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视野]不痛的世界
作者:金 震

《青年文摘(彩版)》 2006年 第1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在使用麻醉剂之前,由于手术时病人十分痛苦,休克极多,迫使手术向快速方向发展。俄国外科医生皮罗果夫科三分钟锯断患者大腿,半分钟切去患者乳房。法国名医让·多米尼克·拉里24小时为200名病人做完了截肢手术。在这些快刀中,最出名的是英国医生罗伯特·李斯顿,他以手术奇快著称,人称“李斯顿飞刀”。
       
       在李斯顿经手的病例中,有三个病例特别令人胆寒:他曾在两分半钟内切下患者的腿,但由于用力过猛,同时也切下了患者的睾丸;一名颈部溃烂的少年,由于李斯顿的过分自信而导致误诊,当他开刀切开患部时,少年立即喷血不止而死;他还创造了一起历史上唯一死亡率达300%的手术纪录:被他以神速切下腿部的患者翌日因感染死去,他的助手则被他失手切断手指,亦因感染而死去,另一名无辜受害者是在现场观摩手术的一位名医,被他刺中两腿间的要害,因恐惧而休克致死。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们开始对某些植物的止痛性能进行广泛的研究,从实践经验中悉心积累了许多知识。
       自公元1世纪开始,罗马人就踏上了探索麻醉剂之路,逐渐地,罗马人开始以“催眠海绵”法进行麻醉,施行手术。方法是:从芹叶钩吻中提炼出毒物,将其混合在鸦片、曼德拉草、莨菪中,然后浸入海绵中,再把海绵晾干。麻醉时,只需将海绵浸湿,放在患者的嘴上,让患者吸入药味即可。
       这些混合物会让人陷入毫无知觉的状态,尽管吸入芹叶钩吻毒物会使人面临致命的危险。
       公元2世纪,中国医学家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并可以使用全身麻醉进行腹腔手术。而欧美使用全身麻醉比我国推迟了1600多年。
       19世纪以来,化学的发展为麻醉的探索和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
       1799年,英国的化学家戴维吸入了氧化亚氮,之后,他发现其炎症部位的疼痛有所缓解,他因此断定:“氧化亚氮可以在出血不多的手术中起到麻醉作用。”
       戴维向朋友叙述了他吸入氧化亚氮以后欢乐、快慰的感觉,因此氧化亚氮也被称为“笑气”。
       1893年,化学家斯考芬证实吸入大量笑气可使人呈醉态,甚至失去知觉,使用麻醉剂的时代才自此才真正开始了。
       除了氧化亚氮外,人们还探索了其他麻醉的方法。1844年夏天,美国牙科医生莫尔顿到波士顿实习,并来到他的校友杰克逊处学习化学知识。后者毕业于哈佛大学医学院,是位化学家。一次闲谈中,莫尔顿谈到拔牙时如果能破坏牙神经就好了。杰克逊说,他有些乙醚,这种物质可减轻牙痛,说着随手给了莫尔顿一些。后来,一位患者找莫尔顿拔牙,并希望不要太疼。于是莫尔顿将蘸有乙醚的手帕递给患者,让其吸入,使其渐渐失去知觉,然后在助手的帮助下,将牙拔掉。莫尔顿拔完牙后,问患者有何感觉,患者高兴地说:“真是奇迹!一点疼痛感都没有。”这次成功引起很大轰动。麻醉剂开始得到越来越多医生的承认和应用。
       1846年10月16日,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另一个莫尔顿用乙醚做麻醉剂,从一个病人的脖子上割下一个肿瘤,仅历时八分钟,首次证明在进行大手术时,乙醚可以用来进行全身麻醉。这次手术成功的消息在美国传开,而后又传遍了全世界。
       后来,妇产科大夫辛普森把乙醚用在产科手术中,但过了一段时间,他发现用氯仿比用乙醚的麻醉效果更好,所以,氯仿成了又一种重要的麻醉药。今天,乙醚和氯仿仍是全身麻醉时最常用的麻醉剂。
       (华章摘自《知识文库》2006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