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本刊特稿]义薄云天 文惊风雨
作者:单 复

《博览群书》 2000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继冰心、萧乾之后,我国文坛上空,又一颗璀璨的巨星殒落了,这是我们华夏子孙的巨大损失。
       当我得知柯灵驾鹤西去的噩耗时,如被人在头上猛击一掌,一时蒙住了。近年来我很惦念巴金老师的病情,因大夫和家人拒绝探望,只好写信或电话给济生(巴老四弟)、小林(巴老女儿)、徐开垒(《巴金传》作者)探问情况,没想到先走的却是少他六岁的柯老,怎不令人悲痛!
       柯老的音容笑貌,仍历历在目。记得三年前金秋,我和秀芳到苏州参加国际巴金学术研讨会,会后专程赴沪探望他时,他正在书房里伏案写长篇《上海百年》,是夫人陈国容把他请出来的。他虽然显得清瘦些,一头银发,耳朵失聪,带着助听器,但精神还是不错的。他亲切地微笑着和我们握手,我先向他致意,然后说:“还记得我吗?”他点头笑笑说:“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同在上海,你们那个‘四人帮’,你、黄永玉、韦芜、阿湛。阿湛是我的外甥,常听他说起梦白骷,而不知梦白骷就是单复。我怎能不记得呢?你们这个‘四人帮’……”。说“四人帮”时,他加重了语气,既幽默而又亲切,我听了不觉笑出声来。我最早用笔名梦白骷,在报刊上发表文章。那时我在文化生活出版社和巴金、朗西二位老师编《少年读物》,韦芜和刘北汜编《大公报》副刊《文艺》,阿湛和唐弢编《文汇报》副刊《笔会》,都是助理编辑。永玉则专事木刻,他一个人流浪来上海,和我住一起。我们四个单身小青年经常凑在一起,一杯佳茗、一盒香烟,海阔天空,上下古今,一聊就是大半天,既狂妄,又不知天高地厚。现在回忆起来,真是浪漫又潇洒。柯老给我的一封信中,就提到过我们这个“四人帮”(此信收入《柯灵书信集》)。
       那天临别时,柯老赠我《柯灵书信集》和散文集《天意怜幽草》,上题“单复同志存正柯灵九七·九·五”。我捧着这二本厚厚的大著,就似捧着一份真挚的情谊,一颗火热的心。
       柯老的故乡绍兴(古称越州),为人才荟萃之地,他曾写道:“陆游的爱国热情,徐渭的独立不羁,秋瑾的从容就义,鲁迅的韧性战斗,越州精神永垂不朽”,他为故乡的人杰地灵而骄傲,希望故乡“在新的历史时期,能出更多的王羲之,更多的陆游、徐渭,出现新的鲁迅,千百个鲁迅”。
       柯老1926年步入文坛,他的创作涉猎诗歌、小说、杂文、散文、评论、戏剧、电影等各个领域,十八般武艺样样通,样样精。他还是资深的编辑家,编过《文汇报》、《新民晚报》、《万象》等不少报刊。1945年他和马叙伦、周建人、雷洁琼、赵朴初等创办“中国民主促进会”,高举自由民主的旗帜,被当局视为“异端”。他一生勤奋笔耕70多年,业绩显著,共创作出版了文学作品52集,电影14部、戏剧3部,可以说是文学界的奇迹。他一生为开辟中国文化新天地而奋斗的艰难足迹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永远是我国文学艺术界的楷模。他说“与祖国共忧患,与人民共呼吸,是新闻工作者也是一切文化工作的通灵宝玉。不慎丢了它,就会失魂落魄。”又说:消耗他生命最多的是电影和报刊工作,他认为这是“文化领域中开阔的阳光带,和人民息息相关。”但编辑工作谈何容易,新闻编辑是一种危险的工作,它“需要求新求锐,天天化新闻为旧闻,不断推动社会前进。读者的好恶,决定报纸的荣枯,但报纸另有一位万能的上帝,操生杀予夺之权。一边要你有千里眼,顺风耳,广长舌,有喜报喜,有忧报忧,不平则鸣;一边要你当传声器,舌粲莲花,鹦鹉能言。公要馄饨婆要面,两大之间难为小,一张没有个性的报纸,就命定要在夹缝中求生存。”他是老报人,深知此中三昧,却从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一条“宁折勿弯”的好汉子。
       在日寇占领上海,上海成为孤岛的艰险的日子里,大部分文化人联翩转移到内地去了。柯老和一些进步人士,却坚守阵地,以租界为掩护,创编《万象》、《周报》等报刊,在侵略者的铁蹄下,坚持卓越艰险的斗争。在《文汇报》的《世纪风》创刊前一天,特务向报馆投了炸弹,在弥漫的硝烟中,柯老奋笔写下了抗议的短文,并在创刊号上照样连载史沫特莱的长篇报告《中国红军行进》,得到阿英、王任叔、王统照、郑振铎、李健吾等留沪进步作家的热情支持,内地作家也纷纷来稿和传递讯息。上海沦为孤岛后期,他在《大美晚报》当要闻编辑,同时在金星公司兼差,负责编剧部工作。报纸是美国人办的,便于利用洋商为掩护,借作抗日阵地。那时爱国新闻工作者常成为日伪的暗杀对象,早就是“大美”系统的早、晚两报,就有朱惺公、程振章、张似旭、李骏英等四人先后流血牺牲。柯老本人也两次落入日本宪兵的魔爪,在监狱里受尽残酷的折磨,真是九死一生。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背信弃义,疯狂发动内战。1947年,解放战争渐臻高峰,民主运动势若洪涛,《文汇报》、《新民晚报》、《联合晚报》突然在同一天被国民党政府查封。柯老在《文汇报》工作历有年所,久被当局视为眼中钉,自然也成为特务追捕的猎物。他在逋逃中写了电影剧本《夜店》,借此以文换米,因为逃难必然导致失业。在《夜店》完稿的一天,由于蛰伏过久,放胆出门松口气,不料忽然又得到消息,说住处失密,只好立即转移。虽有好心人收留他,担惊受怕,无微不至的照顾他,但特务搜捕越来越紧,这样东躲西藏终不是办法。于是,在朋友的帮助下,他终于流亡到香港。一面参加《文汇报》迁港出版的筹备工作,一面在永华影业公司当编剧。电影剧本《春城花落》就是在九龙写的。香港《文汇报》创刊伊始,《春城花落》略加整理,冠以“电影小说”的名目,在副刊《彩色版》上连载。新中国成立后,他被提为上海《文汇报》总编辑,这是后话了。
       以上浮光掠影地叙说了一下他作为新闻工作者的业绩,和在国民党政府及敌伪统治时期的战斗英姿和苦难遭遇。没有想到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影剧界的知名人士,他的处境却更为悲惨。
       《秋瑾传》是柯灵根据夏衍同志的同名剧本改编的,原作写于三十年代中期。那时救亡之急,迫于燃眉,舞台上的叱咤风云,曾燃烧起观众满腔沸腾的热血。五十年代初,中国人民已经站立起来,周总理和胡乔木同志不约而同,先后建议将《秋瑾传》拍成电影,柯老接受改编电影剧本的任务。而剧本几经曲折,没有搬上银幕,先是在张春桥“文艺作品只许写十三年”的禁令之下碰了壁,接着又经历了使八亿人民蒿目增痛,裂眦怀愤的年月。林彪、“四人帮”诬秋瑾为叛徒、老国民党人,柯灵写《秋瑾转》,乃意在“配合蒋介石反攻大陆”等罪名,真乃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柯老当时有口难辩,就口占一绝,以示腹诽:
       填海补天愿终虚,千秋碧血付须臾。
       北邙一杯花环艳,自有生民祭夏瑜。
       《不夜城》拍成电影后,柯老的遭遇就更惨了。这本是一部歌颂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政策的电影,却被打成大毒草,1958、1959年曾受过两次批判。到了“文化大革命”,不但第三次大批特批,他还被押到全市游斗,而且拍了影片,名为《彻底批判反动影片〈不夜城〉》。但他作为这部片子的“主角”,却没有“欣赏”的幸运,因为那时他已被“四人帮”投入牢狱,剥夺公民的正常权利。挨批挨斗,他已看作家常便饭,泰然处之。但使他感到不安和抱歉的是,因《不夜城》而累及无辜,凡和这部影片直接间接的有关人员,代影片说过几句公道话的,一律被揪,排着队陪斗。巴金老人在《随想录》里谈到,他曾奉命写批判文章,一再推辞都推不掉,就和夫人萧珊特地去柯老家里,告知此事,两个老朋友此时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哭笑不得。巴老后来在“文革”中多了一条罪名:“对《不夜城》假批判,真包庇!”1976年一个夏晚,造反派把柯老从监狱中提出来,在上海人民广场开十万人的批斗大会。夫人陈国容偷偷跑来旁听。那时他失踪已经一年,这给了她在台下远远望了一眼亲人的机会。在如沸的口号声、嘈杂声中,柯老默默地口占了一首七绝:
       此真人间不夜城,广场火炬烛天明。
       卅年一觉银坛梦,赢得千秋唾骂名。
       柯老笔端缺一站岗的,他仗义执言,不平则鸣,一腔凛然正气。在大是大非面前,从不躲躲闪闪,哪怕惹来杀身之祸。在“四人帮”垮台不久,为“右派”平反还未提到议事日程,各种争议还未尘埃落定,在这种情况下,他写了《怀傅雷》一文。在文章中明确提出应该为像傅雷这样踏实正直、卓有成就的知识分子平反昭雪。他与傅雷是有着几十年交情的老友,这样不避嫌疑,挺身而出替傅雷说话,实在可敬。1986年他在谈《中国现代戏剧史》一文,写给作者陈白尘、董健的信中,为曾被鲁迅骂为“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的梁实秋说话,这是新时期以来第一篇为梁实秋“翻案”的文章。在一度重政治轻艺术价值的标准下,梁实秋的“抗战无关论”历来在文学史上被大加鞭笞,可说是积案如山。而柯老竟在文中重新引用梁氏当年发表的那段后来被称为“抗战无关论”的原文。认为“无论如何也不能说他有什么原则的错误”,并认为将其引申为“抗战无关论”是断章取义,曲解原意。他说,梁实秋曾经反对无产阶级文学,是左翼的论敌。但不同的意见可以争论,由此否定论敌的一切,有失求实精神。
       至于他广为人知的《遥寄张爱玲》一文,对张爱玲的名字及其作品,被有意从文学史中排除,认为不公,表示不满。对张爱玲的文学成就,给予充分肯定。对她后来在国外写的作品,由于脱离生活,生造硬编,也善意予以批评,并为她的“江郎才尽”而惋惜。而张爱玲早期的作品,曾有不少在他主编的《万象》上发表。
       柯老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到了耄耋之年,又攀上另一高峰,这就是几十万言脍炙人口的散文,诚如唐金海的评价“却如老梅枝头,经霜历雪,青春勃发,红绿花蕾,越发辉耀。”
       柯老的散文无论怀人、叙事、说理、言情、忆史,或述评、记游、书信、序跋、日记等,从不拘于形式,不受制于文体,不随波逐流,不为世俗名利权势所动,故能万念汇于一心 ,回归自我。集才学、胆识、情理、德操于一炉,更兼个性独钟,文格别具,已渐臻“灵动皎洁,清光照人”的艺术境界。
       柯老在《善哉人生,美哉艺术》一文中,赞美散文:“反映心灵世界辽阔深邃,可以注视当今,回眸过往, 放眼未来。可以抒愤懑,排忧患,展玄思,发狂想,叙欣悦,寄幽情。歌之,颂之,责之,笞之 ,哀之,哭之,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或与龙虎共吟啸,或与花鸟共笑鸣。”“散文最贴近生活,大言炎炎,小言詹詹,清谈娓娓,私语絮絮,可上九天摘星,可在裤中捉虱,意到笔随,不拘一格。寸绪片纸,却足以熔冶感性的浓度,知性的密度,思想的深度,哲学的亮度。一卷在手,随兴浏览,如清风拂面,明月当头,良朋在座,灯火亲人。”这不仅是他对散文的深刻理解和独到的体味,更是一篇精妙、隽永的美文。柯老十分讲究遣词造句,笔下如行云流水,让人赏心悦目,叹为观止,不愧为散文大家。
       回眸柯老生前那义薄云天、文惊风雨的日子,缅怀他的高尚风格情操,追思他在我国文学、电影、新闻等领域的杰出贡献,我在这里顶礼膜拜,愿他老人家在天之灵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