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词坛文丛]佳作欣赏:雅俗难论,褒贬两说
作者:天行健

《词刊》 2007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在港台流行歌曲中,《甜蜜蜜》是深受国内民众喜爱的一首情歌,这当然同它优美柔婉的旋律密不可分。不过,倘就歌词而言,却很值得探讨。因为它似乎属于那种雅俗难论、褒贬两可的一首不寻常的作品。评论标准不同,结论大相径庭。而且见仁见智,各有其理。
       
  试以过去传统的眼光,从贬义角度单句来看,这首词的确毛病甚多:
       
  你看,开头:“甜蜜蜜,你笑得多甜蜜”,实在甜得有点发腻。第二句,“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比喻俗套,司空见惯。接下去,“在哪里,在哪里见过你……我一时想不起”,矫揉造作,虚情假意,很像现今小混混们“泡妞”惯用的伎俩!最后,“啊,在梦里”,自作多情,了无新意。总之,从头到尾,俗而又俗,可以说是一首比较典型的媚俗之作。
       
  然而,倘以时尚观念从褒义而言,整体来看,这首词又好像句句出彩,妙不可言。我们不妨也来同样逐句评析一下:
       
  首句以“甜蜜蜜”来形容女子的笑容,可谓恰到好处。因为靓丽女子最美的部位,往往是她妩媚的笑容,所谓“回眸一笑百媚生”。而在笑容里,最可爱、最迷人的又属那种“甜笑”,人们常说“笑得真甜”,便是对女性容貌美的最高赞赏。由此而言,把甜笑说成“甜蜜蜜”并不过分。二句“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这比喻虽说屡见不鲜,但用在这里却十分贴切,因为它包含着对靓女“甜笑”的进一步补充描绘。花儿开在春风里,有诸多妙处:一是春天之花,天然开放,正当最茂盛,最艳丽之时,形容“少女”之纯净天真,含苞欲放,绝无矫饰之态。使人不禁想起杜牧名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二是春风中的花朵,随风轻扬,摇弋多姿,自有一种活泼流盼的动态美。这样,静态的“美”就变成了动态的“媚”,这“媚”,是妩媚,是娇媚,这大约正是美女秋波微送,顾盼生姿,那种“甜笑”的特点。三是风中之花,不但见色,且能飘香。而花香之甜,需人之嗅觉、味觉方能领受。故这里给予人的是色、香、味综合的立体享受,自然更易令人陶醉。至于歌词结尾寓意更深:“在哪里?在哪里见过你……啊,在梦里”。分明道出了一种人之常情、人生哲理。原来,在人的潜意识中,都潜藏着一种“自我”的审美标准,各不相同。尤其是对理想的异性美,更是神秘兮兮,仿佛“只可意会,难以言说”。像宝玉初见黛玉时脱口而出:“这个妹妹,我是曾见过的”,并非痴人妄语。平常人们所谓“一见钟情”,“梦中情人”,正是暗合了这种潜意识的标准,实现了个人理想化的追求目标而已,所以这一句正道出了千万人心中都可能有的奥秘。由此可见,这首词单句孤立地看,似都平常无奇,但连成一体,就情韵具现,如同雪碧里加入红酒,酣畅之余,颇耐回味。
       
  值得指出,这首词只简明地点出了见面时刹那间的直觉感受,并没有多余的煽情话语以及诸如故事背景、人物性格等具体描写。这使它可以不受时空局限,显得更空灵飘渺,从而更带有普泛性和哲理性。这种状况,我们在中外名诗人的诗作里常能见到,像普希金的“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有如昙花一现的幻影(《致凯恩》)”,在拜伦的“她走在美的光彩中,仿佛是晨露映出的阳光(《她走在美的光彩中》)”,在徐志摩的“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沙扬娜拉》)”……正是诗人描写的这种瞬间美才赋于我们永恒不灭的美感。所不同的是,《甜蜜蜜》,作为一首流行歌曲,面对的是广大民众,它同高雅的诗相比,自应有所区别,因而语言更加大众化,浅显化,通俗化。不过,它通俗而不庸俗,浅显而不寻常,加上它曲调优美,甜蜜悦耳,符合各阶层民众的审美需求,故能雅俗共赏,赢得各类人士的喜爱。这也正是作者高超功力的表现。
       
  从《甜蜜蜜》的褒贬两可的评析中,我们似乎可以感到,对于当代流行歌曲的评价应当更加宽容些,谨慎些,尤其是对那些非常通俗而广受群众喜爱的作品,要一分为二,积极引导,促使它们扬长避短,沿着健康高雅的方向努力成长。
       

       
  甜蜜蜜
       

       
  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
       
  在哪里/在哪里见过你/你的笑容多么熟悉/
       
  我一时想不起/
       
  啊,在梦里/梦里见过你/
       
  甜蜜,笑得多甜蜜/是你,梦见的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