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人物]性情中人倪匡
作者:Sam

《人民文摘》 2006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卫斯理系列作家倪匡重回香港定居,回望前尘往事感慨良多。
       古龙死在发达得太早
       倪匡常说,喜欢他的人,喜欢得要命;不喜欢他的人,见到面就掉头走。他的好友包括金庸、黄和古龙。
       黄霑一出道,略长他几岁的倪匡便赏识有加。一次饭局上,他听说黄霑月薪8000元,当时已是天文数字,他还“啊”的一声,“才八千?我立刻聘他,一万元一月!”别人问倪匡请黄霑做什么,他说:“做什么都行呀,他什么都懂嘛!”当时,他们才不过见过一两次。其后,他俩开始熟络,友谊长存30年。过去13年,每次黄霑去美国,都会专门抽空探他。
       “他去世前两三星期,我们还通了一个长电话。他自己也知道不会好了。”倪匡忆述说。这一刻,他收起了笑容。
       倪匡最要好的朋友,还有台湾的古龙。古龙出道时受台湾作家排挤,倪匡喜欢他的小说,适逢当时主编《武侠与历史》杂志,便找他写《绝代双骄》。倪匡不断向导演推荐,建议将古龙小说拍成电影,后来拍成了《流星蝴蝶剑》。
       倪匡叹息地说:“我带着古龙发达,但可能也因为这样害了他,他发达太早,饮酒太多。”
       古龙名利双收后,经常跟倪匡一顿饭就干掉五瓶XO,往往第二天大家一起往医院吊盐水。“古龙酒量好,但不懂分辨酒味,见酒瓶好看就说好酒。他注重饮酒气氛。”结果古龙肝硬化早亡。
       倪匡说,古龙过世,他三日说不出话;黄霑病逝,他三日吃不下饭。“你说黄霑死了可惜,古龙更可惜,他死时仅48岁。”
       仍记与金庸的“熊事”
       任性的倪匡总是让人喜爱的,甚至连性情严肃的金庸,遇上捣蛋的他也没办法,还会陪着他玩。
       倪匡回忆说,当年,《地心洪炉》在《明报》连载。卫斯理从飞机上掉下南极,正是饥寒交迫,见一只白熊跑来,便把它杀了,剥皮取暖,吃肉充饥。
       读者骂他:“南极没有白熊!南极只有企鹅!”从来不理读者来信的倪匡照样漠视投诉。结果这位读者每天寄他一封信,愈写愈长,分析他态度不严谨、对读者不负责任、误导……要他解释,否则再写下去是厚颜无耻。
       倪匡火了,便在专栏上回复。原是250字的篇幅,他放大字体,只回答两句——××先生:一、南极没有白熊;二、世上也没有卫斯理。
       金庸也出面“包庇”他:“原来南极是有白熊的,现在没有,因为给卫斯理杀掉了。”结果读者气得“吐血”,最后一次来信,信中写着两个大字:“无赖!”倪匡大笑。
       之后,故事要出版单行本时,出版社请他改回北极,他不肯,就喜欢南极,“坚决不认错!哈哈!”
       儿童读物“武装”卫斯理
       倪匡本名倪聪,又作倪亦明,出生上海,家境贫寒,到16岁还以沙发为床,当兵又遇到大荒,宰杀老鼠、四脚蛇果腹,后来逃到香港,开始写作为生。
       倪匡告诉记者,自己走上写作路纯粹是因缘际会。“刚到香港什么杂工都做过,赚几元一日,还要被工头抽佣,后来见到报纸杂志上的文章,发现自己都懂得写,便大胆去投稿。”
       开始写作时,倪匡写武侠连载,后来看到好友金庸、古龙的作品,自认无法超越,加上他不喜欢古装,于是转个弯,将冒险、打斗、侠义精神放进现代,加上想象力,卫斯理系列便出现了。他自言是个“很随便的人”,“我写稿从不打草稿,写完也不重看,亦没有把报纸珍藏。”连卫斯理这个名字都是随意取的:“搭巴士经过大坑道有一个卫斯理村,当时我甚至不知道卫斯理是个传教士,只是觉得这个译名很古怪,很适合用来写科幻小说。”
       倪匡小说中的卫斯理,天文、地理无一不晓,但倪匡对记者披露,这全靠家中的《少年儿童百科全书》,自己很多东西都不懂。
       用完“配额”倪郎才尽
       上世纪60年代,倪匡的武侠小说每日连载,人人抢看。“巅峰时期,我曾经在不同报社同时发表12篇连载,内容绝对不会弄错,但稿子倒经常送错,还好报社的编辑们会自己解决这些问题。”
       这些年来,他笔下创造了原振侠、卫斯理、白素、亚洲之鹰等深为读者熟悉的角色。有人传言说他曾见过外星人,而且他自己就是卫斯理的原型。“我的小说不是写实故事,角色全是凭空创造。”倪匡强调。
       一年前,倪匡决定封笔。他解释,“过去写了四五百本书,从未试过写到一半便写不出来,但现在写一百字也困难。
       倪匡相信一切都有配额,写作有,烟酒有,生命也有。人生走到后期了,大部分配额都已经用完,他也认了。
       (陈 琳摘自《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