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新书评介]新城区发展方式转换和路径变革研究的一部力作
作者:周立群

《东岳论丛》 2008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要素的集聚、城市规模的扩展凸现出许多新矛盾、新问题。如何处理好城市化、工业化与土地资源约束问题,如何繁荣新城区经济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却又长期未得破解的难题。青岛科技大学李立教授和他领导的课题组新近完成的《土地资源约束条件下的新城区发展——关于青岛市崂山区的案例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7月版),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的经验,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读本。这部在选题立论、逻辑架框和研究方法上新颖独到的学术著作,体现了目前我国学界在这一领域新的研究水平,也是探索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一部好作品。
       该书的作者以极强的时代感和充满激情笔触,从对新城区建设的憧憬和流光溢彩的都市生活说起,循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规模和布局扩张的演进路径,一步步道出了诸多怅然若失的隐痛。细心的读者能够注意到,作者对新城区建设中土地资源约束矛盾和城市人文与生态环境退化的阐述交替运用数量分析和哲理探究,给予我们更强的可读性和可信性。读者不仅可以从作者阐发的新城区发展理念中受到启迪。而且能够对“土地财政”逐渐淡出后地方经济发展的出路、城区建设进程中各类行为主体的协调、社会公共利益的保障以及宜居型城区建设和人文关怀产生强烈的共鸣。而这也正是本书的成功之处。
       该书一个鲜明特点是,作者以制约城市发展的土地资源为切入点、以城市形态的优化为落脚点,紧紧围绕青岛市崂山区这一有着典型意义的案例进行了深入剖析。对典型案例的细致分析,不仅能引发读者对土地资源约束背景下城市增长模式转型、产业布局理念调整等重要问题的兴趣,而且启迪社会对城乡民生问题(如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政府执政方式、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等现实问题作全方位的分析和思考。其中,关于优化城区布局、新型都市产业发展、土地管理“十个度”的工作法则和紧缩城市形态、建设创新型城区等富有创造性的章节,虽源于崂山区的局部实践,但其提供的思路和前瞻性政策建议却有着很强的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该书与以往许多研究的不同还在于,在强调集约使用有限资源和积极开辟新资源的同时,突出了能力塑造和资源有效组织的设计,并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提出了城市形态优化、经济布局调整、特色产业培育和战略模式转型等一系列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书中关于土地利用状况的评价、高技术产业发展度的基准、产业影响力的评价等定量分析内容,借鉴了当今国内多种先进的研究方法,并紧密结合国内和国际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作出了深入的解析,读起来感觉清晰明快。作者还运用类比方法,对欧美等发达国家和与中国咫尺之遥的韩国、日本土地集约利用的经验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和评述,并特别介绍了美国芝加哥利用复合型规划保证土地集约使用的经验,日本东京对城市土地实行法制管理和加大生态城市建设步伐的范例,以及韩国土地管理政策变迁过程中诸多的经验和教训,为读着提供了一个跨越地域限制的更为广阔的参考背景。
       该书另一个值得称道的地方是,全书提供的研究资料十分具体翔实,调查研究工作深入扎实。作者不是从本本出发,而是从实际出发,追踪探索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这种严谨的科学探求精神值得倡导。当然,探索新城区的转型和发展路径是一个全新的命题,在进行这种创新性研究的同时,有些方法和数据的处理也还留有商榷和讨论的空间,这也是作者在以后的研究中有待改进的。青岛有山有海,城市秀美,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她是我国东部沿海最早开放的城市之一,城市发展充满着生机和活力,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近年来青岛的发展建设速度很快,城市变化很大。崂山区又是青岛的一颗名珠,去青岛者无不去崂山。青岛的国际会展中心、大剧院、极地世界和最大的体育场(馆)均位于崂山区境内,它是一个富有活力又生机勃发的区域。自然地也就从内心对这片土地上所发生的事情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怀和关注,这也是我对《土地资源约束条件下的新城区发展——关于青岛市崂山区的案例研究》一书的关注和兴趣所在,但这绝不仅仅是情感使然,更与该书的魅力及与作者所阐述和探视的问题有关。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衷心希望该书的出版,会对我们共同所关注的崂山区和青岛市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希望这部力作能够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其它著述一样在更大范围内产生重要的影响。热忱地期望更多的读者能够与我分享阅读该书的快乐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