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笑历程]艺海扬帆竞千舟
作者:李美昌
《含笑花》 2007年 第0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说起欧阳厚尧,曾从事过教师、干过秘书、当过宣传部副部长、县委办公室副主任、检察院副检察长,最后才从检察官岗位上转到文艺战线上来。一到文艺战线,他就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文艺工作中,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对文艺工作的无限热爱,成为文艺战线的领头雁,带领广大文艺工作者,不断继承、宏扬和繁荣马关文艺事业。他本人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马关县文联先后被省、州文联和州委、州政府评为先进集体。今年8月,他又被评为云南省文联先进工作者,受到省文联的表彰和奖励。
推陈出新树目标
2001年11月,欧阳厚尧从县检察院调到县文联任主席。当时,县文联连同领导和职工仅有5人,除了3位领导1位驾驶员外,专职的文艺干事只有1人,5个人就挤在两间窄小的办公室里办公,仅有一台旧微机,一辆用了多年的北京2020吉普车。单位经费十分困难,清贫如洗。面对这种情况,欧阳厚尧不气馁,上任之初,就对县文联的工作环境和实际情况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摸清了家底,然后召开领导班子会议研究,提出了“五抓五出”的总体工作思路和开拓进取,争创“五个一流”的工作目标。并提出必须坚持“一个标准,四个点”。“五抓五出”:即抓学习,出素质,提高政治业务水平;抓阵地,出人才,团结和培养文艺队伍;抓创作,出作品,繁荣和发展马关文艺事业;抓活动,出形象,提高文联知名度;抓建设,出面貌,逐步改善办公条件。“五个一流”:即一流的领导班子,一流的文艺队伍,一流的工作业绩,一流的社会形象,一流的办公条件。“一个标准,四个点”:一个标准,就是把广大群众,尤其是广大读者满意不满意、认可不认可作为检验文联工作的根本标准;四个点,就是把办好一报一刊,提高办刊水平和质量作为文联工作的着眼点;把围绕县委、政府的工作中心搞好宣传和创作,为马关经济社会发展加油鼓劲作为文联工作的出发点;把全面加强各协会的工作,提高广大文艺工作者和通讯员的素质作为文联工作的立足点;把开创文联工作新局面,繁荣和发展马关文艺事业作为文联工作的落脚点。
有了明确的工作思路和目标,干起工作来就有了方向,努力起来就有了劲头。欧阳厚尧刚从检察院大机关突然来到一个只有四五个人的小单位,开始总有点不习惯,但慢慢地,也就习惯了这份恬静与自然的工作。他始终认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文联虽小,但文联的工作外延挺大,涉及全县的文学艺术,要把文联工作干好,得到党委、政府的认可,得到社会的认可,丝毫不亚于在县检察院每天面对的那些大大小小的案子。欧阳厚尧胆大心细,说到做到,实干精神很强,是一个敢闯敢干的人,同时也是个十分严谨的人,开会他常说,无论干什么工作,不干就不干,要干就干出个样子来,对待工作他总是认真对待,高标准、严要求,按质按量完成。为此,欧阳厚尧首先从机关抓起,从学习抓起,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党的文艺工作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学习党的文艺理论,学习新闻写作、诗歌、散文、小说创作基本知识和编辑、版面设计业务知识,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素质和业务素质。为检验学习的成绩和效果,每月召开一次编务会,在编务会上互相交流学习体会,对编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分析研究和改进;把每周五的下午定为责任编辑交叉阅读检查时间,对在交叉阅读检查中找出的报刊编辑错漏情况予以登记,并出台编校奖惩办法,标题每错漏一字处罚10元,正文的内容每错漏一字处罚3元,年终认真兑现奖惩;同时,为了提高县文联的知名度,扩大全县的对外宣传,在要求记者和文艺干事完成本报、本刊采访编辑任务的基础上,给每位记者和文艺干事规定了外宣任务,要求每位记者和文艺干事每月在州以上报刊发表稿件4篇,每少一篇惩罚lO元,每超一篇奖励20元,奖惩制度的出台,大大提高了记者和文艺干事的积极性,仅去年,记者和文艺干事就在州以上报刊媒体发表新闻和文学作品100多篇。欧阳厚尧不但要求记者写作,他自己也积极带头写作,县委、政府组织开展的重大活动,他经常提笔撰写,在去年文山州委宣传部和文山州文联组织的“云岭先锋”报告文学征文活动中,他撰写的《闪光的足迹》荣获征文二等奖,他撰写的散文《美丽的边城》一文,被编入《多彩文山》一书。他不仅自己带头创作,还经常指导职工搞创作,职工撰写和创作的稿件,他都认真的审阅,亲自修改,或是提出修改意见,帮助职工找准创作的着力点,让职工写出高质量的好文章来。
培育阵地促人才
欧阳厚尧来到文联之初,《马关潮》每星期出一期,为周报,报纸一、二、三版刊登的全是全县新近发生的大事要事,惟有四版是文学版。由于报纸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办报灵活,深受读者的喜爱。大部分读者不但把《马关潮》当做一份贴心的、休闲的刊物,更是把它当成了解党的方针、政策的途径。他认为,要使文联提高知名度,就必须抓住阵地不放松。他说:“凡事都得有个阵地,《马关潮》这一刊物阵地,就跟战场上的阵地一样,有了自己的阵地,才有发挥和展示文艺工作者们才能天地。”于是,欧阳厚尧从实际出发,采取对策,对《马关潮》的办报思路进行了调整,提出了“小报大办,小刊精办”的办报思路,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宣传,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递到群众中去,把最好的文学作品奉献给读者。他一直认为只有刊物办好了,才能赢得党委、政府的信任及群众的认可,才会有文联的发展和壮大。在他的深入研究下,《马关潮》经过几次改版,逐渐成长壮大起来,深入了人心,成为了群众喜爱的刊物。
要办好《马关潮》,还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人员紧缺,经费紧张,仅靠一个专职文艺干事,每天除了应对繁重的机关事务外,还要兼采访、编辑任务,办刊质量难以提高。为发展壮大文联队伍,欧阳厚尧多次找县委领导汇报工作,谈文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要编制,要人员。2002年3月,正值县乡机构改革,欧阳厚尧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无论要办成什么事情,没有坚定的信心和充分的准备是不会成功的,他压根没把困难放大,而是实事求是有理有据找县委领导讲困难、谈设想,他的汇报引起了县委的关心和重视,在各单位人员编制都缩减的情况下,县文联的人员编制由原来的5人增加到了8人,成为了当时全县在县乡机构改革中惟一增加编制的单位,也成为了县级群团组织中人员编制最多的单位。要来了编制,紧接着面临的问题就是要人员。文艺工作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没有一点文字功底想要把文艺工作干好,那压根就是不可能的。2002年5月,全县面向基层公开招考60名文秘工作人员,欧阳厚尧又抓住这个机会,向组织上提出,要求给县文联优先选择权,从中挑选两名优秀人员调进县文联工作,这一工作得到了组织的关心,决定考取的人员先由县文联挑选,剩下的再分配到各部、委、办、局。每每谈起那段经历,欧阳厚尧总会深有感触的说:
“打从进文联那天起,就没想到文联的队伍发展会这么顺利。”人员编制下来了,工作人员也于2002年6月全部调齐上任。
队伍增强了,欧阳厚尧又开始在阵地建设上琢磨起来。《马关潮》是小报,容量较小,只能容纳一些比较短小精悍的文章,对于有一定深度,反映马关民族风情的篇幅较大一点的作品却爱莫能助。为了扩大阵地,培养壮大文艺队伍,让他们有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充分展示,欧阳厚尧开始酝酿筹办杂志。雷厉风行一直是他一贯的作风,说到就要想办法做到,他先是找县委、政府的领导说打算、谈想法,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不厌其烦的汇报,征得领导的同意后,又多次找省新闻出版局领导汇报,协商刊号及准印事宜。通过他的努力,2003年3月,以文学为主,集其它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性刊物《逢春》正式与读者见面。该杂志为季刊,4个印张64页,每期约10万字,能容纳篇幅较长的通讯、报告文学、调查报告、小说、散文等多种文体,克服了《马关潮》只能刊载短小的新闻及诗歌、散文、小说的局限,为广大文艺爱好者搞好文艺创作提供了交流的园地。《逢春》创刊那天,他邀请了全州八县文联的领导齐聚马关,共同交流办刊经验。刊物一问世,就深受读者的欢迎,有一报一刊两个阵地,文联的工作有了新的起色,知名度得到了明显提高。
有了阵地,但是,基础条件薄弱却成了制约提高办公水平和工作效率的“瓶颈”。为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完成县委、政府交办的任务,2003年来,在请求县委领导帮助解决办公用房的基础上,欧阳厚尧带领机关干部职工节衣缩食,千方百计筹措了近20万元资金,先后购置了一辆三菱车,更新和添置了传真机、照相机和微机,逐步改善了办公条件。今年4月,他又想办法筹措了15万元资金,更换了车辆。通过几年的努力,马关县文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快速发展。现有东风悦达起亚赛拉图新轿车一辆;有办公用房10间200平方米,设有专门的会议室、档案室和微机室;有微机9台,实现了人手一台微机,并全部实现了宽带上网。基本实现了办公自动化。
阵地巩固和扩大了,办公条件改善了,欧阳厚尧又把主要精力放到了抓队伍建设和作品创作上,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抓文艺人才培养上。他每年都要组织举办一次文学研讨会、一次新闻写作、文艺创作培训班,通过培训,提高文艺队伍的素质,促进作品创作,为精品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目前,文联8个协会的会员由原来的几十人发展到了200余人。同时,多渠道向协会会员通报有关创作、比赛的信息,积极组织文艺工作者到农村、企业采风创作、积累素材。各协会也结合自身的特点,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文艺创作活动,涌现出一批有一定艺术性的作品。4年来,他共组织和举办各种内容的文艺人才培训班20期,培训辅导文艺骨干近1000人次,新闻协会会员在《云南日报》、《文山日报》、云南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共发表新闻作品2000余件,对宣传马关,外树马关形象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文学协会和诗词楹联协会会员共创作文学作品1000余件,在省、州刊物发表400余篇(首);2005年,根艺盆景协会组织根艺作品20件赴建水参加云南省第四届根艺美术作品展,获得了两金两银三铜的好成绩。
活跃协会树形象
协会工作是文联工作的基础,文联是联系协会和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协会要正常开展工作,有力的班子是保证。2002年8月,县文联换届时,欧阳厚尧借换届之机,组织班子成员深入各协会召开会员大会,重新选举了各协会的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理事,并结合实际,成立了新闻工作者协会,建立健全了协会领导班子。活动是协会的生命,是文联的基础,没有活动,协会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只有协会活动正常了,文联的形象才能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展示。为此,欧阳厚尧创新工作方法,制定协会挂钩联系制度,采取一位领导指导和协调二至三个协会,每位职工联系一至二个协会的办法,切实加大对协会工作的协调和指导力度,最大限度地支持各协会开展各种活动,努力活跃协会。同时,坚持每年召开一次文联全委会暨总结表彰大会,邀请县委、政府、人大、政协分管联系领导参会,认真总结和安排部署工作,并表彰一批先进协会和优秀文艺工作者,以先进促后进。通过这些工作,协会活动正常了,每逢节假日,各协会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积极搞好各种宣传服务工作,为全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鼓与呼,仅去年,各协会就开展活动40余次。由于协会活动正常、活跃,马关县文联的工作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和文联的肯定,2004年5月,中国文联干部林平一行到马关县文联进行调研,对县文联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深入阿峨新寨实地调查版画创作,对版画创作的走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2001年来,马关县文联先后被省文联、文山州委、州政府和州文联评为基层文联先进集体,受到表彰和奖励;2002年,马关县文联还被中共马关县委、马关县人民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
功夫不负有心人。欧阳厚尧到县文联工作后,他以团结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团结和带领县文联一班人,不断开创了文联工作的新局面,马关县文联在人员编制、办刊数量、办公面积、微机配置、交通工具五个方面,在全省县级文联呈现了第一,2004至2005年,马关县文联连续两年在全省文联全委(扩大)会议上进行了交流发言。文联的社会知名度提高了,县委、政府对文联的信任度提升了,各乡镇各部门对文联的工作理解了。在县委、政府领导的心中,也把文联放在了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位置,凡是县上有重大活动,都要求县文联领导参与;县里召开各种会议都要求县文联派记者采访报道。为提高马关中山公园的文化品位和档次,展示马关的良好形象,2005年8月,县委、政府决定由财政拨款,对县城惟一的中山公园进行文化包装,并决定将这一项目交给县文联实施,项目内容包括楹联制作、石头护拦浮雕、景观石、中山阁修缮四个方面,这是文联成立以来独立实施的一个项目工程。接到任务后,欧阳厚尧召开职工会议说:“我从来没有做过项目建设,心里没底,但这是县委、政府对文联的信任,项目实施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文联的自身形象,成与败在此一举,大家要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按质按量把这个项目做好,不要辜负县委、政府对我们的信任。要让外人知道,文联不仅能做事,而且能干大事。”为把该项工作做好,他一头扎进了项目建设工作中,把主要精力放在该项目的实施上,组织精干力量,从项目的设计、规划到施工过程都进行严格把关和监督,高质量完成了中山公园文化包装项目,得到了县委、政府的好评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艺海扬帆,乘风破浪。欧阳厚尧,这个和蔼善良,心里充满火一样激情的文艺领头雁,正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执着的追求,为繁荣和发展马关明天的文艺事业辛勤耕耘,笔耕不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