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知识]病是自家生
作者:刘弘章 刘 淳

《中外书摘》 2007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疾病是怎样造成的呢?告诉你,疾病是自己造成的。
       人类到了公元前3世纪,中国医学的经典著作《内经》提出了预防疾病的概念:“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也就是说,只有提高自己的抗病能力,才能不病;但是没有指出具体的预防措施。
       人类到了公元12世纪,中国金朝医学家刘完素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医学观点:“人乃纯阳之体。而油脂细粮乃生热之物。故健者食之病也,病者食之甚也。”也就是说,如果人类吃入高脂肪、高淀粉的食物,那么就要发生疾病。这个观点为后世的养生之道奠定了基础。
       人类到了公元15世纪,中国明朝永乐太医刘纯奉旨从1409~1475年以囚试医。他率领300多个医官,历经66年,通过几千名死囚犯的人体试验,指出人类存在着20个生活误区,是这些误区制造了人类的疾病,因此人类必须使用养生之道去克服。
       现在世界卫生组织也指出,如果你的健康是100%,那么遗传因素占15%,社会因素占10%,医疗条件占8%,环境因素占7%,而你的个人生活方式却占去60%,也就是说,你不能抱怨父母不好、不能抱怨生不逢时、不能抱怨没有好医生、不能抱怨环境污染;因为你的健康是由自己决定的。也就是说,许多疾病是病人自己造成的。
       ●什么叫生活误区?
       所谓生活误区,就是习以为常的饮食、情绪、劳逸的错误。但是走入生活误区不会立即生病。这是因为人体自身有一定的代偿功能,这种代偿功能掩盖了人体的慢性中毒症状;这个过程就叫做交病,也就是亚健康状态。但是当这种慢性中毒逐渐积累,使得人体的代偿功能达到了极限,那么慢性病就会造成人体的不适;而这些不适就会催促人去医院找医生,于是一检查不是癌症,就是动脉硬化。这就是许多慢性病的由来。然而至今依然有些人不以为然:他们说自己多少年来,就这么糊里糊涂地生活,怎么不得病?其实许多慢性病正在等着他们。
       刘纯是个祖传中医,从太祖刘完素算起,已经行医十代了,积累了许多临床经验。他发现生病好像有个规律,似乎越是胡吃海塞的人,越是爱生气的人,越是闲暇的人,就是越容易生病的人。但是他也发现一些生活方式很朴素的人,饮食结构很简单的人,却是一些不容易得病的人。这是非常奇怪的。
       例如:
       ①仆人比主人寿命长;②穷人比财主寿命长;③和尚比俗家寿命长;④女人比男人寿命长;⑤智者比傻子寿命长;⑥武将比文官寿命长;⑦农民比渔民寿命长;⑧村民比市民寿命长;⑨乐观比忧虑寿命长;⑩稳重比急躁寿命长。
       然而贵族就是主人、就是财主、就是俗家、就是市民、就是忧虑、就是急躁;他们的生活方式很豪华,他们的饮食结构很复杂;因此就是极其容易得病的人,而且贵族真的短命。
       经过66年的努力,刘纯和医官们惊愕地发现,许多习惯成自然的生活方式,就是贵族发病的原因。因此在公元1475年,刘纯在《短命条辩》里说:“夫病家乃自误之人。其误者,不知习性存乎药性。故尔恶习酿生疾患。论之医工乃纠误之人,然则病家听命乎。或有虚怀改过者,医工应手愈之。或有执迷不悟者,医工无能为也。或有深误而病入膏肓者,医工辞谢不治矣。是之病家并非皆可愈之,医工亦非万能。故尔病之愈否。半由病家,半由医工矣。”
       也就是说,刘纯在15世纪就提出了一个现代人很难接受,而不得不接受的四个临床概念:
       ①病人就是犯了错误的人,因为人的生活方式具有药理作用。
       ②病人必须纠正错误的生活方式,才能获得理想疗效。
       ③生活方式极端错误的病人,即便改正错误,也是不可治愈的。
       ④疗效是由医患双方共同努力创造的。
       ●病人就是犯了错误的人。这是真的吗?
       是的,我们可以明确地指出急性病的病因,但是往往不能指出慢性病的病因;其实不然,慢性病的病因恰恰就是我们自身。这就是我们的错误的生活方式,害了我们自己。我们可以惊愕地发现,一些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其实等于不断地制造疾病,那么不得病得什么呢?因此病人就是犯了错误的人,这就是许多人发生疾病的原因。
       临床观察发现,许多慢性病就是病人自己吃出来的、气出来的、闲出来的。因此一个人有病之后,不要理直气壮、不要待价而沽、不要挑三拣四,而要首先检讨自己犯了哪些错误。
       ●病人在接受治疗的时候,必须纠正错误的生活方式。这是真的吗?
       是的,我们往往发现,许多慢性病人的症状极难控制。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病人依然我行我素。因此病人在接受治疗的时候,必须纠正错误的生活方式;否则就不会痊愈。这就是要求病人在七分养一个月之后,再进行三分治的原因。
       临床经常发现一种怪现象,这就是同样一种治疗方法,包括三分治七分养在内,有些病人使用之后说很好,而有些病人说不好。这是为什么呢?有人说,这是个体差异;还有人说,这种治疗方法有缺陷。是的,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但是还有第三个道理,这就是病人的生活方式决定了预后。也正是因为如此,使用七分养一个月之后,才能加用三分治;这一个月就是让病人改正错误的时间。如果一个月之后,病情依然不稳定,那么就是没有认真七分养。因此一个病人的疗效不好,不要疑神疑鬼、不要怨天尤人、不要铤而走险,而是要首先检讨自己犯了哪些错误。
       ●有些人生了病,即便改正了错误的生活方式,也是很难治愈的。这是真的吗?
       是的,我们往往发现,许多病人一旦被发现癌症之后,其癌细胞的发展与转移的速度非常快;这个问题不一定与晚期发现有关,即便是早期发现也是如此。这是因为病人的身体一直处于中毒状态,其代偿功能已被消耗尽了。而且有些人生了病,即便改正了错误的生活方式,也是很难治愈的。这就是许多病人在七分养一个月之后,不能控制病情的原因。
       ●疗效是由医患双方共同努力创造的。这是真的吗?
       是的,在急诊室里,病人经过医生的抢救而转危为安,病人应当感谢医生。但是在慢性病的治疗过程中,病人不必感谢医生,医生也不必居功自傲。
       因为疾病就是不正常的新陈代谢。而病人的错误的饮食习惯,制造了不正常的新陈代谢;病人的错误的运动方式,也促进了不正常的新陈代谢;病人的错误的思想情绪,更促进了不正常的新陈代谢。可见,病人的所有的错误的生活方式,都制造和促进了疾病的病理过程。因为生活方式具有药理性能,它能够引发疾病,也能够破坏疗效,甚至促使病人死亡,而许多人对此毫不知晓。
       我们医生的责任就是首先规劝病人改正错误,也就是让病人七分养;而七分养一个月之后出现的疗效,应当属于病人的努力。因此,如果我们医生忽略了治疗方法之外的、病人的错误的生活方式的干扰因素,就往往陷入了不可知的困境。作为医生,我们应当了解生活方式对于治疗的影响因素。但是有些医生只是根据化验单和CT片子,去判断病人的预后;而不考虑病人的生活方式,这就叫见病不见人。因此一个医生如果不知道生活方式决定疗效,那么就会不断给自己带来麻烦。也就是说,医生的高风险在于不懂得生活误区。
       ●然而,让病人改变生活方式是十分困难的。
       在没有生病之前,每个人都说自己的生活方式有道理。遗憾的是,虽然病人的生活方式显然出了问题,但是病人认为自己很有道理。病人强调人类应当自由自在地生活,应当无拘无束地生活,应当随心所欲地生活,要享尽人间一切快乐。但是病人不知道,人类的生活方式也有养生之道,违反养生之道也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这个惩罚就是疾病,尤其是慢性病。
       许多人有病之后就急于寻找仙丹妙药,但是他从来不思考自己的生活方法是否出了问题,因此他不会得到理想的疗效。也有许多人有病之后,才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否出了问题,然而他不知道如何纠正。
       ●平常不养生,有病就不轻。
       自古以来,人类的生存环境就是污染的。比如,在人类呼吸的空气中,只有21%是氧气;而其余的空气都是有害的。又如,人类喝的水中含有砷、汞、铅等有害的物质。再如,人类吃的粮食、肉类、蔬菜、水果等,也含有砷、汞、铅等有害的物质。似乎人类必死无疑。是的,绝大多数人确实发生了疾病;然而还有极少数人无疾而终,因为他们使用了养生之道。
       现代人类的疾病越来越多,于是许多医学家认为人类的空气、水源、食品出了问题;因此他们不断地发表令人吃惊的消息,但是他们没有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使得许多公众认为世界末日到了。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但是如果发现问题之后,却拿不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只能制造混乱。
       古代的环境污染也是十分严重的,刘纯也发现了这些污染问题,那么刘纯如何解决问题呢?刘纯提出了一套自我保护的方法——养生之道。它的核心内容就是开胃;通过开胃去排毒而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目的。而且从明朝永乐太医刘纯开始,太医院推广使用养生之道以后,明清两朝的贵族确实很少得病,这说明刘纯的养生之道确实比较实用。
       是的,我们不能认为天上下雨,我们就必定挨淋;我们可以利用房屋避雨。我们也不能认为天气寒冷,我们就必定挨冻;我们可以利用衣服防寒。我们更不能认为夜晚没有阳光,我们就必定不能看书;我们可以利用蜡烛、油灯、电灯照亮。
       同样的道理,人类的生存环境本来就是恶劣的,又由于人类自己制造了许多污染,这就使得人类的生存环境雪上加霜。但是我们不能改变大自然的恶劣条件,也不能完全制止人造的污染。怎么办?我们只能学会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