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采录]风采录
作者:佚名
《文史精华》 2006年 第0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省会商界的引领者消费者的购物乐园
——记石家庄东方城市广场有限公司及其新掌门人
金秋时节,省会石家庄艳阳高照,一派繁荣丰硕景象。9月29日省会商业巨子——东方城市广场有限公司(简称东购)迎来了她九岁生日。非同寻常、别具一格的庆典在公司南广场举行:
在厚重巍峨的长城和火红的枫叶映衬的庆典主题背景下,东购“诚信鼎”熠熠生辉,格外醒目。现场热烈而大气,隆重而庄严,活动内容丰富而寓意深刻。东购人在鲜红的国旗下抒发他们火热的爱国热忱;隆重揭幕的“诚信鼎”是东购人再次向世人许下“诚信东购”的庄严承诺;“星级营业员”的授牌诠释了东购人对“商业服务”的高度重视和深刻理解,是决心更好地建立与完善“以顾客为导向”的服务体系的佐证;阳刚威武的“东方卫士”的授牌向省会人民昭示着东购人居安思危,责任重于泰山、顾客利益高于一切的管理理念……
省会百万市民把骄傲与赞美的目光投向了东购这个省会商界的引领者,消费者的购物乐园。
九年来,东购人用自己的汗水、青春和智慧塑造了令公众赞美的现代商厦良好形象:东购成为现代时尚的代表而引领省会商界,形成了自己的企业理念、经营特色、管理模式,在全国百家大型商场业绩榜上名列前茅,赢得了“中国商业名牌企业”和“中国商业服务名牌”等荣誉。
岁岁风雨路,辉煌九周年。东购的历史是一段难以忘怀而辉煌的历程。所有东购人为了省会商业的创新,为了东购的发展付出了宝贵的心血。在众多荣誉的背后,有着一位知识渊博、经历丰富、卓尔不群、铁骨铮铮,精通现代商业经营管理,被东购人尊称为“良师益友”,2005年毅然从幕后走到前台的现任总经理王二梅先生。
他于1957年出生在光荣的革命老区——平山县深山区的一个小山村。中共党员,经济法、金融学双研究生学历,经济师职称,中国高级策划师。工作近30年,1982年以来,历任县商业局科长,县供销社副主任,县民政局副局长,县扶贫办公室副主任,镇党委书记,县委农工部常务副部长,县中国银行支行行长,1996年以来担任石家庄东方大厦总经理,东方城市广场有限公司监事会副主席、主席。在东购担任监事会主席的8年中,以其超前的现代企业理念,完善了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强化了现代企业制度中监事会的职责,他率领监事会成员做到了“支持不包办,监督不干预”,同时结合自己丰富的商业文化理论,扮演着幕后参谋的角色,为东购的持续辉煌出谋划策,被东购人尊称为“军师”。
出任总经理以来,以其“理性、理智、深邃”的现代企业家风范,在工作中讲求“万事求源,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并适时提出了符合时代特征的“精细化管理”的新思维和新追求,不断完善管理模式与业务流程,创新具体的经营管理举措,不仅使企业实现了“稳中有变,变中求升”、积极应对竞争保证经营效益的近期目标,而且为提升东购核心竞争力,打造百年老店,不断致力于影响东购长远发展的人才结构、品牌结构、厂家结构、经营结构调整等结构性问题的全方位改革,为东购的长远战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王二梅总经理深谙现代商厦经营发展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变化和激烈的竞争,用他的话概括就是“商业竞争越来越残酷,商业运作越来越辛苦,经营调整越来越频繁,行业利润越来越微薄”。但是在他执掌东购帅印仅几个月后,在集团公司的财务报表上,销售业绩、运行态势都达到了历史最高峰。
王二梅总经理始终把“人要正,钱要明,事要清”、“无欲则刚”、“君子坦荡荡”,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做人准则,他坦言“追求平静,才能把更多的心智用来管理企业,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从容面对。”坚信东购在王总的带领下,东购人靠着矢志不渝的追求,靠着理智的思考,迈着稳健的步伐,一定会继往开来,一路欢歌,一路辉煌。
依法处置不良资产服务经济结构调整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石家庄办事处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是以“收购、管理和处置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最大限度保全国有资产,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支持国有企业政策”为使命建立的。石家庄办事处自2000年成立以来,始终牢记“化解金融风险,保全国有资产,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三大任务,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不良资产处置之路,把处置不良资产同发展地方经济、促进社会稳定的大局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运用国家赋予资产管理公司的特殊政策,多种处置方式并举,加快资产处置,努力创造多赢局面,取得了较好成果。
1999年国家批准成立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2000年1月组建了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石家庄办事处,傅春奎出任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石家庄办事处党委书记、总经理,在资产处置过程中他以扎实的工作、严谨的作风,积极探索资产处置的新路子和适合河北省实际情况的资产处置方法。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和谐”的公司管理理念,实行和谐管理、努力创造亲和氛围,带出了一支有战斗力、凝聚力,善于打硬仗的员工队伍。
多年来,石家庄办事处针对河北省不良资产的特点,运用债务重组、债权转让、诉讼追偿、破产清算、以资抵债等多种处置方式,成功地探索了盘活不良资产的新路子,最大限度地保全了国有资产。
与此同时,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石家庄办事处的业务开展,也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并且得到了河北省工商界的支持。他们在工商界中广泛地寻求合作的做法,也给工商界提供了巨大的投资空间,使更多的投资者能够从巨额不良资产中挖掘商机,并为投资者提供了优惠的政策和优质的服务。
一位女主席的侠骨柔肠
——记唐山市科协主席郭志霞
郭志霞长相温婉,工作上却是雷厉风行、大刀阔斧,颇具女强人的风范。正是这种性格和对工作的一腔热情,才使唐山科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郭志霞在任唐山科协主席之前,曾当过9年的县长,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在她刚上任之初便对新工作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着唐山科协的面貌。为改善唐山科协的资金短缺问题,她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并亲自到每个区县蹲点落实,使唐山科协的工作成效取得了显著的提高。
女人总有柔情的一面。无论是唐山市科协的工作人员,还是下属各区(县)科协的负责人,在说起郭志霞时都会感慨万千。她有着很强的工作能力,在工作中永远能保持清晰的思路,有闯劲儿,敢于大刀阔斧做工作。但是他们还经常会提到郭主席对事业的专注和对同志的关心与爱护,以及对区(县)科协工作的支持。她把整个唐山科协的工作和发展装在心里,放在手边。
郭志霞上任的5年中,唐山科协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连续4年在唐山市获实绩突出单位、文明单位称号,并连续4年在全省科协系统评比中获得第一。唐山科协的变化也引起了中国科协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几乎所有的中国科协的领导都到这里实地考察过,对唐山科协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赞赏,对郭志霞主席的能力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勇挑重担不辱使命
2002年,当池连江刚刚跨过不惑之年的门槛时,便被任命为康保县最大的国办初中——康保县第二中学校长。这时的康保二中校舍破旧,办公条件恶劣。新上任的池连江深感责任重大,他迎难而上,勇敢地挑起了这副重担。
上任以后,池连江积极改善学校的硬件环境,翻修了校舍,新建了学生公寓楼,硬化了校内甬道,装备了标准的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彻底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在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方面,他坚持“教学质量是立校之本”的原则,广泛吸纳现代教学理念,关注最新教学动态,探索新的教学思路。提升了教师的素质,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通过三年的努力,在池连江的带领下康保二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被张家口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明学校”,被市综治委命名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依法治校先进学校”。被市教育局和康保县委、县政府命名为“群众最满意的学校”。他本人在2002年被张家口市人事局荣记“三等功”一次,被市教育局和康保县委、县政府命名为“群众最满意的校长”。?穴张伯雄?雪
加强理论学习树工会新风尚
——记张家口市宣化区总工会
2005年以来,宣化区总工会在张家口市总工会和宣化区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加强和规范工会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紧紧围绕市总工会制定的工作目标,求真务实,努力工作,全面履行各项职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对工会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同时全国总工会十四届十六次主席团(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决议》,进一步明确了工会工作前进的方向,为新世纪新阶段工会工作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为进一步落实《决议》精神,宣化区总工会组织各基层工会深入学习《决议》的有关内容,全面掌握并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对工会工作的重要指示上来,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会工作的光荣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增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按照“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努力推进工会工作的落实,开创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新局面。
中国电力人才的摇篮
——记华北电力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创建于1958年,原名北京电力学院,2003年3月,根据国家电力体制调整方案,学校整体划转教育部管理,同时由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等七大电力企业集团组建成全国首家“公办”校董会,与教育部实行共建。2005年9月,学校正式进入国家“211工程”院校行列。2005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大学校部设在北京。学校占地1300亩,共有教职工近2700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博士生导师61人,在编专任教师1300余人。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在校生3.5万余人。
建校以来,学校为祖国电力事业和社会各领域培养和输送了8万余名高素质的建设人才,取得了一批批高水平的标志性成果,被誉为“新中国电力人才的摇篮”和电力科学研究的“半壁江山”,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勉励。在近半个世纪的建设中,学校在学科布局上坚持突出“电力特色”,努力发展新兴学科,现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理、文、经、管、法兼容并包,专业设置齐全,教学科研条件完备,博士、硕士与本科教育层次兼顾,具有鲜明特色、面向社会服务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针,以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以适应社会与经济改革和发展为方向,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积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拓宽学生知识面,并不断完善学分制,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学生因作风扎实、动手能力强、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博得电力企业及其他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在近三年举行的国际性、全国性大学生英语竞赛、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电子设计大赛等竞赛中,共有138人获国际级、国家级奖励。
学校还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探索与国际著名大学合作开展研究生教育和高层次培养的有效途径,先后和欧、美、澳、日、韩、俄等国和香港地区的30余所知名大学与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及交流关系,开设了“1+1”双硕士和EMBA等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项目,形成了教育、科研和人才交流互相促进的国际合作教育办学模式;学校被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为国家师资外语培训试点单位。2005年7月,学校承办了国家商务部主办的伊拉克电力技术人员培训班,受到广泛好评。
近年来,学校在积极推进教育改革的同时,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学校连续获得“国家电力公司双文明单位”、“河北省文明单位”、“河北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学校”、“北京市精神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面对新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学校以“遵循教育规律,适应社会需求,突出办学特色,深化教育改革,实现跨越式发展”,以“把学校建成一所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具有鲜明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国际化全国重点大学”为发展目标。使学校发展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行列中的一所强校,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知名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