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人物]王石的脾气
作者:周 桦

《中外书摘》 2007年 第0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万科的老总王石,被员工们尊称为“王老虎”。老虎者,凶悍也,但他却卓有成效地领导着万科,使万科更加卓有成效,其中必有奥妙与道理。本文读来令人捧腹。
       如果你的上司是一个坏脾气的人,大概上班乃至下班的时间都有些不好过:上班时紧张,下班时心有余悸。坏脾气的上司一般还兼具以下特点:言语不多,言辞简练到必须琢磨才能把握他的说话方向,不定时发脾气,不分场合发脾气,发脾气时用词极不注意,口不择言。
       这样的上司通常有如下缺点:暴躁易怒,不随和,不可亲,冷热无常,对下属要求过高。
       通常也有如下优点:智慧过人,雷厉风行,直来直往,发怒之后容易后悔并忘记,对自己要求比对任何人都高。
       很不幸,以上特征,王石都比较具备,在万科历史上,他可谓留下了坏脾气的斑斑“劣迹”。
       曾经一段时间,王石在万科内部的外号是“王老虎”,据说他的办公室里经常传出地动山摇的拍桌子声音,然后伴随阵阵咆哮,肝火之旺,一时无两。这样的动静在1999年以前,据万科内部人称是三天有一次大硝烟,两天有一次小硝烟。特别是在80年代创业期间,王石在公司内部几乎没有什么笑容,与员工说话时大部分是在教训人,言辞激烈,永远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让下属们要么自惭形秽,要么觉得透不过气来。最严重的时候,当他主动过去和职员们说话,对方有双腿和声音都发抖的现象。
       外界的传说就更离谱了,比如王石发脾气摔坏了四五个“大哥大”手提电话;比如他开会时因为生气把杯子都砸到了手下的脸上之类。王石听了只有苦笑:“我就没用过大哥大,杯子也没砸人,只是自己拍碎了。”
       所以,在万科要听到说“王总很可亲”这句话,几乎是不可能的。我在万科人面前听到过三种背后对王石的称呼:“王总”、“王老虎”和“老头子”。说到后面两个称呼时,一般都会带上两三个王石在办公室如何发脾气的例子。由于王石发脾气已经成为长达近20年的习惯,下属们也就自动给他找了台阶,他们对王石坏脾气的原因归纳为以下三点:第一,性格问题,不仅对同事们是这样,对任何人都这样;第二,管理公司一定要用铁腕手段,脾气大是管理方法强硬的体现;第三,王总有少数民族血统,难免过于直率。
       王石听到这三方面总结,心里颇有些过意不去,他觉得下属们在给自己找理由,是原谅了自己。他当然知道自己的问题,而且也知道这三个理由都不是理由,脾气大只是因为自己天生脾气就大。
       王石早年在登山时,有时登到山顶,想拍照留影,但旁边没人,只好自己对着自己按下快门,等回来一冲洗,发现照片上的人基本上都拉长了脸,王石自己看着都别扭:“一张脸怎么那么严肃啊!”——看来一个最真实的时候的确就是独处的时11候,也最能存这个时候其正了解自己。
       于是王石想改善一己的坏脾气形象,他首先着手的就是自己不爱笑的习惯,于是他提醒自己在办公室经常保持笑容,觉得从此大可以开始自己的亲善之旅了,但旋即就遭到了“无情”打击,公司的人集体反映王石的笑容属于“皮笑肉不笑”,更让人心里发毛。——王石大感失望,他终于知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曾经很无可奈何地说:“看来只有等待年龄来挽救了,人的修养是和年龄有关的。”——的确,随着年龄渐长,王石的表情已然柔和了许多。
       从一个外来观察者的眼光来看,王石的确属于与人相处时距离感比较大的人,他很难和人亲近得起来,按他自己无奈的说法,他是一个“可敬而不可亲”的人,他当然也笑,但一定有好笑的事情的时候他才笑,而不是经常性地保持笑容,甚至他脸上的表情一般都比较冷峻,丝毫不柔和,俨然一副有大事发生之状虽然他是一个乐于沟通的人,谈天说地的时候也滔滔不绝,不时也有笑声迸发出来。但在他不出声的时候,他的表情变得很僵硬,眼神里是直视中冷冷的目光,聚精会神听人说话时几乎是屏住呼吸,仿佛把一个大大的“是吗”挂在脸上,令整个环境里的空气凝同度一下子就有些不太一样,和谐的聊天氛围似乎也一下烟消云散。
       他的情绪从来不随别人的言语或表情的影响而变化,在与人沟通时,他表现的强势不在于要压倒别人,而是他的独立威严,他个人的力量所散发出来的威严。也许这样的人,我们在生活中会称他们为比较自我的人。应该说,在中国的企业家中,王石的自信和胸有成竹的笃定是其他人难以比拟的。一个自我的人从良性的角度发展的话,一般自我能量都很大,对自身的肯定和否定都要靠他自己来完成,外界的力量很难动摇得了他。王石并不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刚愎自用的人从另一个角度上讲是愚蠢的人,而王石显然是聪明的,他的智慧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充分了解自己这个层面上,表现出对自大性格的驾驭能力,并由此延伸出对人生、对事业的掌控,这也足他的能量所在。
       从这个意义上讲,王石的坏脾气或者冷漠的确是性格使然,如果他改变也许并不是一件好事。其实,改变任何人都不是好事。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王石的冷或许也只是表面而已。在深圳特区发展公司做玉米生意的那段时间,跟着他一块儿干活的都是一些文化程度很低的农民工,王石觉得他们这样以后会很没有前途,于是便自告奋勇担任老师,规定每个星期要学习一个小时,王石自己准备教材资料,给“小的们”上语文数学。他的热度,也许只在骨子里。
       不过,王石有王石的坏脾气,万科的员工们也自有自己的出气方法。在万科每年都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万科的员丁会想尽办法让王石出出洋相,因为这个时候是完全抛开了上下级关系的。而且王石是个坏脾气的人,却不是一个小心眼的人,他觉得员工“被压迫”了一年,让人家发泄一下也应该,所以每年一到这个时候,王石几乎就把自己平时的严厉、距离全部放在了一边。
       万科的员工说,万科有一个被热捧了很多年的传统:“拿老总开涮”。王石是首当其冲被捉弄的对象,王石自称“万科老总肚里能撑船”,每每不把玩笑当回事,还尽量配合,以搏辛苦了一年的员工们一笑。
       同样是一年春晚,为配合那年万科倡导节约资源的口号,负责策划的员工们特设了一个“吝啬鬼”大奖,由三个万科员工分别上台表演如何吝啬节约,然后将颁发大奖。首先上台的是副总姚牧民,性格大开大阖的姚副总上台表演一个喝酒的吝啬鬼,拼命要喝到瓶里的最后一滴,表情丰富,洋相百出,引来哄堂大笑;第二个员工上台表演抽烟,打火机借别人的,烟借别人的,直到烟屁股烫了嘴还要再吸一口;第三个员工则表演了吃甘蔗,吃到后面连渣都一起吞了下去。王石在下面看着三个人的表演,前仰后合,笑得“差点背气”,然后他听到台上主持人大声宣布了结果:“今天吝啬鬼的大奖获得者是——王石!”王石正乐
       呢,没想到台上竟叫了自己名字,员工们一阵兴奋,大声起哄,王石摸摸头只好上台领取吝啬鬼大奖去了。主持人把奖品——一个大信封颁给了他,王石在台上就开始拆信封,没想到大信封套中信封,中信封套小信封,小信封再套小小信封,折腾半大,最后从小纸袋里终于摸到了一分钱纸币——这就是王石的奖品了!王石扯扯领带,拿着信封,很不满意的表情:“嗯!咳!你们,嗯!不像话啊,为什么要用这么好的信封呢?太浪费了!应该用报纸糊一个就好了嘛!”台下顿时绝倒,笑得东倒西歪,王石再整整装,意气风发地拿着一分纸币就走下台了。一坐回位置上,自己也忍俊不禁,笑得眯了眼。
       坏脾气的王石其实还是有很幽默的一面,这是万科上下都承认的一点,而且王石向来善于冷幽默,擅长自嘲。他曾经说过一个自己的段子:一日,王石到深圳某餐馆就餐,因为已经到广东多年,王石觉得自己广东话已经完全过关,为了在客人面前表现一下自己的语言能力,他自信地用广东话向服务员点了菜,见服务员频频点头,并且手下写得飞快,王石心中大悦,觉得自己的语言能力实在了得。待点菜完毕,服务员小姐一副忍不住的表情提醒王石:“先生,你的普通话好差。”王石当场晕倒:服务员听入耳的居然是普通话!
       我曾经问王石:“你现在会讲广东话了吗?”他回答得异常狡猾:“我当然能讲,可是,你能听吗?”
       万科的人开玩笑说:“你说,要是天天是春晚该多好啊,简直是太平盛世。”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在万科内部春晚结束后,王石董事长又恢复了严峻的表情,虽然他发脾气的时候越来越少,但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他的风暴又会来临。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即便王石脾气如此坏,如此不具备亲和的柔性度,但他和下属的关系却呈现出另一种祥和。在万科内部,职员们虽然胆怯于王石,但这种心态却是在一种认可的前提下。王石创建万科并管理万科多年,与其说他是一个具体的公司领导,毋宁说他更像万科的精神领袖。在王石登珠峰之时,万科上下几乎是全民关注,公司每天的舆论中心就是董事长的珠峰之行,而当王石登顶,整个万科公司的兴奋不亚于一场狂欢,我听到一个在万科基层做事的人的感慨是:“老头子真有毅力,我佩服他!”
       至于因为王石而在万科掀起的登山热更是明显,万科职工的业余活动以登山为主,而且都是自觉自愿自发地组织起来,全然不是冲着董事长的面子而去。其实,王石没有过多在公司宣扬登山的好处,他一直理解登山是自己个人的事,但他以一己之力,在万科乃至深圳都推动了一个运动的兴起,无心无意的推动,正是个人威权的展示。曾经一个户外用品店的老板也说,国内户外运动有如此热潮,王石有很大功劳。
       这看似无意的丰收,也许是他个人做人做事方法的回报,那就是至远至近,距离之美。他和传媒的关系,亦是如此。
       从王石开始在公众传媒上露面,他和舆论世界已经打了十几年交道,这么多年下来,王石及万科的负面报道少而又少,特别是王石,以活跃的姿态在各个场合出现,如此高调,很难没有负面之词出来,但他却创造了一个幸运的例子。“我对传媒很友好啊。”他自己这么解释。其实,难有对传媒不友好的公众人物,可是传媒衡量的尺子更像一把刀子,并且总是刀刃向上,在这个刀刃上不伤一点是不太可能的,有些人甚至头破血流。但王石没有,他全身而进公众视野,又能随时全身而退,主动权总在自己手里,这一点,不能不说是王石的智慧。他的一个朋友在一次闲聊中曾说:“王石的高明在于确立了一个距离,而且他有能力把这个距离一直保持下去。”——一语中的。
       也有人是不能理解王石的距离感的,曾经有一个和王石有工作合作的人抱怨说,王石甚至不请他们吃一次饭,就算坐在一起开会偶尔喝了咖啡,王石先生也总不记得买单,让他们觉得很没面子。类似的抱怨还有很多,比如有人觉得跟王石已经很算得上是朋友了,但没想到下次碰到,完全没有朋友的感觉,王石还是该干什么干什么,没有丝毫要套近乎的意思,让对方大感失落并失望。
       我总在想,所有的失望和抱怨都源于王石不是一个纯粹的公众人物或名人,或者说他和其他的公众人物、名人不太一样。当一个人成为公众人物,成为了名人明星,基本上就往来无白丁,圈子化很严重,思想意识上、行为行动上跟大众生活就划了严格的分界线。而王石是游走在大众生活和名人生活之间的人,他曾说,永远觉得自己是个普通人,但他也自信自己是做了不普通的事。一个在两种生活间游走的人,要么是两种生活都靠得太近,泡了一个圈子再泡另一个圈子,皆大欢喜;要么两边都保持距离,做冷冷的第三方、冷冷的旁观者,保持最大程度的冷静,有时也就牺牲了小礼小节。王石显然选择了后者。
       在这样一个交际时代,我们是选择在交际场中觥筹交错换取自我价值,还是远远地站在一边特立独行获得个人威权?也许王石以他个人的做事做人风格,给了我们一个启示。
       但是,距离感不等于王石是一个避世的人,相反他表现得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而且他经常承认自己是个爱出风头,有着虚荣心的人。当他从南极探险归来,成功完成了“7+2”的探险计划,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英雄级别人士时,有记者问他,当他站在南极极点是什么心情时,拿着录音笔准备得到一句语重心长的语录的记者录到了这么一句话:“那一刻,我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满足!”
       最近王石义上了一次中央电视台2套的《对话》栏日,我问他:“这是你第无数次上《对话》了吧?”他一听,有点气不长一处处来的意思:“是上好多次了啊,不过基本上都是叫我去做配角的!”我笑得出了声:“哦,我想起来了,是通用全球CEO来那次吗?”他急了:“哪止一次啊,配过好多人!”我更乐了:“你不愿意吗?”他睁圆了眼睛:“为什么要愿意?!不说清楚就叫我,我又不了解情况,傻乎乎地就去了,哼!这帮小子!”不过气归气,他这次还是接受了《对话》栏目的邀请,据说这次是主角了,原因是他跟负责人提了抗议:“你怎么老让我做配角啊,我不乐意啊!下次再叫我,我要做主角!”——所以他这次如愿以偿,我还以为他为了面子的关系不会去,要拿拿架子,结果王石很认真:“当然去了,而且我要好好准备!”——他才不较真呢。
       我大笑。一个坦率的人,即便是缺点,被他本人大大咧咧亮了出来,我们也就接受了,并且视为他的可爱之处。
       这就是细节的王石,你可以喜欢他,可以不喜欢他,但他有一点很确切: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