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专题研究:信息社会化与信息资源整合]基于用户个性化服务的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
作者:王惠珠 史振立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信息资源整合是信息资源优化组合的一种存在状态,是根据系统论的原则和一定的需要,对各个相对独立系统中的数据对象、功能结构及其互动关系进行融合、类聚和重组,重新结成为一个新的有机整体,形成一个效能更好的、效率更高的新的信息资源体系。从而全方位地为科学研究、决策提供信息保障。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是指为了方便用户利用其各种数字化资源,充分利用各种智能化技术对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数字化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内容的集成,使目前信息资源组织系统的公共用户界面变得简单、友好,并且使用户能利用同一检索表达式或检索词对各种数字化资源进行同步检索,实现同一主题信息资源的一步到位的检索与查询。同时,还可以根据某些用户特定的信息需求定制具有个性化特点的用户界面来提供符合其特定需求的具有个性化特点的信息和信息服务。
       信息资源整合与重组是个性化服务发展和信息资源多样性发展的产物。进行数字化建设及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是对知识和数字化资源采集、加工、处理、存储、归档、提供和利用的全过程,一般由信息资源建设体系、信息资源存储与管理体系和用户体系三大模块组成。基于用户个性化服务的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的实现途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传统馆藏文献与馆藏数字化资源的整合
       用户信息需求的个性化、全方位与综合化要求图书馆将传统馆藏文献与馆藏数字化资源进行整合。随着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在各馆的长期应用,各图书馆的馆藏目录检索系统已比较完善。图书馆的传统馆藏文献基本上都是通过馆藏目录检索系统加以反映的,因此,传统馆藏文献与馆藏数字化资源的整合主要是通过对馆藏目录检索系统增加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方法来实现的。
       1.馆藏图书与电子图书的整合
       目前图书馆自建的电子图书一般都是从馆藏中挑选的图书加工制作而成,这些电子图书一般在馆藏目录检索系统中已有记录,无需再对其进行MARC编目,只需将该书的MARC记录调出,在215载体形态项字段添加附件说明,并在856字段注明电子图书的存放位置即可。对于图书馆购置的电子图书,图书馆应对其重新编目。同时在对每种电子图书编目前都必须进行查重处理:如果本馆有该电子图书的印刷型文献,则按自建电子图书的编目方式进行编目,否则,应新编一条MARC记录,注明载体形态和资源存放位置;如果图书馆后续采购了该电子图书的印刷型图书,还应将其MARC记录调出修改,增加其馆藏信息。
       2.馆藏期刊与电子期刊的整合
       对于没有印刷型的电子期刊,图书馆应对其新编一条完整的MARC记录。而对于既有印刷型又有电子型的电子期刊,由于馆藏期刊目录中已有印刷型期刊的MARC记录,只需将其记录调出修改,增加电子期刊的信息即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将电子期刊与印刷型期刊整合在一起,在OPAC中加以全面揭示,著录项目包括题名、出版者、载体形态、收藏地点、收藏年限、印刷本的收藏地点、分类号、馆藏情况等,并提供了电子期刊原文获取的超链接。
       通过电子资源的URL建立数字资源导航系统,按文献类型的不同,建立电子期刊导航系统、电子版报纸导航系统、会议文集导航系统及电子图书导航系统等;同时也可根据数据库不同,建立数据库导航系统。图书馆购买的许多外文期刊印刷版,用户被授权获取电子版信息,如OCLC、ECO、PSP网上数据库,订购了纸本期刊的文章用户能够看到全文。这部分资源是很重要的电子资源的补充,容易被管理人员和用户所忽视,降低了它的利用率,如果能够把这部分资源的网址整合到一起推送给用户,将极大地提高这部分资源的利用率。
       3.馆藏图书与随书光盘资源的整合
       近几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出版与发行业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随书配套出版光盘就是其中之一。对于随书光盘的管理,无论是将其与配套图书合藏还是分藏,都会给用户利用光盘带来诸多不便,同时也易损坏光盘。理想的方法是将随书光盘内容拷贝至服务器硬盘,通过随书光盘发布系统放在网上供用户使用。许多图书馆已开始尝试这样做,但必须将光盘信息添加至配套图书的MARC记录上(如在载体形态项215字段增加附件说明并在856字段增加光盘信息存放位置等),才能真正提高光盘资源的利用率。
       4.书目管理系统OPAC与数字资源系统的整合
       书目管理系统OPAC与数字资源的整合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通过元数据融合达到统一检索的目的,第二种方法是通过建立关联达到相互调用的目的。通过联合检索达到一定程度整合,其实现方法有两种:一是通过执行Z39.50协议,聚合不同平台上的异构OPAC数据库,建立书目整合检索系统。目前国内外均已有应用,如上海地区图书馆采用的“Webpac检索系统”的“多数据库检索”就可以在统一的检索界面上通过著者、题名、关键词、标书号等途径实现了在同一检索界面上检索上海地区不同图书馆的OPAC书目信息,无须在各个图书馆的OPAC界面间来回切换,这也是图书馆实现资源整合的最基本方式。二是利用数据商提供的MARC数据,根据图书馆制定的数字资源著录标准,将数字资源导入OPAC,形成实体和虚拟馆藏的书目整合检索系统。
       二、馆藏数字化资源与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
       用户信息需求的电子化与网络化要求图书馆将馆藏数字化资源与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整合。网络信息资源是由数字化技术、信息存储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与超文本、超媒体技术所支撑的信息资源,它使图书馆的资源基础突破了传统的馆藏文献资源的局限,成为重要的虚拟馆藏,使图书馆提供的信息资源更加丰富多彩。但是,图书馆除了充分开发网络信息资源外,还应把网络信息资源与馆藏数字化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发挥网络信息资源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1.网络信息资源的采集
       因特网上有大量的免费资源,图书馆可以根据本馆的收藏任务及用户的需求搜索、下载某一学科或某一领域的相关信息并加以组织,使之成为馆藏数字资源的一部分。图书馆可将下载的网络信息资源按学科或专题建立各种特色数据库,置于本馆的统一检索平台上,供用户查询、浏览。网络信息的采集可以通过人上采集和自动化采集两种方式来实现。但是,由于条件所限,图书馆不能把过多的网络信息资源下载到本地服务器,因此,大部分网络信息资源是通过图书馆建立网络信息导航库的方式而得到利用的。
       2.建立学科信息门户及学科信息智能导航系统
       学科信息门户组织某一学科(或主题)领域的研究机构、实验室、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数据库电子工具书、会议论坛、专家学者、科技报告等信息资源,可以提供更专业、更深入的数据库检索,有助于迅速获取有关这一领域的高质量资源,从而保证用户获
       得“所得即所需”的信息,学科信息门户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搜索引擎检索结果冗余量过大、检索率不高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用户对专题网络信息的获取。国内学科信息门户是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该项目将建设一系列的学科门户网站,对各个学科领域网络资源提供权威可靠的导航,整合本学科领域的文献信息资源和服务,逐步支持开放式集成定制系统。
       学科导航是基于知识分类体系的导航,提供本学科有关资源的网络线索,其发展是学科信息智能导航,一种理想化的系统,需要智能化的软件做支撑。在网上收集专业信息资源并对其进行分析,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存放在资源库供用户使用。在用户使用系统时,系统对用户的行为进行记录,并保留每个用户的个人信息,逐步形成每个用户的用户模型。用户提出检索需求时,不需要表达得很精确,由系统根据用户记录选择精确的匹配项输出给用户。国外有人提出一种基于Internet的模糊检索系统,正处于论证阶段,它通过一种智能提问,储存用户的背景信息,通过这一系统检索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并且检准率很高。我国CALIS 47所院校图书馆也建设了204个重点学科导航库,几乎涵盖所有的学科和重点专业。按照资源的专业特性提供线索,让人一目了然。此外,南开大学图书馆学科导航列表包括本馆电子期刊目录、外文期刊导航、数学类电子期刊导航、网上免费资源导航、SCI资源导航等。
       三、基于异构数据库跨库检索的整合,实现信息资源的无缝链接
       通过支持分布的数字信息系统间的互操作、无缝交换和共享信息资源与服务,构建一个逻辑的集成信息服务机制,并按数字资源的逻辑关系组成立体网状、相互联系的知识资源系统。如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它的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是进行数字化建设及整合数字资源的平台,实现资源的深层标引和分布式资源库的跨库链接。
       通过某种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协议和接口连接部分异构数据库,用户可以通过统一界面、统一检索平台、统一用户认证和同一检索提问式对多个异构数据库进行一站式跨库交叉检索,按一定的顺序要求显示检索结果,并能排除重复的检索结果,提高用户检索效率和检索方便性。在系统内实现对这些多元异构数据的统一管理;为异构、公布式资源提供统一的权限管理机制和安全机制;对多源异构数据的统一发布和检索;在统一管理和统一检索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要借鉴国内常用的数据库动态访问。目前常用的数据库动态访问技术有:CGI(Common Gate Interface)公共网关接口、采用扩展服务器应用程序接口(WebServer API)、ODBC技术、基于ASP和PHP技术的动态数据库访问技术、JSP/Servlet和JDBC技术及基于JA-VA技术的图书馆异构平台数据访问的系统等,这些数据库动态访问技术都可以解决数字图书馆异构平台数据库的访问。如“Web of Knowledge学术资源体系”就是采用ISI Links将多个数据库中的数字资源整合起来。这类整合方式目前主要还只是在国外的一些数字资源检索系统中应用。
       跨库检索系统是对不同数据库中相同学科专业的数字对象进行优化整合形成的系统,整合后的数字资源具有相同的组织结构和组织功能,提供统一的用户界面和共同的检索方法。如北大图书馆把目前拥有的200多个数据库、近2万种电子期刊和10余万种电子图书整合在统一检索平台上,提供异构系统的跨库检索服务。用户可按学科、按数据库名称、按文种同时检索多个数据库的资源,输入一个检索式,可以看到多个数据库的查找结果。上海图书馆数字图书馆项目运用先进成熟的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采取统一的界面、统一的软件、统一的管理,充分考虑满足当前需要、适应资源共享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实现远程、快速、全面、有序、智能、特色六大服务优势。中国科学院的跨库集成检索系统,用户可以在资源列表中选择使用数据库的数量,检索多个数据库的数据。
       四、建立开放信息资源系统
       从技术角度看,个性化知识门户采用开放结构,开放地集成各种分布、异构和多样化信息资源和服务系统,动态构建满足各种用户群或业务流程需要的虚拟信息服务机制。之所以采用开放体系,是因为用户面临的是一个分布的信息环境,需要充分利用各种现有和未来的、自建或引进或链接的、采用各种技术平台和数据模式的资源与服务系统,无论这些系统分布在什么地方。为了支持用户在分布环境中搜寻、获取和利用信息,个性化知识门户需要能够对分布和多样化的资源和服务系统进行搜寻、调用和集成,支持互操作和整合处理以及相应的集成管理,形成逻辑的集成服务。而这一切,又要在信息技术和用户需要不断发展、信息资源组织技术和体系结构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建立,因此必须在按照一个逻辑体系来构建相应的资源与服务体系的同时,争取适应新的技术与机制(包括新的资源与服务类型)的发展。开放资源系统建设的目标是:制定信息资源系统和服务系统的开放描述、开放数据接口和开放服务接口规范,建立对资源系统数据进行系统化定制加工和个性化组织的政策机制和权益管理机制,建立对服务系统功能与流程进行系统化集成和个性化重组的政策机制和权益管理机制,支持第三方(包括市场力量)按照规则开发、组织和提供个性化知识化特色服务。
       随着数字资源的迅猛发展和个性化服务的普遍实施,可供利用的信息资源层出不穷,资源整合与重组有待于拓宽领域,而且已存信息系统以及即将建立的信息系统全部实现标准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