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纯文学]成都人的嘴上功夫
作者:林文询

《青年文摘(彩版)》 2006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令成都人名标天下的,恐怕首推嘴上功夫。一是好吃会吃,玲珑小巧一张嘴,吃出千奇百怪花样来。此乃成都人嘴上功夫之一,吃功。而嘴上另一功—说功,更是了得。言谈话语,嬉笑怒骂,鲜活生动,其味无穷。说好时,巧嘴流油蜜蜜甜;骂人时,胜似火锅麻辣烫。
       要领略这功夫,一比较便见分晓。在成都大街小巷转悠着,自行车搭一筐馒头叫卖的北方汉子,瞪着眼粗了嗓门吼叫:“呃,馒头!……呃,馒头!……”硬邦邦干巴巴,且又单调,直叫人怀疑那筐里究竟装的是热腾腾的白胖馒头,还是冷硬硬的砖块石头?而本地的小贩,不用说卖吃食,就是那沿街叫卖耗子药的,也如唱歌一般美妙动听:“哎……耗儿药,耗儿药,耗儿吃了就跑不脱。闻到死,舔到死,耗儿一吃就变狗屎。早点买,快点买,免得耗儿在你屋头下崽崽。买一包,送一包,保你全家清静睡觉觉……”边走边喊,现编现唱,有韵有味,倘不是卖的毒药,恐怕你都会买两包来尝尝。
       这等嘴上功夫,当今成都的生意人都充分利用起来了。卖衣服的喊:“人是桩桩,全靠衣裳,来看来买,进口面料,港台花样!”卖皮鞋的嚷:“富贵一身,穷酸一脚,来挑来选,意大利新款,真正洒脱!”卖处理品的则简直是在唱花腔:“大哥大姐,叔叔婶婶,跳楼大拍卖口罗,快点来买快点来抢!买得着划得着哟,不买你要吃后悔药!”……满城吆喝叫唱之声此起彼伏,沸沸扬扬,所以置身成都就像置身于大音乐广场一般。
       而嘴劲最拔尖儿的还数成都妹子。长得小巧玲珑,白净滋润,平时嘻嘻哈哈,颇讨人喜欢。说起话来,表情丰富,神色活泛。她们小话居多,不是嗤笑那个瓜娃子好讨厌,就是窃议这个小伙子还可以;张家长李家短,婆婆恶公公偏;人民商场的服装好老气,时装一条街的才新颖……只要成都妹子三个两个碰到一堆,就有说不完的小话,摆不完的龙门阵,叽叽喳喳,大街上立刻犹若盛开了一簇簇水灵花儿一般。
       但你得小心,这些花儿通是长了尖刺的,从来小嘴不饶人。你不留神踩了她一脚,她柳眉顿然一竖:“咦,你是三只脚吗咋个?牛都过得到你过不到,没有把脚板给你梗痛哇?霉得慌,讨厌!”反过来,若是她踩了你一脚,只要你哼一声,她立刻凤眼一瞪:“哟,嫌挤嗦?要清静吗个人回家去,不要出来转嘛。进殡仪馆火葬场还要排队挤轮子哩,你惊风火扯叫唤啥子?瓜不兮兮的,我看你脑壳头长得有乒乓(意即包块)哟……”遇到这场合,你会觉得浑身被机枪扫成了马蜂窝,根本没有招架还手之功。遇到这种“麻辣烫”刀子嘴,你可千万别真动气,只权当免费听了一出坝坝戏,安逸。
       成都人说话好像脑髓有余口舌灵巧似的,话总不喜直说,却好弯来拐去,绕点圈子,展点言子(歇后语之意)。譬如你讲了外行话,他不直接点穿,而会联系上饮食,色彩也给你加上,讪笑道:“你咋个吃苞谷面打哈欠—尽开黄腔哟!”你说这事情没把握,有点玄,他同意,但是他要把野生动物和栽培植物通通给串在一起塞进嘴,说:“硬像是癞疙宝吃豇豆—悬吊吊的!”……诸如此类,举不胜举。
       即便是骂人的话,成都人也能说得别具一格,颇有点文化。那种骂娘的粗话,他们一般不讲,会含蓄一些,使用一种“连把子话”。譬如说这么一句:“走,到武侯祠看乌龟吃茶。”随口就把茶客骂成乌龟王八了。可他却说,我没有骂人呀,我说的到武侯祠去看乌龟,去吃茶,武侯祠池塘里养有乌龟嘛。要你想半天才能回过神来,而明白了往往也无由发作。这就是成都人的小聪明小滑头,骂人也讲艺术。
       (建晔摘自《成都人》,四川文艺出版社,杨志刚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