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语言学研究]语篇分析新思维
作者:蔡艳玲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语篇分析对阅读与写作十分重要,因为两者具有共同的认知基础,都包含对长期记忆中的语篇结构知识的提取和重新组织。Hoey的语义单位关系理论打破小句层面的限制,立足于文章的宏观结构,为语篇分析注入新思维,可以从阅读理解贯穿到写作应用。注重两者间的互动,有利于提高中国学生英语写作表达的有效性,开拓英语写作的视野。
       关键词:语篇分析;语义单位关系;阅读;写作
       中图分类号:H3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04(2007)04—0051—04
       语篇分析是研究语言在语境中如何用来表达人们的交际目的,它分析的是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语篇,目的在于解释人们如何理解和建构各种连贯的语篇。语篇分析不仅对阅读理解而且对写作具有重要作用,因为两者是语言活动中相互联系的动态过程。它们享有相同或相似的知识和认知加工,包括对长期记忆中的语言知识及语篇结构的提取与重新编排,以达到建构意义的目的。阅读时,读者针对现有的语篇,激活大脑中储存的相关知识进行推测,并不断印证或修改自己的预测,从而解读语篇,是与作者积极交流的过程。写作过程则相反,作者为表达某一主题/交际意图,调动记忆中的各种知识,使意义最终通过语篇载体表现出来,传递给读者。一般来说作者开始并不知道最终写出的语篇是什么样子,而是根据当时的写作目的、写作语境,运用自己的相关知识不断调整、组织语篇,使语篇结构具体化。所以,对读者和作者来讲,意义不仅仅存在于语篇本身,而且同时产生于他们积极理解和建构语篇的过程中。
       阅读与写作是两个相互联系甚至被认为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大多强调阅读能力,对写作研究重视不够。本文认为,Hoey的语义单位关系理论可从阅读理解贯穿到写作应用。根据Schmidt提出的“注意假设”理论,学习者只有注意到二语输入中的语言特点,其二语语言能力才会发展。尤其是意识到自己现有语言水平和所需要的表达能力之间的差距时,学习者才会进步。英语阅读中,在理解和欣赏文章的同时,学生可以汲取英语语言特点和表达习惯,储备丰富的语言知识和写作素材,培养写作技能。而写作则促使他们多角度审视、阅读范文,从如何理解语篇转为注意作者如何表达,在写作中意识到自己在表达方面的差距,清楚哪些自己能用英语表达,哪些表达不了,继而主动从阅读中学习,并在写作中尝试运用,以缩短这种差距,提高写作水平。因此,注重阅读与写作两者间的互动性,建立其互动模式,有利于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拓宽其英语写作的视野。
       一、语义单位关系理论
       文章由句子组成,其内容和形式是统一、密不可分的,各句之间不是单一的线性关系,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的层级关系。对语篇结构的分析有不同的方法,其中,以语法为基础的语篇分析方法大多从细节着手,局限在小句之间的微观层次上。而Hoey的语义单位关系理论则超越小句的局限性,以语义为导向,既能分析微观层次各语义单位之间的意义关系,又能从宏观角度探索文章深层结构模式,对提高学生语篇阅读效率具有指导意义。
       1.语篇组织结构假设
       英语文章体裁多样,形式不一。如何从纷繁的文章中理出语篇结构,把握文章组织脉络,抓住中心思想,对学习者来说非常困难。Hoey提出了三组假设:(1)所有语篇或语篇中的段落都是有组织结构的,其结构至少是按某种层次组织起来的;(2)这些结构是可以被理解的,并且语篇本身含有某些线索帮助听者/读者理解语篇结构;(3)语篇理解线索是有限的,而语篇组织结构的形式是无限的。因此,人们可以用有限的资源建构无限的语篇组织模式。
       根据这三组假设,语篇是由多层次构成的关系网络,小句与小句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存在层次关系,一个子语篇可以套在另一个子语篇内,从而构成更大的语篇。然而,由有限的关系构成的语篇模式却是无限的。这种无限性使得描述所有语篇模式不那么现实,但是,语篇构建资源的有限性为分析语篇找到了突破口。因此,Hoey认为最恰当的做法是对低层次的语义单位关系进行详细的分析,揭示出语篇的典型结构模式。
       2.语义单位关系含义
       语篇通常体现为具有完整语义的句子集合体和在交际中起到同一个功能的连续话语。每个句子或话语都和语篇中的其他句子或话语在意义上有一定的联系。语义单位关系研究的就是这些联系。Hoey认为clause是语篇分析中的一个意义单位,或者说是一个基本的命题单位。与传统语法不同的是,语义单位根据语义来划分而不受句法限制,小到句子的一部分,大到段落、章节甚至是整个语篇,只要意义完整,都可以成为独立的语义单位。而一个语法概念上的句子可能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义单位,说明语法句子与语义单位不是一一对应的,尽管语义单位常常由语法形式上的句子来实现。
       因此,语义单位是以信息单元为基础的,在语篇中,语义单位关系关注的是意义而不是形式,它可表现为小句之间的关系、句群之间的关系、段落或章节之间的关系。Winter把语义单位关系定义为一种认知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根据其相邻句子或句群来理解某一句子或句群的含义。显然,语义单位关系中某一句子意义要受到其它相邻句子的影响,通过这些句子,其意义才得到进一步确定和解释,这是从读者的角度出发。Hoey则进一步从写作者的角度深化了这一理论,他在Winter定义的基础上对语义单位关系进行了拓展,认为:“语义单位关系也指用句子或句群表达时,根据其相邻句子或句群对语法、用词和语调进行选择的认知过程。”可见,语义单位关系与意义相关,它们之间不是随意地排列组合。句子只有在语境中才能被理解,在表达时对每个句子的意义选择,也要受到语境的制约,这是语义单位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整个语篇是一种语义关系网,语义单位关系就是读者或作者根据已知的模式来理解或生成语篇的行为。
       3.语义单位关系分类与标识
       Hoey将语义单位关系分为三大类型:匹配关系、逻辑顺序关系和复合语义关系。
       匹配关系是在同一范畴两个以上的语义单位之间进行的相互比较,常常表现为对同一主题陈述时语义单位之间存在的重复性和对应性,包括一致匹配关系和对立匹配关系,也就是语义上的一致和相反。这种关系是人类对外部世界和自身经历进行分类的一种基本方法。例如:
       (1)Just as my father"s death had changed Jimmy"sworld overnight,September 11th changed our lives;theworld we"d known was gone.
       (2)When I did well,I heard it never.When I did
       ill.I heard it ever.
       例(1)共包含三个语义单位,从just as可以判断出前两个语义单位是比较关系,它们之间是一致匹配关系,结构上都含有change one"s world/lives,这种结构上的对应是语义表达的重要途径。例(2)中的四个语义单位存在高度的对应关系。一是前两个语义单位组成的句子和后两个语义单位组成的句子在结构上完全相同,二是两个句子中的两组词汇well—ill和never—ever是反义词,在语义上对立,强调的是两种情况的差异性,属于对立匹配关系。
       逻辑顺序关系存在于连续的事件或看法之间,涉及时间、空间、逻辑推理等方面的关系,常见的包括时间顺序关系、因果关系、条件结果关系、方式结果关系、肯定推理关系和否定推理关系。例如:
       (3)If the mind is polluted,then the body is pollu-ted,and the tongue is polluted as well.(条件结果关系)
       (4)A fire engine must have priority because it usual-ly has to deal with some kind of emergency.(因果关系)
       复合语义关系是上述两大关系的混合使用,即匹配关系与逻辑顺序关系同时出现在语义结构中。这些关系可通过多种手段表现出来,而且同一语义单位与其他语义单位也可以存在一种以上语义关系。例如:
       (5)A good man"s house will still be standing after anevil mail"s has been destroyed.
       例句(5)含有两个语义单位,它们之间属于典型的复合语义关系。首先,从after可以看出它们具有时间上的逻辑顺序关系。其次,从结构上看,两者之间还存在匹配关系。两个语义单位结构具有明显的重复性,都含有a…man"s house be…,只不过后一个省略了house,并且两句中含有对应的反义词:a good man对应an evil man,standing对应destroyed,它们在语义上相反,是对立匹配关系。再如,前面的例(1)、(3)也是复合语义关系,例(3)中后两个语义单位都是前一个语义单位造成的结果,它们之间由if…then…and连接,属于条件结果关系。而从结构的对应性和用词的重复性上讲,它们又是一致匹配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支配着匹配关系与逻辑顺序关系的是一种更加基本的关系——状况与评价关系,所有上述语义单位关系最终都可归结为“状况”与“评价”这两个基本元素,代表着人们感知世界的两个方面:认识与判断,交际双方就是依据这些关系来理解和传递信启、的。
       如何确定和连接这些错综复杂的语义单位关系对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非常重要,Hoey提出三类标识来区分语义单位关系,即词汇标识、重复和问题投射。
       其中,词汇标识是组织语篇、连接语义单位关系最重要的手段,通过词汇标识我们可以清楚地判断出语义单位之间的语义关系。Hoey把词汇标识分为三类:从属连词、关联词、半语义词。前两类人们用得最多,如表示因果、时间、条件等关系的从属连词because、since、as、fnr、now that//when、while、before、after、until//if、even if、provided that等,还有连接独立语义单位的关联词therefore、accordingly、moreover、in addition、how-ever、nevertheless等。半语义词也称为空词类,只有通过文章的语境才能知道其具体代表的内容和意义,如news、problem、principle、suggestion等,这些词让读者对下文产生一种期待或预测,使该语义单位关系与下文相联系,因而起到连接语义的作用。
       重复也是语义单位衔接的一个重要手段。Hoey所指的“重复”范畴比Haliday&Hasan的重复概念广,不仅包括语言单位关系中同义词/反义词的使用、上义词/下义词的对应,还包括替代和省略。替代指的是人称代词、指示代词、指示副词、代动词在语篇中的使用。语义单位中省略的成分可以从相邻语义单位推导出来,而不引起歧义,语义重复才可省略,所以,省略是重复的一种特例。各语义单位通过这些重复手段相互呼应,使文章前后连贯。
       与前两种标识不同的是,问题投射不是连接语义单位关系的手段,只起到标识语义关系的作用。问题投射是对语义单位提出问题,从上下文中引出相关答案。通过问题投射,可以显现语篇中各个语义单位之间所隐含的内在逻辑关系。
       二、语篇模式
       根据Hoey的三组假设,语义单位是语篇组成的基石,这些有限的语义单位关系可以揭示英语中反复出现的语篇模式。语篇模式是文章组织的宏观结构,在文章理解和建构中起着重要作用。Hoey将语篇模式定义为“构成语篇/部分语篇的各个关系的组合”,主要的语篇模式有:问题/解决模式、一般/特殊模式和匹配模式。Hoey还提出了问题/回答模式、主张/反应模式等,与问题/解决模式非常类似,可以说是问题/解决模式的几种变体形式。
       这些是英语本族语者用语言交际时相互认同和期待的语言行为模式。在某一具体的语篇中,可能只有一种模式,更多的情况下是多种模式的先后或交叉出现,其中某种模式对语篇整体结构起主导作用。
       问题/解决语篇模式的宏观结构由四种成分构成:情景/问题/反应/评价/结果。其中“问题”与“反应”是此结构模式的基本元素,“情景”与“评价”并非出现在所有该模式的语篇中。各成分由一个或多个语义单位组成,他们之间存在语义单位关系,如工具/成就等语义单位关系。词汇标志、提问和释义都可用来识别问题/解决模式结构。
       一般来说,问题/解决语篇模式是以对问题的解决提出了肯定的评价来结束的。但如果评价或结果是否定的,就意味着新的问题产生,这样就出现多层次的问题/解决模式,直到最后得到肯定的评价或结果。大致有三种形式:(1)连环式,即应对问题的每种反应都产生新的问题,如此循环;(2)螺旋式,即用不同的方法不断地尝试去解决同一问题;(3)渐进式,即对问题的每种反应只解决了部分问题,留下另一部分有待解决。
       一般/特殊语篇模式又称为概括/具体模式,是指语篇叙述从一般情况出发,然后分述具体内容,最后再总结,其宏观结构由三个成分组成:概括叙述/具体叙述/总结叙述。前两个成分是每一个这种模式的语篇都有的组成要素,而最后的总结叙述可根据前述部分而省去。该模式有两种表现形式:(1)先概括后举例,即先概括文章主题要点,然后具体举例说明、论证主题
       要点;(2)先整体后细节,即先给出整体轮廓,再分述具体细节对整体进行描述或论证。
       匹配语篇模式是指对语篇主题的两部分内容在具体细节上进行比较,通过语义单位关系间的匹配关系来表现。包括两种表现形式:(1)一致匹配关系,即两部分内容在细节上具有相似性或共同性;(2)对立匹配关系,即差异性在两部分内容的细节上二相互对应和匹配。匹配模式表现为哪一种形式,取决于语境和是否使用了反义词组或否定等,有时两种形式相互结合、共同使用。“重复”是标明匹配模式的重要手段,包括句法结构与语义上的对应。此外,词汇标识、释义和问题回答等也可用来识别匹配模式。匹配模式常常和其他结构模式交叉出现在英语语篇中。例如,一般/具体语篇模式在某些部分常包含有匹配模式。
       三、语义单位关系理论与语篇的解读及建构写作
       Hoey的语义单位关系理论提供了语篇分析的理论框架和具体分析步骤,对各语义单位之间的关系种类及其辨别标识进行分析,并阐释不同语篇模式的组织结构,使具体复杂的语篇系统化,对英语阅读理解和语篇的建构写作有着重要指导作用。
       1.阅读解构,为写而读
       Hoey的语义单位关系理论能有效地帮助读者对语篇结构的理解,它针对语言运用,打破文章表层结构的限制,凸现语篇深层语义关系。掌握这些原则和步骤,有利于读者抓住文章主要线索,使他们积极主动地理解与置疑文中的内容,提高文章鉴赏的能力。语义单位关系理论体现从词句到语篇等各层次语义单位之间的联系,重视语篇整体结构的分析,与有效阅读相吻合。有效阅读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个过程的交叉结合,前者通过长期记忆中的语篇图式概念等加工阅读文本,建立新老信息之间的联系,后者通过文本中具体的词句上升到该文本的宏观结构。它不是单一的自下而上或单一的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换句话说,阅读是一个积极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而不是消极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因此,语义单位关系理论为阅读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学生要准确地理解文章主题、获取信息,通过文本与作者交流互动,不仅应具有深厚的语言基本功,准确掌握词的含义和语法知识,更要具备良好的语篇分析能力,进行合理的分析、推理和综合,以便获得语篇整体意义。学生对语篇结构模式识别能力越强,对文章的整体理解能力也就越好。
       熟练掌握和理解英语语篇结构是写作的基础,人们的语言活动是根据已有的模式来进行。大量的阅读为作者积累相关主题知识与信息,提供可以借鉴和模仿的英语语篇结构模式。从写作的角度出发来进行阅读时,就会换位思考。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根据语义单位关系理顺文章思路,获取语篇整体意义和有关信息,达到阅读目的,还会注意作者的表达方式,小到词句选择、修辞运用,大到语篇组织结构,为他们日后的写作积蓄能量。而阅读能力本身也是写作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学生作为第一读者要对自己写出来的文章进行审视、反复阅读,在此基础上形成有效的评价意见与修改策略。
       2.建构写作,由读者到作者
       Hoey的语义单位关系理论认为语篇是语义单位之间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体,还进一步阐释了典型语篇模式的内部结构和组织机制,为建构写作提供了有效依据,可从多层面对语料进行分析和组织,是宏观与微观的结合。
       宏观指的是语篇的构思与布局,语义单位关系理论能分析较长语篇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关系,对常见语篇结构模式作了分类。然而不同语篇模式的建构是不同的,其产生的效果也不同。在写作时,学生可以根据写作目的,对英语不同语篇结构进行选择,确定要写文章的结构模式,使自己对写作有一个整体计划。Hoey的理论能帮助学生熟悉不同类型语篇的纲领性结构,根据语义网络的关系构架,了解语篇的典型建构过程和建构方式。这种整体布局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克服写作结构松散、缺少主题的缺陷,使文章符合英语读者阅读时的心理期待,逐步适应跨文化交际需要,切实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最终实现从读者到作者的转变。
       在写作中,句子层面和语篇层面的语言组织对意义的成功交流非常重要,也影响着文章的质量。语义单位关系理论同样涉及文章的微观层面。微观是指句子层面的语言组织,包括词的选择与搭配、小句之间的语义单位关系组织。句子产生是从宏观结构计划中产生微观命题的过程,在语篇的宏观模式确定之后,作者要考虑文章的意义组织——如何连词成句、组句成章,使语篇的各个部分之间符合连贯语篇的要求,把语篇的整体意义与语篇的宏观结构融为一体,准确地表达文章主题。语义单位是建构语篇的基石,写作时根据内容需要,把握语义单位之间逻辑关系的衔接,选择相应的逻辑顺序关系或匹配关系,使用恰当的语义衔接手段,合理组织安排各个语义单位,体现文章的整体结构脉络。
       词汇标识是衔接语义单位关系的重要手段。从写作角度讲,句与句之间通过不同词汇标识的衔接,语义层层展开,可以实现语篇整体表达的连贯性和流畅性。熟练掌握这种衔接技巧对提高外语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为写而读,以写促读,保持两者的互动,实现由读者到作者的转换,是促进写作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外语写作是一项综合能力,也是最难把握的语言技能。Hoey的语义单位关系理论从语篇的微观分析角度出发,放眼于语篇的宏观结构,体现了文章前后语义的一致性,为语篇建构写作提供了新的平台。
       (责任编辑 乔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