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理论理论]站着还是躺着
作者:潘向黎

《青年文摘(彩版)》 2006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遇见一个老同学,是写小说的,互相说起在书店看见对方的书。他说,他的书一直站在书架上。听说在中间的桌子上躺过一天的,但只有一天,就靠边站了。
       书店中间的桌子,是畅销书或者新书享受的特权。放在那里的时候,每本书都公然大模大样地仰天躺着,俏脸朝天—朝着读者。这年头,读者就是心意难料的“天”。而站在书架上的,一本挤一本地站着,而且只能让读者看见一个窄窄的侧面—书脊,书不会说话,要不肯定比人还委屈。
       一般新书会有一个短暂的机会,在桌子上露一小脸,然后就请到旁边站着去了。而那些好卖的书,就会躺得久一些;如果一躺就是一年,那么恭喜,你已经是畅销书作家了。
       书商当然是最现实的,所以用行动说的都是实话。他们才没有心思和你玩虚的。有一些书,原来一直站着,突然有一天,躺到了最中间,正诧异这位作家的祖坟怎么突然冒青烟,原来是获了一个大奖,或者改编的电视剧正在“倾情上演”。
       用写书人的行话说,作品在书店里有两种情况:躺着和站着。
       不久前有个台湾女性写作团经过上海,和上海的同行开座谈会,说到文学作品的销路,也说:“我们经常都是站着的,不能躺下来。”
       听一个出版社的人说,现在读者选书时间大大缩短,如果一本书在3秒钟内不能引起兴趣,就会被pass掉,这3秒钟用来看书名、封面。如果3秒钟内达到初步吸引,你还有7秒钟时间,读者会在这7秒钟里,翻翻书的目录、版式、字体、纸张,最多抽看一两句内容,然后决定是否购买。
       作者的文笔、风格、思想、底蕴和所有的曲折布局,在决定命运的时刻都无能为力,而且根本排不上号。多么血淋淋的现实。
       天地良心,写书不会为了钱。写书有人发财,但谁会傻到去指望那和中彩票差不多的概率?
       想想写书人的心情: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出来或者敲出来,然后选择出版社或者被出版社选择,和出版社交涉,然后校对,选封面、看版式……最后书终于出来了,跑到书店去看,别人的书舒舒服服地躺在显著位置,而你的书就憋憋屈屈地站在一边,活像个受气的小跟班,不,更像被打入冷宫的苦命女。
       有的书更惨,简直是《阿房宫赋》里刻画的那样:“一肌一容,尽态极妍”,一字一句用尽了心思的,偏偏“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不是没有被宠爱,而是根本没有被看见!
       沦落到这一步,绝对不能想为了这本书付出的一切,十年寒窗啦,眼睛近视加度数啦,一日只剩一餐啦,有时只睡三小时啦,还有冷落了家人、妻子闹离婚啦……等等情状,一念及此,就是铁石心肠也是情何以堪,何以解忧,只有掉头而走(这是古汉语中的“走”,意思是逃跑),逃离那个伤心地。
       当然也有不在乎的人。一种是,凭名字就可以横行江湖,写一本红一本,连重复、废话、肉麻、无聊都拿来换版税。就像南京路上的某百货公司私下说的那样:我们这个市口,就是一包垃圾也卖得掉!这种人一直躺着,从书店躺到火车站、超市,躺得都烦了,简直希望能站上一会儿,活动一下筋骨;还有一种人,是知道自己真正写得好,心气高,不要一千个人来读,只要一个人读一千遍。知道就是再犄角旮旯,那一个人也会寻寻觅觅找了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所以不在乎。
       站着还是躺着,是写书人的一种宿命,有的人写一辈子就是不会有躺下来的一天,有的人写了一本就大躺特躺。不过上帝是公平的,一直站着的人可能始终比较清醒,活得比较正常,不会说出“我也是个普通人”这样的昏话;而一直躺着的人,也可能就此躺倒,幸福地睡着了。
       (崔巍摘自《思想者说》,青岛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