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留言]留言
作者:佚名

《人民文学》 2001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2001年的刊物编了一半。期期’留言”,有时也有“辞穷”之感,正好收到苏州陆泰先生的一封信,议论是是由今年第二期的《留言》而起,节录如下;
       读二期《留言》末段,“说起投稿……”,作为作者、读者感到亦有几句“留言”,留给编者。
       编者不需诉苦,大家都会理解。我曾在一个省里当过“专业作家”,也当过“专业编辑
       ”,是有切身体会。但总感到历史上一些名编辑、老编辑的风气和品格应该重温和发扬,50
       年代编者和作者、读者的关系是很密切的。我头次寄稿给《人民日报》副刊,当时的主任袁鹰就给了我回信,而且将稿子改后发了。……那时刊物、报纸团结着一大批作者、爱好文学者和读者。刊物报纸发行量大,除了作品质量这种联系关系很大。
       目前一些大刊订阅数量大降,小刊几乎无法维持,这与刊物拒绝广大作者包括读者有关。倘若只看成一个退不退稿,或是付得起付不起邮费的问题,显然是不够的。
       来稿不退和不联系之风是在“文革”之后,现在成了理所当然的习惯。目前编辑大多是新的,对过去状况很少了解,可能也很少去研究刊物与作者、读者的关系。何况主要精力放在约稿了,连约稿也来不及上,排着队,因而思想上讨厌来稿,讨厌正在努力奋进和提高中的作者来稿。
       倘若真将眼睛看着广大作者,情况完全可以改变。对稿件虽难以一一作复,有的作者已投稿数十件以至上百件,就不能复一二次信,作者指导?至于来稿中夹带邮票,“因邮资统
       一结算、附邮票并无意义”的说法更使人不解。诚然一般是邮资总付,你单独写个信封,将邮票贴上,不仍可寄出?……
       当下这种单向性渠道实是一条不通的暗渠。当然大多数人不认为编辑将来稿扔进废纸篓,但也会使人想到人家寄了邮票你连写个信封都懒得怎么会细心阅读?当某个作者寄了许多稿件之后你也懒得综合回次信,又怎么会认真关心作者的成长?……将双向渠道堵死了。怎
       么能团结大批作者和读者呢?
       ——我们相信,陆先生的话也是很多作者和读者想说的话。培养作者是我们的责任,而读者的支持更是刊物的命脉所系。我们在工作中常常忘记那些寄来稿子的作者其实大多也是我们的读者。将陆先生的“留言”照登于此,是因为这份刊物属于你们,你们有权利批评它;同时,这对我们这些编辑也是一个警醒,正如陆先生所说,客观的困难大家都理解,但“并非不能改进”。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