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财富]巴菲特的财富人生
作者:靳一博

《人民文摘》 2006年 第0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巴菲特“发财火箭”
       十一岁就点火起飞
       谁若在40年前选择了巴菲特,谁就坐上了发财的火箭。如果你在1956年把1万美元交给巴菲特,它今天就价值几亿美元。这仅仅是税后收入!无怪乎有些人把伯克希尔股票称为:“人们拼命想要得到的一件礼物。”
       1930年8月30日,巴菲特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巴菲特的父亲霍华德·巴菲特是一位股票经纪人,当选过国会议员。
       巴菲特从小就极具投资意识,满肚子都是挣钱的道儿,五岁时就在家中摆地摊兜售口香糖。稍大后他带领小伙伴到球场捡用过的高尔夫球,然后转手倒卖。上中学时,除做报童外,他还与伙伴合伙将弹子球游戏机出租给理发店老板们,赚取外快。
       1941年,刚刚跨入11岁,他便跃身股海,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
       1949年,巴菲特考入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富有“天才”之称的巴菲特很快成了著名投资学理论学家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得意门生。但到了他毕业的时候,虽然获得最高的成绩A+,但却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1956年他回到家乡,有一次,他在父亲的一个朋友家里突然语惊四座,因为他宣布自己要在30岁以前成为百万富翁。不久,一帮亲朋凑了10.5万美元,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已拥有了五家合伙人公司。当了老板的巴菲特每天只做一项工作,就是埋头在资料堆里寻找低于其内在价值的廉价小股票,然后将其买进,等待价格攀升。
       1962年,巴菲特就兑现了他的“百万富翁”狂言。1968年5月,当股市一片凯歌时,巴菲特宣布隐退。1969年6月,股市直下,渐渐演变成了股灾,巴菲特却暗自欣喜,因为他看到了财源即将滚滚而来——他发现了太多的便宜股票。
       1972年,巴菲特又盯上了报刊业,他的介入使《华盛顿邮报》利润大增,每年平均增长35%。10年之后,巴菲特投入的1000万美元升值为两个亿。
       1980年,他用1.2亿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单价,买进可口可乐7%的股份。这笔投资让他赚了多少?其数目足以让全世界的投资家咋舌。
       在2001年之前,伯克希尔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从未出现过负值,这种好运因“9·11”恐怖分子的袭击而消失。但到了2003年,他一举扭转了过去几年欠佳的投资记录,再一次捍卫了“股神”和“奥马哈的圣人”的地位。
       旧钱包20年不换
       周末爱穿赠品T恤
       1999年,巴菲特为了向一家慈善机构奥马哈孤儿院捐款,拍卖了他的裤后袋钱包,在此前的20年里,他一直使用这个破旧的钱包。正如巴菲特所解释的那样:“这个钱包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我的西服是旧的,我的钱包是旧的,我的汽车也是旧的。1958年以来,我就一直住在旧房子里。”这位富豪的钱包里有多少钱?“我一般在钱包里放1000美元左右。”
       有时在周末,他穿着一件松松垮垮的海军蓝T恤衫,上面还写有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标识语。他的女儿苏珊说:“他不把衣服穿到非常破旧是不肯换的。”
       巴菲特不爱抛头露面,生活方式保持低调。他把他的生活准则描述为:“简单、传统和节俭。”
       因为一个常识 投资可口可乐
       事实上,巴菲特的年薪甚至还不如公司的一个小经理。他2002年的薪水只有33.6万美元。
       巴菲特的生活总是量入为出。他坚持以最低的成本运作,手中持有充足的现金,“很少负债或不负债”。例如,他在很快就要成为一名百万富翁时,才为他的合伙企业添置一台价值295美元的IBM打字机。
       多年来,他仅有的一次负债是一笔7万美元的抵押贷款,现早已还清。这笔贷款是他在1971年用于购买一栋三室两厅的房子。
       巴菲特是“简单和精明的投资者”的典范,例如,他购买可口可乐股票的一条主要理由就是人人都需要喝水,事实表明,人们也喜爱喝可口可乐。
       财富转交盖茨夫妇
       巴菲特多年来一直表示,愿在死后将亿万家产投入慈善事业,如今,他提前实现了这一夙愿。他已宣布捐出85%的个人财富用于慈善事业。引人注目的是,这笔捐资的大部分都将被托付给巴菲特的好友比尔·盖茨夫妇的慈善基金会。对于这次捐赠,有人怀疑现年75岁的他在健康上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对此,巴菲特表示自己不久前还做过体检,健康毫无问题。很显然,他改变了观点。
       在专访中,巴菲特提到了他改变想法的事情———他的妻子苏珊在2004年去世。“苏珊比我小两岁,一般来说,女性通常比男性长寿,”巴菲特说,“她和我一直都认为,她会继承我公司的股份,并看到我们的财富对社会作出的贡献。我们都觉得,财富应该回到社会上。如果你的目的是把钱回赠给社会,但却苦于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基金会,那最合适的选择莫过于一个由年轻又聪明的夫妇运作的机构了。他们(盖茨夫妇)已经展示了他们的能力。”
       (吕 雨摘自《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