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人物]亲历航空界的一次交锋
作者:程不时

《中外书摘》 2006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这是一部中国飞机设计师的自传。作者曾为中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架批量生产的飞机、第一架超音速飞机、第一架大型喷气客机等作总体设计。这里只是他曲折而丰富的人生经历中的一个小插曲。
       1986年6月,我到欧洲一个国家,和那里的飞机公司进行联合工作。这是一个非英语国家,双方规定工作语言是英语。中国技术人员和外方技术人员混合编组,我参加的是工程组。最后开全体大会,讨论工程组提出的飞机设计方案。
       进入会场,我发现会场上中国人自然而然地坐在长条桌的一侧,而外国各组人员坐在另一侧,并没有按混合编组入座。也许是当时中国人还很怯懦,觉得坐在自己同胞身边比较安全。
       工程组的外方人员报告了一个飞机的初步方案。接着各组对方案提出各种质询,频频进攻。坐在中方一侧的,没有一个人讲话。会场出现很滑稽的局面:一群非英语国家的人员,用英语进行激烈的争辩,为的是讲给中国人听。而中国人一个个噤若寒蝉,默不作声。
       回国后,我们用程序对国外提的方案进行了优化,发现飞机的机翼面积应减小10平方米,而机翼的展弦比应该加大30%。在下一次与国外的联合技术会议以前,我们带着这个结果来到会议召集地。会议是由国内另一单位主持的。我们报告优化结果之后,不料遭到中方主持单位的拒绝,不允许我们在交流会上谈自己计算的结果。
       他们说:“外国人又不是吃干饭的,你想他们会向我们提出一个错误的方案吗?”
       他们还说:“在飞机方案设计的问题上,中国人不要想和外国人平起平坐地讨论问题,不要激怒了他们。中国只有草鞋草帽可以作为工艺品打人世界市场,在高技术问题上,中国是没有发言权的。”
       这就是主持方的论点。这个单位,确实没有设计过飞机,要说他们没有资格对飞机设计提出任何观点,那可能是对的。但我已经设计过许多飞机了,我们设计的“运10”飞到了全国各地。我们的设计技术与美国一些飞机公司合作都取得了对方的尊重,为什么在这里连意见也不许讲?
       经过我据理力争,主持方含糊其辞地推脱说,因为安排不出时间给我发言。我很气愤,长达几天的会议日程,难道就安排不出我发言的时间?我说:“那么好,请给我5分钟。5分钟我就可以讲完我们的主要结果了。”
       主持方看僵持了,也不便再坚持,说:“就给你10分钟吧。”
       但是在约定的那次会议上,主持方却安排了一个为外方歌功颂德的报告,把外方方案说得奇妙无比,天下无双,真是多一分太胖,少一分太瘦,恰到好处。这个拍马屁的报告讲了一个小时,然后才让我讲。
       我直接用英文,真正只讲了5分钟。我说,根据我们优化计算的结果,原方案的机翼面积太大,可以减少10平方米,但展弦比太小,应该加大30%。优化的过程是用一个自动优化的计算机程序完成的,这个过程很复杂,但是你们如果有分析程序,只要计算一下两个结果,就是原方案和我们改进过的方案,比较这两个结果,你们就会信服我们的道理是对的。
       我只说了这么多。没有想到参加会议的外方总工程师,一个留着白胡子的老人,听完后突然把双手向上方作V字形举起,大声说:“会议3天来,我一直在等的就是这个报告!我宣布从现在起,这个飞机方案的机翼面积减小10平方米,而展弦比加大30%!”
       一直阻拦我发言的那几个人,这时正襟危坐地坐在位置上,仿佛停止了呼吸似地一动不动。他们将接受这个结果是毫无疑问的,因为这是外国人发的话。
       我们的优化程序;在与国际航空界的较量中取得了胜利,给那些满脑子崇洋媚外的国人一服清醒剂。人们应该记取在20世纪的中国航空界,曾发生过一次这样的思想交锋和技术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