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四方]甜甜蜜蜜的“雪梨”
作者:刘鸿渝
《含笑花》 2006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悉尼,海外华人称之为“雪梨”,这个“雪梨”都说是南半球的纽约,是世界新都市的模范,是世界上最美丽、最现代化的都市。
“雪梨”是酸是甜,还是亲口尝尝再说!
8月21日早上9点50分,从布里斯班国际机场起飞,11点10分就到了悉尼的上空,往下一看,完全不像我想像中的那种国际大都市。反而感到像一个没有边界的大村庄,大营盘,看不见摩天大楼,看不见立交桥,哪里还像纽约!
我想,难道我们受骗了吗?
下了飞机才明白,这是片面的误解,都是因为悉尼太大了的原因造成的,再加上我们总认为只有高楼大厦才是城市,造成了心理视觉的差异。
整个悉尼,90%以上是由别墅组成的,根本就没有什么立交桥,而悉尼的高楼集中在东部的杰克逊海湾一小角,我们盯飞机又是在南部的金斯福——史蜜斯机场降落,当然什么也看不见,再漂亮的别墅从天上看下也和农村的小院差不多。不是“大村庄”是什么?
到了悉尼之后,住在索恩尼宾馆,又叫君王酒店;因为它的招牌有—个皇冠的标志,这是帕拉马塔河北岸、又称为北悉尼一个较大的三星级酒店,它的后面,就是一片二层民居别墅,细长的藤条在每个墙面上布满了一片葱绿,紫藤开满了密不透风的淡紫色花簇,熙熙攘攘地爬满了外墙和走廊的顶棚。每幢别墅的周围是一两亩用长柄镰精心修整过的草坪,草坪上点缀着一片片整整齐齐的花圃,花园里盛开着玫瑰花、秀罗兰、大丽花、金盏花和与云南一个样的山茶花。远处,一排高大的魔鬼树,树干淡白,拔地20多公尺,挡住了无情的阳光。这排按树的—些枝杈也和紫茉莉的藤蔓绕在—起,露出了亮红的颜色。别墅房顶上的角楼及水箱也厚厚地长上了一层青苔和土生土长的藤蔓,好像是有意罩上的漂亮包装。
晚上,我的朋友,悉尼华人摄影艺术家协会会长、澳大利亚华人团体联合会秘书长廖少强先生和他的女友邱洁如女士来看我,我和廖少强从1994年在云南组织东南亚国际旅游摄影艺术节时就相识了,他是一位在悉尼长大的华人,但—见面就说,他看了二十分钟地图才把宾馆的方位找着:我惊奇了,不敢相信,他看见我大惑不解的样子,便从车上把悉尼地图拿下来给我看。我的天,这哪里是地图,比我忙昆明市的电话号码簿还厚,300多页,又是铜版纸印的。他说,在悉尼,这是每个家庭必备的,每三年更新一次,不然,再熟路的人,也是一个瞎子,因为悉尼的建筑都差不多,两层别墅,带有花园,城市就像无数个大花园组成的八阵图,城市公路就像庭园中的花径,纵横交错,全市各处大同小异,除了道路的名称不同,其他都一样的幽静,一样的漂亮,没有地图,你就会陷入别墅的“原始丛林”里,不但找不着要去的地方,而且还找不着回家的道路,因为悉尼的城镇面积达1.24万平方公里,所以我在前面说它像一个没有边界的大村庄。
当然,既然是城市,又是超过全国人口五分之一、有400多万人口的澳洲最大的城市,总得有高楼大厦、商业贸易区和标志性景观,比如悉尼歌剧院就是任何旅游团、考察团必到的地方。
汽车停在悉尼港湾路旁边,这使我们能够走到歌剧院面前,0距离地和它对视,走到面前,谁都会承认,这是一幢最美丽、最神奇的伟大建筑。它是在大海边的班内龙岬角上填海而建成的,它洁白晶莹半弧尖耸的外形,远远望去,犹如张开的贝壳,绽放的花瓣,又像一组扬起的风帆。无论是迎着朝阳,沐浴晚霞,或者是在月色朦胧中,在淅沥小雨中,它都展现着迷人的风姿,它已是悉尼的名片,甚至整个大洋洲的象征,被誉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建筑之—。
它的建设过程,正体现了澳大利亚对建筑艺术的崇拜精神。还在1954年底,新南威尔士州政府作出了一项筹建歌剧院的决定,次年9月,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举行设设竞赛,共收到32个国家233位建筑设计师的图纸,经过两年的研究比较,38岁的丹麦人乌特松的设计中了标。有人说,他是吃柚子时引起的联想,柚子皮划开后就是一牙一牙的弧形尖壳,然后才想到贝壳、白帆、花瓣等等。歌剧院从破土到建成、把智慧的想像变成物质的现实,是要有巧夺天工的技艺和金山饱海般的实力,整整用了十四年的时间,花费了上亿澳元,终于在1973年10月建成,举行落成典礼那天,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专程前来为歌剧院揭幕。
我们在歌剧院的四周、台前、前厅等处细心参观,真为它的精湛建筑艺术而惊叹,它三面环水,占地1.8公倾,长183米,宽118米,门前大台阶宽90米,桃红色花岗岩铺面,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室外艺术看台。主体建筑分为三部分:音乐厅、歌舞厅和餐厅,前两部分各由四个巨大的壳顶组成,餐厅有两片壳顶,这三组10片壳顶共用了105万块乳白色的瑞典瓷砖贴面,最高的壳面高达67米,有20多层楼那么高,壳面的开口处,用了数千块法国玻璃板镶成,每块高4米、宽2.5米,使歌剧院光线充足,人们站在休息厅可以观赏到海湾的风光。在这些奇特的“罩子”里面和底层基座里,共有大厅小厅900多间,其中包括四个主要演出厅,即2690座的音乐厅、1547座的歌舞厅,544座的戏剧厅和419座的电影厅(也是小型剧场和讲座厅)。此外,还有演播厅、展览厅、图书馆、以及排练厅、化妆厅等等。各种厅室可容纳五六千人,实际上是一个规格巨大的文化中心。悉尼歌剧院,从东南西北及高空看去都是漂亮的立体,无处无美,无处不奇。
歌剧院内部华丽讲究,运用了最新的科技成果。音乐厅的后壁,耸立着由10500个声管组成的管风琴,是世界上最大的管风琴之一。歌剧厅和戏剧厅的幕布是澳洲羊毛作料子,由法国织造的华丽壁帘,舞台灯光有200多种回络,由计算机自动控制,还装有闭路电视,使观众在休息厅、吸烟室等都能看到场内的演出,使舞台监督对台上台下情况也一目了然。
望着这巍峨神奇的歌剧院,我想到了中国一句俗语:“好事多磨”,悉尼歌剧院是“磨”出来的,磨得十全十美,永不过时。而在我们国家,凡一建这类公益性设施,就离不开一个“赶”字,不是赶节日就是赶活动,或者是赶首长的任期时间,赶形象工程、赶政绩工程的效应,结果建成后,没有两年,不是外装修不行,就是内结构不行;不是舞台不行,就是前厅不行;不是音响不行,就是灯光不行,隔几年又要大翻修,我们的艺术殿堂也像某些艺术节目一样,是赶出来的,同样没有生命力,有的还是典型的豆腐渣工程,悉尼歌剧院才是真正艺术殿堂的榜样。
如今,悉尼歌剧院也像维也纳的金色音乐大厅一样,让世界著名的乐团、剧团、指挥家、艺术家无比向往,都能以在这里一显身手而自豪。悉尼歌剧院的门票50到200澳元不等(合人民币300元——1200元),根据艺术门类、演出规格,使用厅场不同而定,因为我们在悉尼四个晚上都有安排,所以也没有时间幸至歌剧院观看演出。
在歌剧院不远的新南威尔士艺术馆,我们还碰见国内著名的影视演员牛卉及其剧组一行,他们也正在这里拍摄以澳大利亚为背景题材的电视片,异国见明星,彼此更加
亲,好像老朋友,交谈又合影。牛卉说,他也真想在悉尼歌剧院舞台上放声歌唱,可惜现在机会还不成熟,以后一定能实现。
离开歌剧院,我感到对它最恰当的比喻是一首经典好诗,首先是全方位的美,然后是不同人的不同的联想创造:贝壳、风帆、花瓣、柚子壳、西瓜瓣、乳房……你愿怎么联想就可以怎么联想,都是美的意象、美的意境,美的意味。要是我们今天的诗坛上的诗都像歌剧院这样让人把美的联想创造无穷那该有多好。
我们参观歌剧院时,阳光灿烂、微风徐徐、空间的通透性极好,大家在高秘书长的指挥下,照了好几张合影,我们个子参差不齐,服装色彩均匀,和歌剧院的十个贝壳交相辉映,十分得体,十分随意,张岭则奔上奔下,忙着进行自己的风光摄影创作。我在诗中写道:
悉尼大桥不分昼夜拥挤的车流
推涌悉尼歌剧院为我们扬起了10片不落的风帆
其实,悉尼歌剧院只是澳大利亚三宝之一,其他两宝就是它旁边的海上长虹,也是我诗中写到的悉尼海港大桥和耸天金柱——悉尼电视塔。
我们在悉尼,每次出门都要过海港大桥才能到南市区,已经领略了它的大气和豪华。悉尼海港大桥是1923年根据督建铁路的总工程师布雷德菲尔德博士的蓝图进行招标建设的。1400人干了八年多,1932~3月19日建成通车,费用花了1000多万英镑,主要是向英国贷款,是世界上最早的车辆收费大桥之一,直到]988年才把贷款的本息全部还清,整整收了56年。这座大桥是一座钢拱桥,悉尼人称它为“大衣架”,全长2500米,高49米,万吨巨轮可以轻松从下面通过,钢拱最高离水面134米。它只有—个拱孔,达503米跨径,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公路铁路两用钢拱桥。它的桥面宽49米,双轨铁路和八车道公路,一条自行车道和一条人行道,又是世界上最宽阔的长跨度大桥,每小时可通行6万辆汽车,128列火车和4万行人,它如今已是70多岁的“老人”,但一点不过时,更显出了它的青春活力。1976年4月15日通过汽车达197070辆,创造了桥梁日流量的最高世界纪录。海港大桥不仅是最著名的交通设施,而且还是游览景点和探险胜地,游人可以到南塔顶楼95米处观光,将悉尼市区和海港风光尽收眼底。更有刺激性的是我们看见有探险者沿着钢拱桥在上面爬行,就像一只只缓动的黑蚂蚁。据有关规定,12岁以上的公民及外国游客都可事先预约报名爬桥,要交150澳元的“爬桥”费用,先在岩石区桥底集合,看介绍录像带,然后统一换上灰色连衣裤和胶底鞋,这和桥的颜色大致相同,装扮得不显眼是为了避免桥上开车的人分心而发生意外。每10人一组,攀登时有安全扣锁装置,要爬三个小时才能翻越完毕,最高处悬空134米,没有勇气胆量和相应的体质是不敢上去的。但是,即是这样,据导游讲,参加探险的人蜂拥如潮,一般要预约一星期后才能如愿以偿。我又想到国内,无论是铁路桥,公路桥,过街天桥,高速公路的两边及头顶上都有不少醒目的商业性及公益性的宣传广告,而这些文字图案,红黄绿蓝,惟恐驾驶员看不见,惟恐不刺激,惟恐驾驶员不看,管你分心不分心,管你安全不安全,这和澳大利亚的交通理念完全相反,谁对谁错,自有事实为证。至于悉尼的电视塔,塔身是金黄色的,就在悉尼歌剧院和海港大桥的后面,有305米高,超过巴黎的艾菲尔铁塔,始建于1968年,1981竣工,当时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高塔,如今也是全球排行第13位的高塔。塔身顶端托起一个大“圆桶”,可以容纳上千人工作、游览、购物、品咖啡、进西餐等,游客只要花25澳元(合150元人民币)从地面40秒钟即可到达了望厅,整个悉尼山水街港就可以一览无余。
悉尼的三宝紧紧相依,一个刺天、—个跨水、一个伸海;一个灰黑、一个金黄、一个粉白;一个涌动、一个静卧、一个揽云;青山绿草、蓝天碧水、真是美妙极了。
8月23日下午,我们来到悉尼奥运村,2000年悉尼和我国北京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争夺奥运会的主办权,结果北京以两票之差败给了悉尼,悉尼如愿以偿、成功地举办了第“届奥运会。大家知道,我国举办过一个亚运会,留下了一个亚运村,但除了一个运动场外,“亚运村”实际上是一个“亚运小区”,全是公寓楼和商品楼,没有什么体育遗址。但是,当我们来到悉尼奥运村则不然,这里的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则被精心地保存下来,有主办中心运动会的体育场和圆顶体育馆,还有水上运动中心、网球中心、曲棍球中心,箭术园、田径场、体操中心等,无数体育爱好者仍在这里锻炼比赛,各种体育组织仍在这里举行盛大的体育活动。更使我感动的是无数参与奥运会的志愿者名字被刻在一根根石柱上,清晰可辨,尽管时光飞逝,而英名永不磨灭。他们是行动的赞助者,而不—定是金钱的赞助者,他们的名字在石柱上一样的大小,也不会像我们国家有的“留芳碑”,钱给得多的名字大,给得少的名字小,给得太少的就不可能有名字,更不用说只用行动支持没用金钱支持的志愿者了。当年奥运会最有创意的火炬台,时至今日,依然傲立空中,还燃烧着火焰,像一尊拔地而起的天然火柱,让人们永远记住那值得骄傲的岁月。大家都可能记得,悉尼奥运会被广称为绿色奥运会,有来自199个国家和地区的11035名运动员参加,盛况空前,国际奥运会主席萨马兰奇赞誉说,这是“有史以来最好的。”眼见为实,的确如此,它的主体运动场能容纳11万人,其草坪的灌溉仅用蓄积的雨水,圆顶体育馆能容纳1.8万人,供电照明则由设在馆顶上的1000组太阳能电池解决。并利用太阳能将电和热水引入运动员的住所,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村,它的设施集中,一万多运动员全部住在运动中心相邻的奥运村,多数人是步行去参加比赛,减少了车队废气的排放。运动员进餐都是用的一次性的可生物分解的盘子和餐具,整个奥运会的垃圾,80%可转化为肥料或得到再利用。奥运村的很多住房又不是永久性的,是组合性的临时建筑,运动会—完可以撤除,城市又恢复了草坪花园的原貌。我们来到这里,仿佛来到了一个充满勃勃生机,但又是安静闲适的大公园,让我们意乱神迷,看见一些体育爱好者还在各种场地大显身手,真是羡慕无比,不知走哪条路、到哪里玩最好。
说到绿色奥运,我想到了我们这次考察的任务就是环保、能源、安全生产。8月23日,我们来到悉尼城中心的州环保、能源、安全生产管理部,主持介绍的是他们部的负责人苏正·科门女士。她说,在澳大利亚,环保、节能、安全生产主要是由志愿者协会来完成,不单靠政府的强制措施,所有行政办公单位都参加了环保和节能活动,有,1%的单位还相互竞赛,州政府要求节约25%的用电,政府贷款对费电单位进行改造,用这些单位节约的电费进行偿还。作为管理部门的首要任务是提供环保、节能、安全生产的新产品和新科技。工程师诺伯特说:“政府对安全生产抓得很紧,大到工厂、商场,小到家庭、商贩。比如,在澳大利亚,户主必须为来打扫卫生的清洁工买保险,不然,在家里滑伤了,主人要负
法律和经济责任。”他说:“由于节能、安全生产做得好,电费也下降了25%,每度电才10先令。”这才相当于人民币6角,在澳大利亚这个高消费国家,已是很便宜的了。公务会谈进行得很融合,我们感到收获很大,成功还有一个原因,担任专业翻译的朱立叶,是在昆明出生、籍贯四川的女士,使整个会场的心理距离缩短了许多、活跃了许多,留下了轻松美好的印象。大家也一致认识到,我们国家的差距是群众的认识太低,所以教育宜传应当是首当其冲,高于惩罚治理,一切都应是主动才有效果,不能赶风头,图浪潮。
我很幸运,在悉尼两个夜晚都有朋友安排我的活动,这使我对悉尼的“纽约情结”有了更进一步的体察。一个晚上是由廖绍强、邱洁如安排我到市中心50层楼顶的圆柱形澳洲广场大厦观夜景,这是高达180多米的旋转餐厅,仅30秒钟电梯就可送达。这里门庭若市,游客不绝,但费用并不贵,每杯咖啡也才5澳元(人民币30元),在这里,我看见乔治街与毕街这两条集商业,购物、办公大楼的繁华区,摩天大楼林立,它的旁边就是比它还要高出60米的MLC大厦,它70年代末建成,外观呈八角柱形,号称南半球第一楼。另外还有罗马式的维多利亚女皇大厦,灯火通明,如今是高档商品的购物中心,法国时装设计师皮尔·卡丹曾夸赞说:“这是世界上最漂亮的购物中心。”在顶楼,还存列着一架一人多高用翠玉雕成的我国清代公主出嫁的婚车,朗举世罕见,价值连城。在澳洲广场大厦,你再也看不到一间围着花园的别墅,全是闪着金灯银灯的水泥高柱,像无数根锋利的长剑直插云霄,所有的视线都被密密的高楼挡住,这时,令你自发想到了纽约,想到了曼哈顿。
第二个晚上是由我的同事和朋友孙源的女儿孙婷婷和她先生纪明明约我到情人港观夜景。纪明明家也在昆明,父亲在矿业公司,母亲在进出口公司,他和孙婷婷02年回昆明结婚时,在海逸酒店我参加了他们的婚礼,所以印象很深。来到悉尼,他们来看我,并约我出去先看唐人街,然后就到情人港休闲。情人港就在达令港里面,从悉尼歌剧院入港进去,中间有一道桥,桥外是客运码头,桥里就是情人港,大船进不了,只有游艇,还有一种有双人床设施的情侣船可以自由往来,这里肚大口小,就好像是一个大湖泊,水边全是酒吧和歌舞厅,霓虹灯、太阳伞、旋转舞灯,各种人影全部倒影在海水之中,水中的微波使这些强烈的灯影变得更加神秘多变,这里不仅是观赏悉尼旖旎夜景的绝佳地方,而且也是情人集会,朋友相游,家庭度假的人间天堂。这里人人礼貌端庄,个个文雅整洁,大家都穿着晚礼服出席各种各样的聚会。
既然叫情人天港,当然来得最多的还是年轻的恋人和久别的情人,他们有的在柔和的彩灯下谈心、接吻,有的合着海浪的节拍吟唱不朽的情歌,有的租—条情侣船到港外浪漫逍遥。还有按当地风俗,两周后要出嫁的姑娘,以头上搭着白头巾的标志,由女伴陪着出来最后潇洒一段,她可以和路边的帅哥靓女嬉戏打闹,拥抱接吻,还在港湾的水边放声高唱,仿佛是来这情人港向风华正茂的姑娘生活隆重告别。另外,在海边的长条凳上,你还会看到带着披肩的女郎,如果她有丈夫,她就把披肩盖在漆上,如果没有丈夫,愿意交朋友,她就把披肩横放在大腿边,多情的男士就会过来,礼貌地鞠个躬,细声地问道:“小姐,我能荣幸地为您保管披肩吗?”如小姐看中了他有意,就微笑点点头,男士就在她的身边坐下,下一个节目也就开始了,如不同意、不满意、也微笑地回答:“对不起,我的披肩不需要人保管。”男士听了,再鞠个躬,就礼貌地离去。情人港呀,真是有情人的天堂。
这里的娇娆、浮华、高雅和大胆,显然表现出了国际大都市的城市风范,白天还十分繁忙的港口,瞬间变成了一个星光闪闪歌声飞扬的游乐园。
这里的客人很多,处处客满,小纪和小孙带我来到一家位置最佳的酒吧,还等了二十分钟,里面有客人出来,我们才有座位进去,坐在休闲椅上,喝着啤酒、咖啡、巧克力,吃着澳式果冻蛋糕,这时,我才体会到悉尼的魅力,我才尝到“雪梨”有多甜。情人港周围的建筑并不高,但它的身后,却是建盖在兰山及其他丘陵上的摩天大楼,一幢比一幢高,一幢比一幢亮、密得像牙签盒里竖着的牙签,那些彻夜透亮的窗户就像无数镶在夜空中闪烁的钻石,高楼的灯光,高楼的气势,高楼的骄傲又使本来十分撩人的情人港变得更加温顺和幽柔,我仿佛感到全世界最美的楼房已全部焊牢在这里了。我和小纪,小孙无拘无束地轻声谈论着、赞美着,小纪告诉我,这些摩天大楼多数是写字楼,晚上并没有人,但政府规定,为了表现悉尼夜景的美丽;必须全部把灯打开,我想这才是真正的“光亮工程”,这说明悉尼美丽的夜景成本也是很高的。这些高楼也说明,澳大利亚政府该节能的地方尽量节能,该耗能的地方也一点不吝惜,因为旅游是澳大利亚的支柱产业;一切为了塑造悉尼的形象。不像我们有的城市,一节约用电,什么灯都关了,一片漆黑,一遇节日、尤其是领导人来视察,连大街小巷的灯都开到天亮,光亮的极端和片面。
虽说悉尼是南半球的纽约,但我感到它比纽约更整洁安详,美丽而有秩序。
如此豪华,如此大气的悉尼其实建市也才200多年,1788年,英国海军上校菲力普所率领的“第一船队”11艘船只载运着700多名犯人抵达今天的杰克逊港湾,发现这里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天然良港,于是决定在这里建立英国在澳大利亚的第一个殖民区——新南威尔士,并以纲内务大臣悉尼勋爵的名字命名,悉尼便由此而诞生,首批登陆的700多名犯人和200多名海军军官和狱卒以及家属就是悉尼和澳洲大陆的开拓者,所以悉尼又被称为是囚犯奠基的城市。
在悉尼,我看懂了什么才叫一张白纸好绘最新美的图画,我看清了一个新兴城市的模范事迹,也看到悉尼市朝气蓬勃的未来。
当我离开情人港时,我心里充满了对小纪和小孙的谢意,如此难忘的美景是他们带给我的,我为他们能居住在这样美的城市感到高兴,当然,也有几分羡慕,我只有祝福他们的生活永远如悉尼一样美好,祝愿他们的爱情永远如情人港一般深沉。
我离开悉尼时,在诗中写道:
虽然我们总要离开
但美景迫使我永远留连
生活中天天见面的不值—谈
旅途中一见钟情的却永不忘怀
留连奥运村不熄的火炬
沉淀了多少爱情故事的情人港湾
留连悉尼湾朋友的热情相邀
还有步行唐人街一张张热情的笑脸
本栏责编 王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