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特别推荐]出版者的眼光
作者:夏晓虹

《博览群书》 2002年 第0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因为编或写过几本书,且又有朋友与学生在做出版,于是常会遇到征求选题一类的事。也曾经有过自认为很得意的题目,如选择若干近代以来的著名学者,集合与之有直接交往者的回忆,每人编一册,文章既好读,又兼具史料价值,猜想一定会受读书界欢迎。但这想法似乎太超前,先后说给南方的两家出版社编辑,最终都没被接受。第三次照样奉献,竟获通过,这才有了在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印行的那套"学者追忆"丛书。
       这一次又是应邀出招。与平原合谋的结果,便是想为有北大经历的年轻学子来个集体亮相。仍然自以为是地认为,打"北大"旗号的书,销路不会很差(畅销是多种因素决定的,不好说)。君不见,书店里《在北大听讲座》卖得正好。不料,以前合作愉快的广电社,并不看好我们的新选题。这倒也无所谓,反正自觉对朋友已有交代,便可心安理得。
       却又有新世界出版社的总编登门,还是询问有无可做的书。没有新招,平原只好"以不变应万变",将上述想法如实道来。出身北大的总编周奎杰,本有出版《在北大听讲座》的经验,自比外人更深切了解"北大"二字的含金量。这边一言既出,她那里当场拍板,让我们充分领略到出版者的魄力。而做出这样的决定,对于刚刚由外文局下属的几家出版社重新合并组建的"新社"来说,实不容易。并且,从确定选题,到"曾经北大"书系首批六册面世,其间不过三个月。当新书到手后,无论外表的装帧还是内文的排校,以我们比较挑剔的眼光来看,感觉也很舒服。
       当然,这六本书也并非无可挑剔,起码如《声色犬马》。《王菲为什么不爱我》的书名,便让人觉得太过。并非希望每位北大人都具有"书生襟抱"(借用"书系"中郑勇的书名)那样庄重的面孔,但窃以为,过于轻浮的字眼,还是不宜使用在与北大关联的书目上。我自己最欣赏的书名,倒是中和一点的《记忆的神话》。
       这几本书的作者,其实并非新秀,在报章或网络上早已活跃着他们的身影。不过,单篇文章的发表与结集不同,"书系"的出版让我们有机会整体的考量他们的实力。而新世界出版社在图书界一次性推出这么多人的"处女作",希望新作者会为"新社"带来活力,其操作经验,应该也有可供同行借鉴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