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情感]“名嘴”白岩松:家事宛如一首歌
作者:小 禾

《人民文摘》 2007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6次迁徙,何时能有一盏属于自己的温暖灯火
       1985年,白岩松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所属的《中国广播报》担任编辑、记者。在那里,他以犀利的文笔、独特的视角和精辟的分析写成的一篇篇报道引起广泛关注。很快,白岩松脱颖而出,成为报社骨干。
       1991年一个夏日的中午,白岩松在食堂打饭,转身时不小心把几滴油汤洒在了他身后一个女孩的衣服上。白岩松内心一阵忐忑,以为女孩会责怪他,谁知女孩只是对他莞尔一笑:“没关系,我擦擦就行了。”
       这个女孩名叫朱宏钧,刚从北京一所名牌大学毕业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做编辑。白岩松曾与水均益、崔永元等几位铁哥们约定,30岁之后再谈恋爱,而当他遇到朱宏钧后,他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自己要食言了。
       空闲时,白岩松就去找朱宏钧,两人一起聊聊天,去公园走走,做一顿简单的中餐。
       这年冬天,白岩松无意中听说朱宏钧住处的门锁坏了,风一吹门就咣当作响,吓得她睡不着觉。一天下班后,白岩松带着锤子、改锥,为朱宏钧安上了新门锁。看着白岩松笨手笨脚地忙得满头大汗,朱宏钧刹那间陡生一种相依为命的感觉。
       1993年春,这对有情人举行了简朴的婚礼。
       单位没有安排房子,婚后的白岩松和朱宏钧依然住在各自的集体宿舍,白天在单位,他们还能相聚在一起,但晚饭后,他们只有在华灯初上的街头漫无目的地溜达。
       白岩松决定到外面租房。收入不高的两人好不容易找到一套满意的房子,可还没住热,冬天就来了,没有暖气,房间里冷得像冰窖,所有的被子和衣服盖在身上都无法抵挡彻骨的寒冷。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不得不搬家。
       此后的一年,白岩松和朱宏钧像候鸟迁徙一样先后搬了6次家,有的是房子周围的环境不好,有的是因为房东突然涨了租金,有的是交通不便利……
       在这些租来的“家”里,白岩松夫妇俩最长的住过三个月,最短的只住过半个月,每次搬家时,他们请一辆卡车装大的家具,白岩松则踩三轮车载着锅碗瓢盆和朱宏钧,夫妇俩晃晃悠悠地赶往下一个生活驿站。然而,每次搬家,对朱宏钧来说都是一次心灵的折磨。她常常忍不住泪眼婆娑:“什么时候我们才有一盏属于自己的灯火?”白岩松把一件件日用品往三轮车里装,坚定地对妻子说:“会有的,那一天会到来的。”
       功成名就,军功章里也有你的一半
       1993年秋,白岩松进入中央电视台新栏目《东方时空》。制片人觉得他思维缜密,口才不错,有意让他做主持人。回到家,白岩松征求朱宏钧的意见:“领导让我做主持人,你看我行吗?”朱宏钧鼓励丈夫:“你又没试,怎么知道自己不行?说不定以后我们家还真能出个名嘴。”妻子看似轻松调侃的话语,却坚定了白岩松的信心。
       节目播出后,栏目组上上下下对他的表现还算满意,观众反响也不错,就这样,学新闻的白岩松成了《东方时空》的主持人。
       因为不是学播音出身,白岩松的普通话不标准,台里规定念错一个字扣50元钱,他每个月不多的工资都要被扣去一笔钱。有一个月,他的工资被扣光了,还倒欠台里100多元。白岩松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为了提高白岩松的普通话水平,朱宏钧把一些生僻字和多音字注上音,贴在墙上,督促他反复拼读。她还找来一些绕口令,让白岩松练习。在妻子的帮助下,白岩松很少再被罚款了。
       过了语言这一关,白岩松雄辩的口才、敏锐的思维以及现场掌控能力的优势渐渐体现出来,他主持的节目深刻而不呆板,活泼而不媚俗,在主持人队伍中自成一派,成为新一代主持人的代表人物之一。
       随着《东方时空》收视率的上升,白岩松的名字飞入了千家万户。经济条件好转后,他买了一套房子。搬进新家的那天晚上,朱宏钧感慨万千,曾经,她那么羡慕别人有一盏属于自己的温暖灯火,而今,她终于也有自己的家了。
       荧屏上的白岩松侃侃而谈,看似闲庭信步,但没人知道,随着《东方时空》成为名牌栏目,他的压力一天比一天大。晚上躺在床上,他常不由自主地问妻子:“不知道收视率明天会怎样?”
       1998年,朱宏钧怀孕了,她征求丈夫的意见:“你工作那么忙,我怕孩子拖累你。”这时的白岩松已经30岁了,妻子也28了。望着妻子眼角细密的鱼尾纹,白岩松内心波澜翻滚,妻子那么喜欢孩子,却为了他一再推迟生孩子,对一个女人来说,这太残酷了。白岩松坚定地告诉妻子:“生吧,我们早该有个孩子了。”
       离预产期还有两个月时,白岩松要去参加长江三峡大江截流的现场直播,他把朱宏钧送回江苏老家待产。11月22日午夜,白岩松突然接到妻弟的电话:“生了!儿子7斤8两,母子平安。”白岩松兴奋得拿起包就往外面冲,这才意识到这是午夜,没有航班了。这晚,白岩松一夜无眠。
       儿子出生不久,白岩松荣获了代表主持人最高水平的“金话筒奖”,他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儿子的到来,是对他生命的奖励;“金话筒奖”的获得,是对他事业的奖励!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一个男人自豪的?!
       要事业也要家庭,在平淡生活中学做好丈夫
       在白岩松的心目中,事业摆在第一位。因此,哪怕结了婚、有了孩子,他依然一心扑在工作上。他经常出差,工作没有规律,家庭的重担全压在了朱宏钧身上。结婚后,他没有给朱宏钧送过一束玫瑰花;朱宏钧的生日,他没有时间陪她吃一顿饭;孩子病了,她得独自送他去医院。朱宏钧也是职业女性,长此以往,她对丈夫有了怨言。她觉得丈夫在逃避责任,一个男人如果不想回家,不承担家庭的责任,就开始不爱这个家,不爱伴侣了。
       白岩松也有满肚子委屈,自己这么忙这么累,还不是为了这个家,妻子为什么就不理解?两个人因此经常发生摩擦。
       2003年冬天,朱宏钧因重感冒住进医院,那天一下班,白岩松就赶到医院,坐在妻子的病床边,为她削水果,陪她说话。朱宏钧感慨地说:“我真想这么病下去,这样你就可以经常在我身边了。”朱宏钧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却让白岩松深深地震撼。这么多年来,自己忙于工作,在家里完全成了个甩手掌柜,家庭的事无巨细,孩子的点点滴滴……哪一样不要妻子劳心费神?自己找的是爱人,而不是保姆啊!
       “醒悟”过来的白岩松开始学做好丈夫。每天下班后,除非非参加不可的活动,其他的应酬一律推掉,及时回家。妻子在油烟弥漫的厨房里忙碌,他主动过去打下手。哪怕他只是剥个葱、递个蒜,妻子都觉得是一种幸福。晚饭后,看着白岩松和儿子在地上堆积木,在沙发上滚作一团,朱宏钧感觉特别温馨,她要的家的感觉就是这个样子。
       白岩松惊喜地发现,注重家庭生活后,他的工作压力无形中减轻了许多,心情不再那么烦躁,对生活充满了自信。他知道,是亲情让他改变了许多。
       2005年9月,白岩松在接受采访时敞开心扉,谈到了他的家庭,谈到了妻子和儿子。情到深处,他的眼睛湿润了:“幸福的真谛是拥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拥有一份平淡却永恒的感情,名利不过是过眼烟云。人生何其短暂,我们要像手握沙子一样,握紧手里的幸福,踏实地过好每一天。”
       (徐培俊摘自《家庭百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