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经济研究]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的产权经营创新
作者:赵禹骅 覃柳琴

《桂海论丛》 2007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发达地区产业竞争园区,欠发达地区园区竞争产业。欠发达地区的产业要素累积单薄,园区竞争产业处于不利境地,制度创新成为唯一出路。文章从企业的契约性质角度,讨论了园区产权创造的价值基础,提出了园区产权创造的制度条件,分析了园区产权经营的复杂性,探讨了园区产权效率经营的制度安排。为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产权经营政策创新提供借签。
       关键词:工业园区;产权创造;产权经营;制度价值
       中图分类号:F1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07)04-0010-03
       工业园区承载着生态与经济的双重功能,但是,目前我国工业园区的经营模式没能有效解决区域经济问题。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园区建设存在着循环制约的问题。从本质上讲,市场是产权流动的场所,市场规模是产权流动的总量。因此,在市场机制下,一种制度的经济效率就在于这种制度的产权创造与产权经营。从这个角度出发,本文试图探讨工业园区产权经营的制度安排,希望通过政策工具的创新,改善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的资本引力,推动欠发达地区工业经济的发展。
       一、工业园区的价值分析
       (一)企业边界与企业分工的经济学根源
       企业规模存在自然边界。市场经济是一种契约经济,其中的不同组织就是不同的契约形式。因此,企业也是一种契约组织。但是,在企业契约中,工序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不对称程度随工序量超线性增长,管理成本随之超线性增长。因此当企业契约边际成本高于市场契约边际成本时,企业达到了组织规模的极限。
       市场契约与企业契约两种成本的特点。分析该图示的契约成本关系,企业的总契约成本是企业契约成本与市场契约成本之和,即:总契约成本=企业契约成本+市场契约成本。由于企业契约关系是契约主体数的超线性函数,契约关系的信息量就是超线性函数,信息不对称引致管理成本超线性增长,所以,企业契约具有成本递增与边际成本递增两个基本特点。由于市场竞争引致信息非依赖性,市场契约成本呈现出线性递增的特点,市场契约成本与企业涉及的契约规模线性正相关。
       业务核心化的成本根源。上述企业的总契约成本关系表明,作为一种契约形式,由于企业契约边际成本递增与市场契约边际成本不变,总存在一个均衡点,在这个均衡点上企业契约的边际成本等于市场契约的边际成本,此时,企业规模达到了其自然边界。所以,为适应管理成本下降与市场成本下降两种特点,从成本领先战略出发,企业采取产量规模扩大与工序规模缩小并存的经营战略,这种现象称业务核心化。
       业务核心化的效用与问题。业务核心化指企业外包非优势工序,集中经营优势工序。该过程将企业内部分工转化为企业间分工,故也称企业分工外部化,是契约企业化的逆过程。契约市场化与契约企业化两过程共同构成企业成本与市场成本之替代。实施企业业务核心化后,企业内部工序减少,信息不对称减弱,企业契约边际成本低于市场契约边际成本,整体价值链经济效率提高。但是,分工引起可共享资源的独占,损失要素的规模效应,不经济现象仍然存在,存在改进产业组织结构的空间。
       (二)园区产业集聚的规模经济根源
       要素收益与成本的函数与边际函数。从要素角度看,企业是产业要素函数,其决策依据是利润最大化。在多种产业要素的条件下,对于既定的产业要素,在收益方面存在着要素收益递增但边际收益递减,在成本方面存在着要素成本递增且边际成本不减的基本经济学原理。
       规模效应源自要素投入的边际收益递减。考虑要素存在的收益递增与边际收益递减原理,对于任意要素,若其它要素固定,该要素的收益递增且边际收益递减。那么,当该产业要素投入较多时,其要素边际收益较小。我们可以得到结论:当某一要素的单位投入匹配较少的其它要素时,该要素的边际收益较小,反之亦然。这种某一要素单位投入匹配的其它要素反映了产业规模,即若某一要素单位投入匹配的其它要素较多,则产业的规模较大;若该要素单位投入匹配的其它要素较少,则产业的规模较小。所以,上面的结论表明:产业的规模较大时,其要素投入的边际收益较大。对任意产业要素,边际收益是产业规模的增函数,即产业存在规模效应。对于给定的产业要素,其所能匹配的其它要素称规模系数,规模系数越大,要素边际收益也越大。
       规模效应是园区经营的价值基础。规模效应使可共享资源从产业集聚中得到更大的规模系数,提高要素边际收益,构成产业集聚的经济学基础。所以,园区通过产业集聚,以企业形式而不是以工序形式共享资源,通过制度安排平衡了分工效应与规模效应的矛盾。园区共享资源有多种,比如,产业性服务就是可共享产业资源。现代制造业中,制造工艺创造1/3产业价值,产业性服务创造2/3产业价值。因此,制造业中存在着大量服务需求。此外,统一供水、供电、供能,统一物流管理,水、汽、声、渣、光统一管理,协同设计、协同商务等,都构成资源共享,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创造了价值,构成园区经营的价值基础。
       (三)关于园区价值的结论
       1.分工效应与规模效应的冲突构成园区存在的原因。契约化的企业管理与市场交易均存在成本,其替代性引致企业规模的边界。技术进步降低市场成本,企业工序规模缩小,业务核心化加剧。园区产业集聚调整了这种分工效应与规模效应的冲突,企业缩短工序线降低管理成本,产业集聚共享资源提高效率。通过这种制度安排,产业园区形成了自身价值,构成园区产权经营的价值基础。
       2.园区经营是经济产权。园区价值创造依附于园区经营权,具有归属性;园区经营权依附于园区土地,具有稀缺性。具备价值性、归属性和稀缺性三种特征的产权就是经济产权(有利可图的产权)。园区经营权是经济产权,园区经营应当是这种经济产权的经营。
       二、园区产权经营原则的分析
       (一)园区产权经营具有极端的复杂性
       上面分析表明,园区产权经营之目的在于产业集聚,因此,园区产业竞争成为园区产权经营的焦点。
       园区竞争的目标是企业集群。考虑企业利润原则,企业选择园区需要在收益与成本之间平衡,存在着选择冲突。因此,考虑集聚效应,企业选择工业园区不是孤立考虑园区所在地区对自己的产业要素成本最有利,而是首先考虑相关企业集群扎堆,提高产业要素的边际收益。所以,园区产业竞争不再是对个别企业的竞争,而是对企业集群的竞争。
       核心产业要素培育是园区竞争的重要手段。在竞争中,每个园区总想争取到企业集群,而每个企业也总想将企业集群引到对自己最有利的园区,形成强势企业。强势企业指在企业集群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区位选择决定着企业集群区位选择的企业。相对而言,其它企业就是非强势企业。拥有强势企业的园区是强势园区,没有强势企业的园区是弱势园区。强势园区一旦形成,在规模效应驱动下,产业要素富积起来,形成要素高梯度,吸引更多企业;而弱势园区则要素流散,企业流失。因此,园
       区竞争产业的目标应当针对强势企业,而吸引强势企业的手段应当集中在核心产业要素的培育上。核心产业要素指对产业发展具有决定意义、较高培育成本、一定粘性的要素,粘性是流动性的对称。
       核心产业要素的粘性特征。产业要素的粘性存在着一定的环境影响并具有历史特点,比如,在工业革命早期,资本市场尚未建全,资本具有较大粘性,工厂集中在资本丰裕地区;随着工业革命深入,资本市场发展起来,资本流动性增强,原材料具有更大粘性;在当代,产业要素的流动性不尽相同,比如,在高科技领域,人才资源是主要产业要素,人才资源的流动性不同于一般的人力资源,他们掌控高技术的知识,为保持行业领先地位,需要不断从产业圈中吸取新知识、新思路,因而,对其培育环境具有较大粘性,即所谓的“人才依赖型产业”。这就是人力资源的流动性大,但高技术产业转移缓慢的原因。对资源型产业,其产业要素具有较大的体积和质量,运输成本使其具有较大粘性,所以,一般资源型产业总选择在资源坑口和近海港口地区。
       所以,园区产业竞争不是竞争孤立的企业,而是竞争企业集群,其手段要求针对核心产业要素的培育,因而,这种竞争具有极端的复杂性,相应要求高度专业化的园区产权经营组织。
       (二)园区产权经营的模式分类
       园区产权经营的模式不尽相同,大体上看,国外的经营模式具有较强的非政府色彩,而国内的经营模式则具有较强的政府色彩。
       国外工业园区的经营模式。国外工业园区经营方式大致分为政府经营型、多元经营型和非政府经营型三种模式:(1)政府经营型。这种模式的职能是制定规划、负责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筹集资金、招商引资,提供基础研究和培训设施。采用这种模式的有日本筑波科学城、韩国大德科学园等。(2)多元经营型。指政府和各类民间机构共同组建董事会、基金会或者社委会等机构,由这些机构经营园区的模式。如英国的曼彻斯特科学园由市政府、研究机构和大公司组成董事会,实行经理负责制。这种多元模式,在发达国家较普遍。(3)非政府经营型。这种模式分为企业型和基金型两种。企业型指园区经营者把经营园区作为一种投资以追求利润;基金型指采用基金会形式管理工业园区,如法国科学城和英国剑桥科学园的管理模式。
       我国工业园区经营模式。我国工业园区经营可以归纳为政府管理模式和超公司经营模式两种:(1)政府管理模式。工业园区管委会作为政府派出机构行使园区经营权,主要职能是行政、经济、社会等事务管理,开发规划与管理,招商引资与园区企业服务等。这种模式主要还是管理职能,产权经营职能尚未独立。我国的工业园区主要是这种模式。(2)超公司经营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工业园区由企业经营,包括规划、开发和管理,并实际上承担了一定的政府职能,形成超公司模式。该模式首创于深圳蛇口,也称为“蛇口模式”,上海漕河泾新技术开发区等也采用这种模式。
       (三)园区产权经营模式的效率分析
       产业竞争园区的情况无所谓经济效率。上述的经营模式可以看出,国外的第一种园区经营模式与我国的园区经营模式均不具备完整产权经营形式,契约形式不甚完整,主要应用于“产业竞争园区”的情况,这种园区一般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具有天然的核心产业要素禀赋,是自然形成的强势园区,产业组织竞争进入园区,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无所谓经济效率。
       园区竞争产业的情况需求经济效率。发达国家的后两类模式则具有较完整的产权经营形式,契约形式完整,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率,主要应用于“园区竞争产业”的情况。其契约形式可以从收益分配角度抽象为分成契约与定额契约两种,分成契约指甲(委托方)乙(代理方)双方按照约定比例分配收益,定额契约指甲方收益固定,乙方得到剩余收益。两种方式具有不同的经济效率特征。
       (四)关于园区产权经营的结论
       1园区产权经营具有复杂性。园区产权经营的目的在于竞争产业,产业效率原则下,产业要素的多样性使竞争产业具有极端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使得园区产权经营需要高度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园区产权经营成为一种高端服务业。
       2.园区产权经营与行政管理存在分离的可能性。作为契约形式,园区的产权经营与园区的行政管理存在着分离的可能性与现实性,这种分离正是园区经营的产权创造的制度基础,也是园区产权的效率运作的制度基础。
       3.园区产权经营的企业化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率。考虑政府内部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政府行为具有非经济效率的特点,这种特点主观上根源于政府工作的多目标性,客观上植根于民主制度下的政府权力制约。因此,园区产权经营的经济性特点要求园区产权经营的企业化,即企业经营园区产权。政府职能应当从园区的产权经营中退出,转向园区行政管理,实现园区产权经营与园区行政管理的分离。
       4.园区产权经营需要设计合理的契约形式。政府作为园区产权出让方享有园区产权经营的收益,在园区经营收益的分配中可以采用分成契约与定额契约两种方式。但是,考虑到园区经营的极端复杂性,经营信息不对称是自然现象,并进一步考虑经营者激励问题,在细化产权构成基础上,应当尽可能采取定额契约方式。但是,不管哪一种契约方式,产权经营与行政管理的分离均是契约实现的前提。
       5.园区行政管理的内容。园区行政管理的职能在于对园区产权经营者的经营过程合法性、经营成果的合规性进行管理,其中,合规性管理的内容主要有经济指标与非经济指标两类,经济指标包括产值、税收、销售收入等,非经济指标包括就业岗位、环境指标等。此外,园区行政管理还包括园区公共服务。
       6.园区产权经营的内容。园区产权经营职能主要是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和产业服务,这种职能具有高度的复杂性。政府一旦将经营产权释放出来,通过市场企业化园区经营,则资本追逐利润的本能将会释放出产权经营的巨大冲动力,高效率地完成园区经营职能。这种产权经营的冲动力和经济效率为行政道德规范下的政府行为所远不可及。
       三、关于园区产权经营制度的创新
       园区经营效率要求产权经营与行政管理相分离。如果一种产权具有价值性、归属性和稀缺性,这种产权就成为经济产权,具有了可经营性。产业园区的经营权就是这样一种经济产权,需要进行专业性的经营。传统方式下,产业园区的产权由政府经营,由于政府行为的非经济效率性,产业园区也发展较慢。政府从产权经营中退出,专职于园区行政管理,符合现代政府强化市场管理职能的发展方向。园区产权经营的企业化可以给园区产权经营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率,有利于园区经济的发展。
       园区经济发展需要制度创新。在发达地区是产业竞争园区,在欠发达地区是园区竞争产业。广西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园区工业起步较晚,以广西南宁为例,2005年共有工业园区16个,其中,国家级工业园区2个,园区产值106亿元,省级工业园区5个,园区产值69万元;与东部和中部地区相比,如2005年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工业产值1319.5亿元,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270亿元,广西园区经济尚有较大差距,迫切需要制度创新以推动产业发展。广西园区产业要素累积不厚,在相同产业制度供给条件下,与中部地区竞争东部产业转移,从规模效应考虑,广西园区经济发展必将受到制约。这种格局,既不利于广西的经济发展,也不利于国家产业转移经济战略和出于经济安全的南向发展战略的实施。因此,广西园区经济发展的唯一出路,就是园区经营的制度创新。这种创新,既是广西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经济战略的需要。
       产权创造与产权释放是经济制度的价值核心。园区经营的产权化是一种制度创新的结果,这种制度创新将园区经营权从行政职能中独立出来,通过市场创造了新的产权,本质上就是激活了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度的价值就在于产权创造与产权释放。园区经营产权化的制度安排就表达了这种产权创造,通过这种产权创造达成了政府主导与市场主体的统一。政策设计的产权创造与产权经营的企业化是制度安排的主要焦点,构成经济发展的核心政策动力。
       责任编辑 莫仲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