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经济·社会]美国的移民权利运动
作者:郭 力

《国外理论动态》 2007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2006年五一劳动节及其前一段时期,美国爆发了数百万人的示威游行,反对新的反移民立法。其规模之大在美国历史上是罕见的。对这次争取移民权利的群众运动,国际上一些左翼组织和人士纷纷就它的性质及特征、历史背景及社会根源、面临的问题及前景发表评论,其中包括美国社会主义平等党题为《移民的示威运动和美国的阶级斗争》的声明;墨西哥裔美国人政治协会主席及墨西哥人拉丁美洲人兄弟会会长纳蒂沃•洛佩兹题为《移民权利运动在健康发展》的记者谈话;“国际社会主义组织”成员贾斯廷•查孔在《国际社会主义评论》2006年第47期上发表的题为《向移民发动新的战争》和《移民的新民权运动》两篇文章;詹姆斯•彼得拉斯题为《移民工人运动的辩证法》、布里安•克沃瓦题为《移民权利运动——新“新左翼”的诞生?》、斯蒂芬•伦德曼题为《向移民开战》和迈克尔•乔治•史密斯题为《不持反对意见的反对党》等文章。现结合有关材料及2006年11月的美国国会中期选举,将上述声明、谈话及文章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2006年3月25日至五一劳动节,将近500万移民工人及其支持者在美国近100个大、中城市游行示威,反对众议院新的反移民法案和争取在美国的生存权——居留权和平等地工作的权利。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来自墨西哥和中美洲的移民工人。其后在11月的美国国会中期选举中,有3/4的拉美裔选民支持民主党(在2002年中期选举中有过半数支持共和党),这对共和党的这次落败不无影响。这两件事情表明,有多年历史的美国的拉美移民争取权利的斗争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和一定影响力的社会运动。
       新兴的移民权利运动
       2006年3月至五一节的拉美移民示威游行标志着拉美移民争取权利的斗争已进入一个新阶段。它同过去的区别有:1从主要依靠中产阶级拉美裔人团体在国会内游说,发展到广大劳动群众在国会外游行,并通过选票“惩罚”共和党。2对反移民立法,过去是无可奈何,逆来顺受,现在是响亮地说“不”。美国国会目前在讨论两个方案,一个是将1200万无证移民全部当作破坏美国法律非法入境的“罪犯”予以驱逐出境。这是种族主义右翼势力的要求。另一个是实施“客籍工人计划”,允许30万或40万无证移民在交纳罚款通过审查后留下来从事低工资受歧视的工作3至6年,期满必须回国。这是一个输入廉价劳动力同时又分化移民队伍的计划,符合美国大资本的利益。对这两个方案,移民都不接受。他们提出“我们不是罪犯”、“我们要求大赦”、“我们要求有居留权”、“我们要平等”等针锋相对的口号和要求。3提出了权利要求的法理根据。纳蒂沃•洛佩兹列出以下论点:第一,“劳动创造价值”是所有严肃的经济学家的共识,因此包括移民在内的所有工人都创造了价值。移民创造的价值不是非法的,这些价值的创造者便不应是非法的。第二,在美国的移民工无权进行集体谈判,不能享受各种福利,因此相对于同样工作的其他工人特别是加入了工会的工人,他们为美国创造了更多的价值和财富。他们以此取得合法的永久居民身份是一种公平的交换。第三,移民工人的劳动参与率高于本土出生的工人,因此他们作为一个群体,创造的财富总量更多,这就是让全体移民成为合法的永久居民的有力根据和充分理由。总之,移民工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获取永久居留身份所需的价值,这是一种公平的交换。
       拉美移民在2006年上半年举行的持续约两个月的示威游行运动是20世纪60年代民权运动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群众运动,而且它也同样是争取人权的运动,因此有人认为这是一场“新民权运动”。但鉴于它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经济、社会根源不同,更可以说这是一个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将争取民族权利和工人权利结合起来的以工人为主体的社会运动。
       移民的贡献和命运
       美国是由移民建国和靠移民兴国的国家。但除白种人的欧洲移民外,其他民族和种族的移民无不受到“白种人优越”、“白种人利益至上”的种族主义的歧视和压迫。从非洲掳掠来的黑人是非自愿“移民”,他们的劳动发展了南方的农业,但他们被当作奴隶。其后中国移民以苦役式的劳动修筑了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美国发展工业经济的大动脉,但工程竣工后美国国会于1882年通过排斥华人法,中国移民成为非法人口。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期间失业问题严重,将200万墨西哥人(其中120万是美国农民)“再安置”到墨西哥。1954年的“湿背行动”再将100万墨西哥无证移民驱逐出境。可以说美国移民政策的实质和传统是,一方面需要源源不断地输入廉价劳动力,另一方面又对他们实行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不需要时则强行排斥。
       近年来美国把打击、排斥外国移民的矛头主要指向拉美移民,因为拉美人是增长速度最快、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这又是由于拉美人的出生率较高,而且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拉美移民大量进入美国。经济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特别是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美国扶持的中美洲各国专制政权,加剧了墨西哥和中美各国的经济危机,造成了来自这些国家持续不断的移民潮(其中约60%来自墨西哥)。但经济全球化鼓励资本自由流动却限制劳动力跨国流动,因此约有1200万人未办理入境手续便进入美国,成为无证移民即所谓的非法移民。2006年10月27日《光明日报》载,据美国联邦政府人口普查局统计,1967年当美国人口达到2亿时,白人人口超过80%,黑人占10%,拉美人不到5%。2006年10月当美国人口达到3亿时,白人人口已降至67%,黑人接近14%,拉美人则猛增至15%,达到4500万,取代黑人成为美国第二大族裔。在一些经济地位重要的大州如加利福尼亚州和德克萨斯州等,拉美人口已占1/3。在重要城市洛杉矶,拉美人口即将超过1/2。
       美国的拉美人口迅猛增长引起“白人优越”论者的不安和惊恐。2006年7月12日《参考消息》载,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继1996年发表“文明冲突论”后,于2004年推出新著《我们是谁?》,认为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文化面临拉美人以和平方式征服北美大陆的威胁。种族主义右翼势力制造舆论宣扬“多样性”和“多元文化”是“罪恶的”,拉美移民是在“不事声张地侵蚀我们的文化”,“是在进行特洛伊木马式的入侵”。右翼的“拯救我们国家”等组织在拉美人社区威胁骚扰。右翼准军事组织“民兵民防部队”(简称“民兵”)则在美墨边境巡逻,堵截边界的“渗漏”,并提出计划要将所有拉美移民驱逐出境。现在美国国会把这个计划吸纳进拟议中的立法,无异于要动用国家机器将拉美移民这个群体置于绝境,因此激起他们的强烈抗议和坚决反对。可以说,这是历史上美国同墨西哥、中美洲国家人民群众的民族矛盾在今天美国土地上的延续。
       移民工和工会运动
       美国经常保持着一支劳动后备军——失业者队伍。它不缺乏劳动力但缺少资本愿以低价购买的劳动力,所以它让移民源源流入美国。1942年,根据农业资本的需要,美国开始实行“墨西哥农民工计划”,输入墨西哥移民到西南部当季节性农民工。他们从事血汗劳动,经常遭受种族主义右翼分子的侵袭和骚扰。在他们的强烈反对下,1964年这个计划被废弃。在这22年间,共约有300万墨西哥季节工每年为美国农业资本家创造了400亿美元的利润。
       目前拉美移民在美国打工的范围已从农业扩大到工业、交通运输、建筑、公共服务等各部门,而且在一些行业和工种中占有重要的比例。以无证移民为例,据美国劳工部统计,他们在肉禽屠宰加工包装业的工人中占25%、在洗碗工中占24%、在砌墙铺瓦工中占27%、在一般建筑工中占25%。另据拉美裔人中心2005年调查,当年全美国新增加的250万个工作岗位中,高达2/5即100万个岗位为无证移民工人所占有。这些数字从一个侧面说明为什么种族主义右翼势力要以移民“抢走了”白种人的饭碗作为驱赶无证移民的一个理由(实际上是白种人不愿干这些低工资的工作)。这些数字又从另一个侧面说明美国资本的确需要数量可观的“必需的”劳动力。因此这也是由美国商会领头共36家最大工商企业协会组成的“输入必需移民工联盟”要留下一部分移民工的原因。这也就是提出“客籍工人计划”供国会讨论的背景。
       
       拉美移民在美国打工受到十分不平等的待遇。同本土出生的工人相比,他们一是同工不同酬,工资低微。二是同工但不能享受休假、失业、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福利。三是同工但无结社权和集体谈判权,被剥夺了争取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的机会。他们是在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以最不发达国家条件从事生产劳动的被隔离和被边缘化的群体。“客籍工人计划”是一个进口廉价劳动力的长期机制,也是一个分化移民工队伍使他们为争当“客籍工人”而互相竞争的“计划”,因此遭到拉美移民的坚决反对。他们继3月25日和4月10日两次大游行之后又在5月1日举行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五一”游行,这具有深刻的意义。历史上,最初是美国劳联(劳联—产联的前身)决定于1890年5月1日举行示威游行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日”,第二国际予以响应,建议各国工人在每年5月1日游行以象征国际工人阶级的战斗团结。但劳联在20世纪初声明同“五一节”没有渊源关系,不再组织任何活动,意在淡化工人的阶级和阶级斗争意识。拉美移民特意定在5月1日再次大游行,就是要突出工人阶级的战斗意志和团结意识,强调他们反对阶级压迫争取平等的工人权利的决心。
       拉美移民工人进行有一定规模的斗争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叶。在美国西南部农场劳动的墨西哥移民经过长期艰苦斗争,不但于1964年争取废除了“墨西哥农民工计划”,同时还突破了法律限制,组织了自己的工会——农场工人工会。
       这是争取移民权利斗争的初步胜利。以后由联合农场工人工会领头,在工会运动内部形成一股争取移民工权利的力量,它会同由其他拉美裔群众团体、教会组织以及一些主持社会正义的团体形成的另一股支持移民权利的力量,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使美国国会于1986年通过《移民改革及管制法》,对一部分符合其要求的280万无证移民实行大赦,使他们享有合法居留身份,能够合法地打工。这在客观上为会员大量流失、处于困境的工会提供了发展组织、恢复力量的有利条件。
       半个世纪以来,美国的工会入会率持续下降,会员在工人中的比例从20世纪50年代高峰时期的30%以上跌至目前的15%以下,尤其是私有经济部门的会员率竟跌至9%。过去在工会运动中有实力和战斗力的汽车、钢铁、货车司机、西海岸码头仓库等工会流失了2/3的会员。但少数注意革新观念、组织移民工的工会比较勇于面对资本的进攻,其力量在增长。据美国“移民政策研究会”调查,美国1770万移民工人尽管受到没有公民权等等法律的限制,仍有高达11%的人加入工会。1996—2003年期间,移民工的入会率上升了23%。近年来会员增长最快,已成为全国最大产业工会的服务业雇员国际工会号称有180万会员,其中2/3为移民工。
       工会运动逐步认识到组织移民工特别是组织人数众多的无证移民工有助于工会走出困境,大赦则是争取移民工享有工人权利,加入工会的有效途径。1999年劳联—产联一改其传统的反移民政策,支持对无证移民实行大赦,支持让全体移民工(不论有证和无证)都享有组织工会和参加工会的权利。当年,它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在洛杉矶、纽约、芝加哥、亚特兰大等美国的大城市组织群众集会支持移民的权利要求。2003年,它还会同一些民权组织、基层工人联络网等民间团体组织声势浩大的横穿全美国的“移民工人自由行”。这几次活动是2006年移民权利运动发展成大规模全国性群众运动的肇始。但很快发生波折。先是2004年正当群众发动起来,运动方兴未艾之际,劳联—产联领导集团决定“退却”。接着在2006年,正当移民权利运动蓬勃开展的关头,被认为历来支持移民权利斗争、主张工会“变革”,并于2005年8月脱离劳联—产联另组工会中心的服务业雇员国际工会等三个工会加入“输入必需移民工联盟”,转而支持“客籍工人计划”,从而“出卖”了移民权利运动。
       考察移民权利运动的发展过程,可以得出几点认识:1拉美移民工有强烈的群体团结意识和战斗力,是移民权利运动的主体和主力军,也是工会运动中一支新的队伍和生力军,是振兴工会运动和发动工运支持移民权利运动的积极因素。2工会领导集团对移民权利运动的支持是策略性的,而不是战略性的。它们的“支持”旨在利用移民权利问题发展势力、加强对工运的控制。它们对移民权利运动的态度视是否对自己有利而变化。3移民权利运动已是一个独立发展的社会运动,这是大势所趋。它的“诞生”固然得益于劳联—产联的“助产”,但劳联—产联领导集团的“退却”没能影响它的成长,“改良派”工会集团领导层的“出卖”也无法阻挡它大踏步前进。
       移民权利运动的未来
       移民权利运动目前尚处于群众自发动员和自发组织的初级发展阶段,它虽还没有全国性的组织和领导却已显示出巨大的潜能。它今后如何发展,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工会领导集团今后有可能还会利用它甚至对它施加影响,民主党则企图笼络它、操纵它。左翼力量对它寄予厚望:或认为它“将在世界资本主义中心揭开群众性阶级斗争的序幕”(社会主义平等党),或认为它可能“发展成向两党政治挑战的政治运动”(詹姆斯•彼得拉斯),或认为它“将发展到反对大公司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促进美国进步社会运动的振兴(布里安•克沃瓦)。移民权利运动的主要组织者之一纳蒂沃•洛佩兹则把它定位为争取移民权利的社会运动,并提出基本战略构想:1坚持争取和维护移民权利的大方向,具体目标是争取公平而进步的移民立法。2坚持运动的独立性、自主性,排除各种政治势力的干扰,特别要警惕民主党的干预。3在全国范围内自下而上地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在这过程中锻炼出一支领导力量。4实行国内和国际的大联合,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在国内,同工、青、妇、和平、环保、非洲裔美国人、教会以及商界等各界人士和团体结成多种“联盟”。在国际上,以世界社会论坛为典范同各国社会运动特别是移民运动开展联合行动。5压缩种族主义势力的活动空间。抗击“民兵”等右翼组织的活动;在受种族主义思想影响的群众中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如实现上述战略构想,移民权利运动将会成为一支具有实力的社会力量,将对工会运动和美国的政治、社会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郭力:中华全国总工会]
       (责任编辑刘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