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灯下翻书]活着就得承载苦难
作者:陈 忠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8年 第0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朋友给我推荐余华的《活着》时,只说了两个字:“太惨。”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从网上下载电子文本,装进了我的MP4。说真的,读完这本小说后,我自己几乎被余华的冷漠和残忍激怒了,他怎么可以这样残忍呢?以至于能随心所欲地将无价的生命作歇斯底里地毁灭。似乎,他在刻意地挑战着读者的心理承受极限。后来,我渐渐地领悟到作者的深意——活着就得承载苦难。
       小说以一位孤独老人的回忆展现了他的一生。他原是远近闻名的阔少,年轻时好赌喜嫖,输光家产沦为佃农,父亲被活活气死,他为病弱的母亲请大夫的途中被国民党抓为壮丁,当他返乡时母亲早已因无药医治撒手人寰,女儿也因生病变成哑巴,儿子在给县长老婆输血过程中被抽死,女儿难产而死,女婿二喜工作时意外地被水泥板夹死,妻子家珍患慢性病被折磨而死,外孙苦根因饿贪吃豆子被撑死……福贵的一生,亲人的死亡接连不断地围绕着他,战争、人民公社化、大炼钢铁、“文革”等重大历史事件又成为他命运中无法摆脱的苦难遭遇,他在荆棘丛生的人生道路上忍耐着、挣扎着,凭着求生的本能和对苦难的承受力幸运地从死神手中溜走。
       福贵身上几乎集中了人生中所有的苦难,这种种苦难非常人所能忍受,那么他为什么不选择死亡?虽然毫无疑问死亡不能挽回任何东西,但也许死亡是忘记伤痛、告别苦难的最好方式。如果福贵选择死亡,那么一切幸运与不幸将一起消散,但他依然活着。正是太多的苦难与死亡让他变得坦然、平静,正如他自己说的:“我是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踏实,家里人全是我送的葬……到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心谁了……村里肯定会有人来埋我的。”生与死的反复让人愈磨弥坚,于是“活着”成为超然,成为信念!
       前几天,在县城机关工作的一位朋友给我电话,说什么蜗居在小县城里,受尽了苦难,活着真没意思。这让我说啥好呢,我想她真该去读读《活着》,体会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苦难。上天的一切安排自有它的意义所在,在你承受苦难的时候、在你埋怨上天的时候,上天依然不会因你而改变,依然按原计划行事。在你经历了一个个不同的人生过程后,经历了诸多苦难磨砺后,你终会发现:原来自己的人生竟是这般多姿多彩,内容竟是如此充实,不管是苦的、甜的、感伤的、艰险的,都是人生路上的一个个景点。
       固然这些过程可能承载了太多苦难,失去很多不想失去、也不该失去的东西,包括亲情、爱情、友情,但是毕竟爱过、痛过、付出过,一切都是那么真真切切的感受,又有何遗憾呢?无伤无痛、无悲无喜的人生,和一张白纸有什么区别。我们要的不是白纸,而是一幅画面,尽管可能有描绘不尽如意的地方,但毕竟是一幅有血有肉的图画。■
       【冰雪荐自《湘声报》2008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