美国女子结婚,却有种种限制。1882年“排华法案”出台,到20世纪初,正是美国上下排华浪潮最高涨的时期,美国人把失业和其他罪恶都推到“唐人”头上,各种排华法令也不断出笼。在美国大部分地区包括加利福尼亚州,法律明确规定白人不能与华人通婚。但珍妮决心已定,为此两人于1906年5月旅行到允许白人与少数族裔通婚的怀俄明州埃文斯顿市办理了结婚手续。但怀俄明州的法律规定,与少数族裔结婚的美国公民要放弃美国国籍。为此,珍妮心甘情愿地放弃了美国国籍(据有关文章叙述,类似的情况,到1929年还存在),但她同时坚决要求刘成禺将英文姓氏“Liu”改为美国人的“Luis”?熏以尽量减少白人的歧视。二人结婚时与亲友的照片至今仍被后代珍藏着。
       结婚40年后,刘成禺在《世载堂杂忆》中还曾回忆他与妻子结婚的情况:“四十年前,与予妻(Dolly Tiscott)结婚于渥阳明州(注:今译为怀俄明州),该州无禁止东方人种与西女结婚条例,地近优脱州(注:今译为尤他州),乃为盐湖之游。盐湖城,为优脱首府,在万山之中,人富膏原,家无陋屋。”在盐湖城旅游时,刘成禺与他的新婚妻子住在盐湖城阿格登旅馆,他还颇有兴致地了解了当地摩门教及其多妻制的情况。后来,刘成禺的好友、篆刻家杨千里为他刻一“火里奇缘”印署相赠,即形象地再现了他们相爱结婚的浪漫故事。
       结婚之后,二人又返回旧金山,刘成禺继续从事革命活动。1908年,他们的大女儿布洛瑟姆(Blossom)诞生于旧金山。
       携全家返回中国后的生活
       1911年武昌首义成功,旧金山同盟会员及华侨欢欣鼓舞。不久,刘成禺先期回国,参加辛亥革命和筹组革命政府,两个月后,他的妻子珍妮也带着女儿离开美国,来到中国。回国后,刘成禺被黎元洪任命为南北议和的南方代表及新政府参议院湖北省参议员,并在上海加入柳亚子等人创办的“南社”。
       1912年4月,孙中山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位让给袁世凯,南京临时政府北迁?熏刘成禺继续北上任参议院湖北省参议员。1913年4月,民国第一届正式国会开幕,刘成禺仍任参议院议员。“二次革命”时,他因附和革命被袁世凯通缉,被迫逃到上海。1915年袁世凯帝制自为的阴谋日益明显,刘成禺在北京“退处城南,僦孙退谷故宅居之,槐窗闲日,间理旧籍。时项城锐意称帝,内外骚然,朝野新语,日不暇给”。他闭门著书,写作《后孙公园杂识》,并与郭泰祺等密谋用美、日驻屯军挟黎元洪出北京,未能成功,遂“遁沪讨袁”。
       1916年袁世凯帝制失败后,刘成禺在国会恢复时继续任参议院议员,此后,他继续追随孙中山从事于民主革命。1917年8月,孙中山南下护法,刘成禺被任命为广州国会非常会议参议院议员,9月被孙中山任命为中华民国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府参议,赴北京运动其他议员南下护法。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刘成禺又先后被任命为总统府宣传局主任、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宣传委员和国民党临时中央委员会委员。1924年6月,孙中山又任命刘成禺为陆海军大本营参议,并与北京政府段祺瑞的代表许世英洽商孙中山北上事宜。不久,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北上,谋求解决国内问题,刘成禺和郭泰祺等全权办理鄂豫湘三省军政事务,并商议建立建国政府。孙中山不幸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刘成禺赶赴北京参加治丧和葬礼等活动并亲自扶灵,表现了对孙中山的敬仰和革命情谊。
       
       1925年秋,刘成禺与郭泰祺遵从孙中山的临终教诲,拒绝了段祺瑞政府的挽留?熏不在北京谋求官职,二人一起回武昌,刘成禺任教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到1931年。1931年2月16日,国民政府任命刘成禺为监察院监察委员(该职一直任到1947年)。
       刘成禺的妻子珍妮带女儿来到中国之后,开始了她在中国20年的生活。由于不懂中国的语言文字,所以她和子女们主要居住于上海的租界里,其住处在法租界格罗希路125巷14号,有时他们也跟随刘成禺移家于北京、广州或武昌等地。在以后的10年间,这个家庭在上海又有了3个孩子:1912年,长子刘家麓(Maurice Luis,迈瑞斯)出生;1916年,二女儿多瑞丝(Doris Luis)出生;1921年,小儿子刘家鄜(Horbert Luis,赫勃特)出生。刘成禺虽经常奔波于各地,但一家6口还过着比较幸福的生活。
       中美文化差异,妻子儿女返美
       随着子女的逐渐长大成人,在哪里接受高等教育成了重要问题。由于全家长期生活在租界和西方人的文化氛围之内,子女们对汉语和中国文化接受得并不多,所以刘成禺和妻子珍妮最后决定将他们送到美国去接受教育。1932年初,刘成禺的妻子珍妮带着4个儿女远涉重洋,回到了加州洛杉矶,刘成禺的长子刘家麓就读于南加州大学,珍妮和4个孩子开始申请加入(恢复)美国国籍。4个月之后,珍妮带着二女一子又返回中国。这时,刘成禺的母亲方太夫人患乳癌和中风,于1932年冬来到上海治病,与刘成禺全家居住、生活在一起,1933年9月在上海病故。1934年,珍妮第二次带着3个儿女重返洛杉矶,此后再也没有返回中国。
       刘成禺在妻子儿女离开中国之后,孤身一人留在中国,主要居住于上海和南京等地。抗战爆发后,他过上了居无定所、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有时妻子和儿子来信并寄钱给他,以资助他的生活。1939年4月30日,在给妻子和儿女的回信中,他讲了自己在抗战初期的生活境况:1938年5月以前,他住在桂林,后来房子被军队占领,他与逃难的民众被赶进山里,书籍衣服等都被军队掠去或烧毁,父母亲的遗物也丧失殆尽,他只身一人带着仅剩的一个小箱子回到老家武汉,住在自家原来的房子汉口法租界新巴黎街福隆里2号。当时,日本飞机每天来轰炸,刘成禺只得于9月离开故乡,乘轮船由长江到重庆,汉口的房子在武汉失守前被中国军队炸毁。武汉失守后,重庆遭日本飞机轰炸,他只能躲在山洞里。在信中他吐露了对妻子儿女的思念之情,并在信的末尾说:“现在的这种状况将会很快过去,但我不知道怎样度过余生。”从这封信刘成禺仍称珍妮为“亲爱的妻子”和署名“你的丈夫”来分析,二人的夫妻关系应没有发生变化。
       1942年,刘成禺又曾写信给妻子和儿女们,希望赴美国团聚,但没有得到任何答复。当年,长子刘家麓曾回到陪都重庆,并最后见到父亲。1944年12月,刘成禺的众多朋友和革命耆旧于右任、居正、孙科、宋子文、冯自由、柳亚子、章士钊、董必武等在重庆为他举办了70寿辰庆祝活动;他的学生李以祉等为他写了《刘禺生先生七十行述》,好友章士钊为他写了《武昌先生七十生朝诗并序》;刘成禺的几种著作也刊刻完成,包括《太平天国战史》、《史学广义》、《世载堂诗》、《禺生四唱》、《洪宪纪事诗本事簿注》、《自传》等。
       抗战胜利后,1946年9月15日,刘成禺大部分根据亲身经历写成的笔记体史料《世载堂杂忆》开始在上海《新闻报》副刊上连载。此书稿后来由钱实甫整理,1960年由中华书局出版,近年又曾重印重版,是研究中国近代史和民国史的重要资料。
       1946年约11月,广东梅县陈乐石曾到美国,在游好莱坞时住在刘成禺妻子儿女的住所,回上海时,陈乐石带回了刘成禺妻子和儿女、儿媳的照片函件物品等。刘成禺睹物思人,回忆起40年前与他的妻子在美国结婚的情景,并在《世载堂杂忆》中作了记载:“昨晤梅县陈乐石君,自西美归国,游好莱坞,曾憩予家?熏带交予妻与子女儿妇所赠照片函件物品来。”这说明,刘成禺虽与妻子儿女们天各一方,但仍保持着联系。
       1947年8月,刘成禺被派为监察院两广监察使(此职任到1949年大陆解放),11月被免去监察院监察委员。1949年初,他被任命为国史馆总编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他返回故乡武昌,曾任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参事室参事,1950年8月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中南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委员。1952年3月15日病逝于汉口,享年78岁。从1934年妻子儿女离开中国直到病逝,18年间,刘成禺未能再见到他的妻子及3个孩子,生离与死别,成为他的人生憾事。
       珍妮带着4个子女定居洛杉矶之后,又开始了她在美国故乡的漫长的40年的后半生,回美之后,珍妮和孩子们使用的姓氏仍是“Luis”而不是刘成禺的姓氏“Liu”。她长期与二女儿在洛杉矶居住,有时也到康涅迪格州与长子全家一起居住,但她从不对人谈起自己与中国人的婚姻,更不敢让孩子们谈起他们的中国血统。1974年她在洛杉矶病故,享年97岁。
       《云山》出版,孙女刘爱美寻根问祖
       刘成禺的4个子女定居美国之后,各有不同的经历。 回美不久,大女儿布洛瑟姆即结婚并定居于亚利桑纳州,偶尔为西部的杂志如《日落杂志》写文章。她有两个孩子。1994年病逝。
       刘成禺的二女儿多瑞丝回美后成为一名女演员和歌咏舞会的女歌手,并很快与一位富有的年青人结婚,由此而获得美国公民的身份。她曾在“好地球公司”工作,长期居住于洛杉矶,她的母亲珍妮大部分时间与她居住生活在一起,直到病故。按照中国的道德标准,多瑞丝可称一位孝女。她有一个儿子比尔·希普尔(Bill Hipple)。
       刘成禺的长子刘家麓1936年在南加州大学毕业后,曾就职于首都华盛顿的中国新闻社。1945年联合国成立后,在联合国难民救济总署和通讯社等部门工作。他与一位生于威斯康星州的美国姑娘简(Jane)结婚,婚后移居纽约。1942年,他把姓氏“Luis”改为中国的姓氏“Liu”,1953年加入美国国籍。1972年退休后与太太和儿子居住在康涅迪格州布里奇波特。
       刘成禺的次子刘家鄜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征入伍,到欧洲与德军作战,1944年被俘,在德国的战俘集中营里遭受了非人的折磨,几乎死亡,后来被盟国军队解救。返回华盛顿后,他与一位美国女子艾琳?穴Aileen?雪结婚。其后,他们又到加州定居,刘家鄜成为一名工程师。他有3个孩子。
       刘家麓的女儿刘爱美(Aimee E. Liu)具有四分之一华裔血统,毕业于耶鲁大学,后成为作家。她1979年与父亲一起到中国旅游,找到了当年全家在上海住过的房子。刘家麓追思父母和往事,不胜感慨,这使他的女儿刘爱美萌发了“寻根”、探求家族历史、了解祖父母的背景和革命历程以及感人且悲伤的婚恋故事的愿望。经多年努力,终于在1997年出版发行了以她的祖父母的爱情故事为主要题材的英文版长篇小说《云山》(Cloud Mountain?熏 Warner Books?熏 Inc.?熏1997)。刘爱美在“著者的话”中表明:“这是一部小说。这部小说虽然循着我的祖父刘成禺和祖母珍妮·特雷斯科特·路易斯的婚姻时间表,以及根据众多的家庭成员告诉我的故事情节进行了叙述,但这不是一部家族的历史。……无论如何,我试图真实地重现我的祖父母和他们的孩子们所经历过的以及那个时代的历史。在这部小说中我详细描述的一些事件,是从我的祖父1946年出版的回忆录中,以及从1900年代旧金山湾区及以后几十年中国发生的事件中精选出来的。书中出现的很多诗歌是从我的祖父的诗句改编过来的。”之所以用《云山》作为书名,刘爱美解释说:“在中国的国画和古典诗词中,云山象征离别和思念,这正是这部小说的主题。”
       
         1997年,当《云山》在美国出版时,刘爱美回忆说,当她幼年在康涅迪格州白人小区生活时,祖母迫于当时美国社会对华人的歧视,一直没有谈起过她与祖父刘成禺的婚姻,并且禁止子女们谈论自己的中国血统,使得后代一直不知道他们原来有中国血统。在1979年之后“寻根”的过程中,刘爱美逐渐为自己的四分之一华裔血统而自豪,并且为华裔在美国文化上的差距和文化认同上的困难及复杂而感到震惊。她多次自问“如果我不是生长在白人小区,而是在中国城长大,那我将是怎样的一个人?”
       家庭悲剧,抑或社会悲剧
       由刘成禺追随孙中山从事民主革命的经历及其爱情婚姻以近乎传奇开始,但又以悲剧式的离别作为结局的真实故事中?熏我们可以发现深刻的社会根源。
       刘成禺婚姻的浪漫性及其悲剧是耐人寻味的。当年的珍妮姑娘可以义无反顾地追求刘成禺并与之结为夫妻,为此不惜放弃美国国籍,表现出美国人开放的性格。后来她又毅然决然地带着4个儿女返回美国,而把结婚近30年的丈夫孤身一人抛在中国,当丈夫要求赴美国团聚时又没有给以任何回答。二人的夫妻名义长期存续,双方都没有再婚,但夫妻关系已名存实亡。这是为什么?刘成禺夫妇之间由于不同文化背景等原因,其婚姻及生活可能带有某种不协调的因素,这或许是他们后来长期分居的原因之一。刘成禺母亲方太夫人在上海治病期间,由于与刘成禺全家居住、生活在一起,到后期,其所患乳癌、中风、腹泻三症并发,给家庭生活也会带来不便,自小接受美国风俗文化的珍妮是否能接受这些?不得而知。当然,两国经济、生活条件的差别,也应是分离的原因。1949年后,由于中美交恶,在客观上也造成了他们夫妻最后的不能相见。
       刘成禺婚姻的近乎悲剧结局与美国的种族歧视政策有着必然的联系。1882年排华法案颁布前后,华人在美国包括加利福尼亚州不能出庭作证,不能与白人结婚,不能归化为美国公民;在一些白人看来,“中国人比上帝创造的任何其他民族都更为低劣”。后来珍妮与孩子们在美国生活时,他们始终使用“Luis”这一家族姓氏而不敢使用“Liu”这一中国姓氏;珍妮从不敢对人谈起自己与中国人的婚姻,更不敢让孩子们谈起他们的中国血统。这反映出他们的婚姻家庭在美国种族歧视的社会环境下被严重扭曲了。年轻的姑娘可以一时冲动,不顾及这些,但社会现实是残酷的,使最后她不得不屈服于社会的压力。一位土生土长的美国白人姑娘与一位“唐人”结婚,要付出放弃美国国籍的代价,以后这位女子和她的子女又要重新“申请”美国国籍,这对珍妮来说是很痛苦的现实。
       从刘成禺子女及孙女刘爱美对中国文化的不同态度,可以探究出深刻的社会因素。刘成禺的4个儿女青少年时代都生长在中国,他们都不太懂中国的语言文字,因为他们生活在享有治外法权的租界中,中国当时是一个落后国家,没有多少外国人重视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字。刘爱美的父亲较早地把姓氏由“Luis”改为中国姓氏“Liu”,到刘爱美坚持要寻根问祖,并为自己的四分之一华裔血统感到自豪和骄傲,这是极大的变化,是由于中国的日益强盛。华人移民在过去的100余年中,之所以长期居于美国社会的底层,种族歧视政策及社会环境是根本原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管幅员多大,历史多久,人口多少,如果落后了,不仅要挨打受气,其文化习俗也不会被那些所谓先进的国家、种族及个人所认同和接受;反之,如果强盛了,则可以被认同、理解和接受。在异族的通婚和两种文化的接触交往中,过去、现在和将来,始终包含着国家、民族的深刻的政治背景和经济因素。
       责任编辑 杨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