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枣庄东江村古墓;春秋早期;小邾国;青铜器;墓主
[摘要]根据枣庄市山亭区东江村古墓所出青铜器铭文与其它青铜器及相关传世文献的综合考虑,可以推测,小邾国第一代国君朱友父的被封约在周平王三年(公元前768年),而朱友父的儿子朱庆作为小邾国第二代国君,约当生活于春秋早期,东江小邾国墓地的第4号墓主可能就是朱庆,第l号墓则为其夫人;东江村第2、3号墓的墓主可能为朱庆的下代小邾国君(邾公子害)及其夫人;5、6号墓的墓主可能就是邾公子害的下一代,也就是《
春秋》所载的犁来及其夫人。这样,根据东江村古墓及其中所出青铜器资料,可以复原出春秋早期小邾国的完整世系来。
[中图分类号]K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53(2007)02—0001—04
2002年夏,枣庄市山亭区东江村发现古墓,一部分遭盗掘。7月,枣庄市文物管理办公室、枣庄市博物馆和山亭区文化体育局进行抢救性发掘。有关情况,曾见于报刊报导
[1]。经学者研究,确定当地系春秋早期小邾国贵族墓地。2004年10月,由山东省历史学会东夷古国专业委员会、枣庄市文化局、山亭区人民政府主办,山亭区小邾国研究会、枣庄市博物馆、山亭区文化体育局承办的“中国——小邾国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山亭召开,出席学者进行了热烈讨论。那时我因公务未能参加,但在不久后便赶赴当地,有幸观察了出土文物。同时,我也有机会看到若干盗掘流散的材料,对其性质得到初步的了解。
最近,枣庄市政协台港澳侨民族宗教委员会、枣庄市博物馆编著的《小邾国遗珍》一书出版
[2],收录了墓地所出,主要是青铜器的彩色照片和一些拓本,为研究准备了条件。本次想在学者已有论述的基础上,对墓地各墓墓主及其年代,以及有关的历史问题,试提几点浅见,供大家参考。
东江村墓地六座墓的相对位置,可依上北下南,简单图解如右:
4至6号墓已掘毁盗空,1号墓尚残存部分,2、3号墓是抢救发掘的。这些墓墓坑的大小,可知的都在6米左右。4号墓最大,1号墓与之仿佛,2、3号墓则略小。1、2号墓为甲字形墓,一墓道,4号墓也有墓道痕迹,3号墓则没有墓道,整个墓地成两排排列。
据《小邾国遗珍》,2、3号墓所随葬青铜器有下列组合:
2号墓:鼎4、鬲4、簋4、壶2、罍1、盘1、 1、戈1、剑1、镞30
3号墓:鼎4、鬲2、篮4、壶2、罍2、盘1、 1、罐1、方奁1、削1两者非常相似,表明身份一样,但如书中所说,2号墓有兵器,墓主应是男性;3号墓出方奁,墓主当系女子。同理,4号墓残留镞130枚,墓主也是男子。这样,我们可以推想4号墓墓主为男性,4号墓与1号墓成对,2号墓与3号墓成对,于是靠东一排四座墓就是两代小邾国君和夫人的墓葬。这同山西曲沃北赵晋侯墓地的构造颇为类似,都是男左女右,只是这里墓主头向东而已。 2号墓的鬲铭云:
儿(郳)庆作秦妊羞鬲,其永宝用。壶铭云:
(邾)
[3]君庆作秦妊醴壶,其万年眉寿永宝用。郧即小邾,是读《
春秋》经传的人都了解的,故这里的邾一定是小邾。秦妊是庆的夫人,她姓妊(任),当然不是来自赢姓秦国。按鲁地有秦,见《
春秋》经庄公三十一年,在今范县旧治南
[4],秦妊应系封在那里的妊姓贵族的女儿。
同墓篮铭则分属正叔之士 俞、鲁酉(酒)子安母、鲁宰 、毕仲弁、子皇母等人。按“鲁酒”的“酒”即《周礼·天官》的酒人,是管理造酒的官吏,《周礼》云其下有女酒,“鲁宰”与之相近,乃是膳宰,如《周礼》的膳夫。至于“毕仲弁”,看其铭文有当地的特点,如“寿”字写法,也未必与姬姓的毕有关。不过,铭文说“毕仲弁为其北善(膳)匿( )”,“北”读为“别”
[5],即别子、庶子,姬姓的毕有庶子仕于东方,也是可能的。
3号墓的鬲铭与2号墓相同,本为同时所制。一件有流鼎铭文是:
儿(郳)庆作秦妊也( )鼎,其永宝用。也和鬲原是一套。
铭云:
邾公子害自作 (篮),其万年眉寿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壶铭乃是:
君妇娩灵作辇(旅)壶,其年迈(万年误倒)子子孙孙永宝用。过去著录里曾有同人的鼎(《殷周金文集成》2502)和岙(《集成》9434)。“ 灵”是 (归)姓女子,名灵,她很可能是墓主的母亲。
1号墓未被盗取的器物,四件鬲有铭文:
邾 (友)父媵其子胙 (曹)宝鬲,其眉寿永用。曾毅公先生在1940年出版的《山东金文集存》中讨论与此相同的另一件鬲(《集成717》),指出邾友父即小邾始封君友;杨树达先生《积微居金文说》释出“胙”字,认为周公之后胙国,都是大家习知的。但是近年已发现两件西周的胙国器
[6],国名均作“柞”,是否此时可写如鬲铭,还可进一步考虑。 同墓的瓶有铭:
灵父君佥父作其金赦(瓶),眉寿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之。“灵父”即娩灵之父,瓶是佥父为女制作之器。
下面再谈经盗取流散的有铭青铜器。凡照片见《小邾国遗珍》的,注出其书页码。
数量最多而且重要的,是邾庆为秦妊作的器物,计已知者有:
圆壶四件(《遗珍》083—091),铭文皆为:
邾君庆作秦妊醴壶,其万年眉寿永宝用。 盘一 一,盘铭是:
儿(郳)庆作秦妊盘,其永宝用。 铭是:
邾庆作秦妊也( ),其永宝用。分别见《遗珍》113、094。两者原非一套,形制花纹也不一样。
还有邾庆为另两个妊姓女子华妊、奏妊作的器物,书中误为“秦妊”。前者有四件鬲,两件(《遗珍》106—107)铭作:
邾庆作华妊羞鬲。又两件(《遗珍》108—110)铭作:
邾华妊作羞鬲。形制花纹则彼此一致。
华妊有两件方壶(《遗珍》100—101),高77厘米。其花冠中有鸟形,是这种装饰最早一例,可视为新郑李家楼莲鹤方壶的先声。
奏妊也有两件方壶(《遗珍》117—118),高52.3厘米,铭云:
邾庆作奏妊匿,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享。竞与两件簋(《遗珍》114—116)文字相同。按“匿”读为“胡”,同“壶”,都是匣母鱼部字,可视为通假,不算错讹,但又有一件 (《遗珍》111-112),也用同一铭文,看来只好说是错字了。
华妊、奏妊大约是邾庆夫人秦妊来嫁时陪媵的娣,也是邾庆的配偶。
同样作为娣的,还有叔妊秦,她有三件盘(《遗珍》092-093),其铭是:
铸叔作叔妊秦媵盘,其万年眉寿永宝用。古时女人可把姓放在名前,如上述“娩灵”,但是不能将名放到姓前,所以叔妊秦不会就是秦妊。铸即祝国,《世本》云任姓,在今宁阳西北
[7]。
此外,两件窃曲纹盈(《遗珍》098-099)有铭:
媵(滕)侯□作率(厥)□□腠(滕)仲旅殴(簋),其子子孙孙□□□永宝用。是邻近的滕国器;一件 (《遗珍》095-096),也是外来的。它们的年代都可能早到西周晚期。
关于小邾的始封,文献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春秋》经庄公五年:“秋,郧犁来来朝。”(《公羊》“郧”作“倪”,《谷梁》“犁”作“黎”)《左传》:“五年秋,郧犁来来朝,名,未王命也。”杜预注说郧“附庸国也”,“未受爵命为诸侯,传发附庸称名例也。其后数从齐桓以尊周室,王命以为小邾子。”孔颖达《正义》进一步说明:“郧之上世出于邾国,《世本》云:‘邾颜居邾,肥徙郧’,宋仲子(衷)注云:‘邾颜别封小(少)子肥于郧,为小邾子’,则颜是邾君,肥始封郧”。(杜预《春秋世族》)谱云:‘小邾,邾侠之后也。夷父颜有功于周,其子友别封为附庸,居郧。曾孙犁来始见《
春秋》,附从齐桓以尊周室,命为小邾子。’……《世本》言肥,杜《谱》言友,定是一人。僖七年经书‘小邾子来朝’,知齐桓请王命命之。”
小邾始封君友,即鬲铭的友父。周法高先生曾指出:“友读为有,多与友义近。……名肥字友父,与(郑桓公)名多字友父同。”
[8] 《潜夫论·志氏姓》也说:“曹姓封于邾,邾颜子之支别为小邾”,与上述相合。唐颜真卿家庙碑:“邾武公名夷父,字曰颜,子友别封郧,为小邾子。”
[9]称夷父颜为武公,或有所本。
根据上引《春秋世族谱》,《
春秋》庄公五年(公元前689年)朝鲁的犁来是小邾始封君友的曾孙,其间尚有两代。古人说三十年为一世,略嫌长些,现以二十五年为一世,设犁来于鲁庄公元年(公元前693年)即位,其父在鲁隐公五年即周桓王二年(公元前718年)即位,祖父在周平王二十八年(公元前743年)即位,那么友的始封约在周平王三年(公元前768年)。这便可以看出夷父颜有功于周,和秦襄公、晋文侯一样,支持了平王的嗣立与东迁。
邾庆所相当的时代,可以通过他所作种种青铜器作类型学的比较估计。为避免繁琐,我们在这里只举出两组壶,也就够了。
先看邾庆为华妊所作的一对大方壶。壶盖捉手加饰花冠,中间有伏鸟,捉手外饰鳞纹,盖缘饰有目窃曲纹,器颈饰波带纹和有目的窃曲纹,两耳有龙首及象鼻形饰,腹有十字绊带,填以卷曲的龙纹,低圈足饰鳞纹。和它最接近的方壶,是1940年陕西扶风任家村所出梁其壶,其次是山西曲沃北赵晋侯墓地64号、93号、102号墓出土的壶。梁其壶属西周宣王时。晋侯墓地64号墓为晋穆侯,93号墓为晋殇叔,102号墓为殇叔之妻,在宣王晚年到两周之际
[10]。邾庆的方壶不能晚得太多。
邾庆为秦妊所作的一批圆壶,盖设捉手,捉手外饰鳞纹,盖缘饰有目窃曲纹,器颈饰波带纹,两耳有龙首及象鼻形饰,有垂环,腹饰波带纹,最大径偏下,低圈足饰鳞纹。不难看出,壶上纹饰组成和上述方壶相类。这一类型的圆壶,较早的有西周厉王时的三年痪壶、番匊生壶、几父壶等。还有晋侯墓地63号墓的杨姑壶,河南三门峡上村岭2001、2011墓的壶,纹饰不同,形制仍然相似,年代则已晚到两周之际[11]。这也说明,邾庆的圆壶最晚在东周初年(广义的春秋早期)。
这样,我们可以明白,邾庆只能是友的下一代,即小邾的第二代国君。
接着的问题是,东江村墓地哪一座墓可能是邾庆的墓,哪一座墓可能是秦妊的墓?
2、3号墓都有邾庆为秦妊所作器物,然而都是个别的。更多更重要的秦妊器应该出自秦妊本人的墓,却在流散品中,这说明秦妊的墓已遭盗掘,因而只能是1号墓。与1号墓相邻,墓主又是男性的4号墓,最可能是邾庆的墓。
晋侯墓地的现象已经证明,上一代制作的青铜器有时会在下一代墓内存在
[12],所以1号墓有邾友父媵女的鬲,2、3号墓有邾庆给秦妊作的壶和鼎、鬲,是不稀奇的。
2、3号墓规格与4、1号墓平等,应当是邾庆下一代小邾君及夫人的墓,也就是《
春秋》犁来的上一代。我怀疑这代小邾君即篮铭的“邾公子害”,簋是他嗣位前所作,是否如此,有待更多证明。
墓地5、6号墓形制已不清楚,只是5号墓看来也不算小。在流散器物内,有两组形制纹饰及尺寸都一样的鼎,各为五件,猜想分别出自这两座墓,其年代不能早到4、1号墓。
这两组鼎是有盖的附耳鼎,比2号墓的平盖立耳鼎要晚一些。鼎盖中央有环钮,周围有三曲尺形片钮,可以却置,盖缘饰重环纹。器口沿下饰斜角纠结的双首螭纹,腹最大径在中间,下饰横S形螭纹。三蹄足,足上都有兽首,加饰扉棱。与这两组鼎相当类似的,是清道光年间山东新泰发现的杞伯每亡鼎
[13]。该鼎铭云:
杞伯每(悔)亡作邾女枣(曹)宝鼎,子子孙孙永宝。是为夫人邾女所作,邾(女枣)来自邾或小邾。
郭沫若先生《两周金文辞大系》统计:“杞伯器出土于山东新泰,同出之器已见著录者,有鼎二、簋四、壶一、 一、 一。”其中簋饰有目窃曲及瓦纹,圈足下有三小足;壶失盖,两耳有兽首,重环,形制纹饰都近似邾庆为(女奏)妊作的方壶
[14],这些都有西周晚期遗风,应列在春秋早期。
如果上述这两组各五件的鼎确出自5、6号墓,表明两墓又是一代小邾君,很可能就是《
春秋》中犁来及他的夫人。或许正因他始受王命,墓中才能有五鼎随葬。前文说过,犁来以鲁庄公五年来朝,尚未受王命,那时杞君是杞靖公。到庄公十三年(公元前681年),靖公卒,子共公立;庄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73年),共公卒,子惠公立。杞惠公夫人是鲁庄公女伯姬,因而与犁来并世,娶邾女而作器的,最可能是邾共公,“邾伯悔亡”恐怕便是他了。
由于青铜器多出盗掘,本文所论难免多有臆想成份,可惜这方面的遗憾已无法弥补了。
[参考文献]
[1]李光雨,张云.山东枣庄春秋时期小邾国墓地的发掘[J].中国历史文物,2003(5).
[2]枣庄市政协台港澳侨民族宗教委员会、枣庄市博物馆.小邾国遗珍[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
[3]为印刷方便,以下均迳写作“邾”.
[4]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0.249.
[5]李学勤.中国古代文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3.
[6]朱凤瀚.柞伯鼎与周公南征[J].文物,2006(5).
[7]陈榘.春秋大事表列国爵姓及存灭表议异[M].历史语言研究所,1988.889-897.
[8]同注7第283页。“多与友义近”疑当作“多与肥义近”.
[9]张澍.世本粹集补注[M].《世本八种》本,商务印书馆,1957.40.
[10]李学勤.<史记·晋世家>与新出金文[A].学术集林(卷四),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
[11]李学勤.续说晋侯邦父与杨姑[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6).
[12]同注10.
[13]“每”读为“悔”,《
周易》经文屡见“悔亡”,杞伯以之为名.
[14]白川静.金文通释(卷四)[M].(日本)白鹤美术馆,1973.463-470.
[责任编辑:翁惠明]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