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彼岸]美国沙尘暴的生与灭
作者:唐丹妮

《人民文摘》 2008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1935年3月15日,天气预报说一场严峻的沙尘暴正在向东推进,堪萨斯人没有在意这个警告,照常进行着他们的生活。当沙尘暴到达小镇史密斯时,印刷工人怀特正在电影院,当他从出口出来时,就好像有人给他的眼睛蒙上了眼罩,他撞到了电线杆上。一个7岁的孩子在黑暗中迷了路,后来搜索队找到了他,但已经在尘土堆边窒息而死。在小城科尔比,一列火车因沙尘暴而出了轨,旅客们在车厢里度过了可怕的12个小时。在随后的一些天里,因为沙尘仍在降落,电灯一直亮着,汽车在满是沙尘的路上越出了线,学校和办公室则一直关闭。情况变得如此严峻,人们惊呼“世界末日到了”,但这只不过是4月14日“黑色星期天”的小小前奏而已。
       黑色的日子
       1935年4月14日的“黑色星期天”——美国30年代最可怕的一次沙尘暴。1935年4月14日那天,天气暂时转好,人们以为肆虐数周的沙尘暴终于停止了,于是纷纷走出家门,沐浴阳光。气温却在下午骤降,黑风暴突然来袭。一瞬间整个世界变得比夜晚还黑。
       早在“黑色星期天”之前,人们已经经历了多次恐怖的沙尘暴。1930年9月14日德克萨斯州大斯普林的沙尘暴是30年代大平原受到的首次袭击。1934年5月12日,美国东部地区也被“黑风暴”席卷而过。南部平原刮起的沙尘暴,携带了约3亿吨尘土,横扫中东部。持续3天横扫美国三分之二地区的尘暴,给大半个美国铺上了一层厚土。
       乌云般遮天蔽日的尘暴,高达几千米,使白天与夜晚无异。呼吸、吃饭、散步等生活最基本的事情变得不再容易。孩子们上下学都戴着防毒面具,女人们把浸过水的被单挂在窗户上仍旧无法阻挡沙尘。无孔不入的沙尘沉降到各处,水、食物、机器和人都被污染了。眼看沙尘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医生们却无能为力。
       人们如梦初醒,过好日子的希望被彻底击碎,渴望成功的意志与奋进的动力随之化为乌有。成千上万的农民默默地收拾起所有家当,带着他们的狗,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生态移民潮开始了。
       与沙尘暴斗争
       其实,早在19世纪70年代,有关人士就指出开发大平原可能会给生态带来危害。当时被誉为“美国土壤保持之父”的休·哈蒙德·贝纳特,在1932年罗斯福政府之前,就领导了“保持土壤,改善农作”的运动。但直到1935年4月14日,“黑色星期天”后,贝纳特的观点才引起美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面对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和席卷全国的沙尘暴,罗斯福在1933年3月4日的总统就职演说中慷慨陈词:“显然,这是坦白、勇敢地说出真相,说出全部真相的时候了。我们应该老老实实地面对我国今天的境况,而用不着畏缩逃避。”罗斯福总统充满典型美国精神的就职演说,极大鼓舞了在绝望线上挣扎的美国人。
       1933年3月31日,罗斯福敦促国会立法,成立了民间资源保护队。这个为解决庞大失业人群问题的计划对改变尘暴重灾区的命运起到了积极作用,先后有超过300万的美国单身男子参加了民间资源保护队,他们在国家林区工作,植树造林,开沟挖渠,修建水库,进行各种有利于水土保持的有偿劳动。民间资源保护队在解决了众多失业者就业问题的同时,给美国增加了树木,营造了防风林带。其中沿100度经线种植的一条宽100英里、几乎纵贯了全美的防护林带,大大改善了大平原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
       与此同时,政府进一步推行“农场法案”,采取政府补偿的方式,鼓励人们弃耕,建立自然保护区,并鼓励休牧、返林还草,恢复天然草原。短短5年时间里,建立了自然保护区144个。依靠如此“人退”的方法,美国终于遏制了“沙尘暴”。
       (摘自《世界博览》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