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行走]惊恐乘车在纽约
作者:史中兴

《人民文摘》 2005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旅游旺季,曼哈顿的双层观光巴士尤为红火。上下两层,60个位子全满了,陪友人登车在露天楼层入座,友人初访纽约,对眼前的一切都感到新鲜。
       车在百老汇大道缓缓行进,街道一派繁华景象。突然,警铃声大作,我们忙注视着马路两侧,行人作鸟兽散,正惊异不知发生什么事,我们的车被警察团团围住,警铃是冲我们车来的,目标在我们车上!
       荷枪实弹的警察上了车,游客的大包小包、手提袋被收去不算,还要拍拍你的衣服,看藏着掖着什么没有。游客物品被拿到街上,每个人双手举在头上鱼贯下车。令我们惊异的是,五名身强力壮、着T恤、短裤、球鞋的汉子被铐上手铐,成一排背对马路跪在当街,警察荷枪实弹虎视眈眈地站在身后,宽阔的百老汇大道刹那间空无一人。折腾了一个多小时,没检查出任何可疑之人可疑之物,在确认60名游客没有任何威胁之后,这五名男子被松铐释放,所有乘客被允许重新上车。警察解释,是接到举报,说车上五名乘客的包塞得满满的,疑有爆炸物,检查是合法的,没有道歉的意思。
       友人再也提不起观光市容的兴致,又怕引起怀疑,不敢半途离去,硬着头皮上车,下面的游程,味同嚼蜡,再好的景致也留不下什么印象了。
       这五名被铐了双手跪在当街的男子是英国人,我们深为他们叫屈。什么错也没有,遭此屈辱,情何以堪。
       伦敦惊爆以来,纽约神经紧张,911紧急中心电话响个不停,举报一日数十起,不能怪他们举报不实,市长呼吁市民提高警觉,发现可疑自然报警,警察接到举报,无事也是有事,一概立即赶往现场,如临大敌。开始是在地铁的主干线上随机检查乘客包裹,重点是那些背着双肩包和大中型箱包的乘客,纽约警察局发言人称,我们有过这样的经验,装有爆炸系统的书包比普通的手提包要大。纽约468个繁忙的地铁站,周末平均客运量是470万,在这样庞大的人群里寻找嫌疑犯的蛛丝马迹,无疑大海捞针。效果如何,只有天知道。
       人权组织指责这样的做法侵害了乘客的权益,这是显然的,尤其是中东人,一个24岁的住在布朗市的学医的美籍巴基斯坦人已经停止在公开场合说阿拉伯语,并且刮去胡子,减少去清真寺的次数,这是别无选择的无奈。纽约一位市议员提出以相貌打扮和热天穿厚重衣服作为执行搜查的标准,这位议员先生的智商可谓非同一般。
       检查延伸到了渡船和巴士,双层观光巴士的检查影响闹大了,美联社那天发了两张现场照片,一张是空荡荡的百老汇大道,一张是五名男子被铐着双手背对马路当街跪成一排,惊心触目。市长彭博先生出来说话了,要求民众不要过度反应,谈及双层观光巴士事件,表示发生这种事很不幸,并代表纽约市向五名英国男子致歉。
       纽约人的防恐焦虑还没有过去,为减少不必要的惊扰,人们相约,出门乘地铁、巴士、渡船,最好别带包。友人说,你就是不说,我乘车也不会带包了。这种状况要延续多久,谁也不知道,也许,让民众把神经绷紧,在防恐名义下,侵犯人权也变得师出有名。
       五名地铁乘客和纽约公民自由联盟已正式向曼哈顿联邦地区法院起诉纽约市政府:警察随意搜查乘客提包的做法没有效果,违反宪法,是一种宣传伎俩,并不能促进安全。搜查可能产生一些威慑作用,但如何杜绝恐怖事件,杜绝恐怖分子产生的根源?不解决这个深层次的问题,给民众带来最大限度的安全保障,就是一厢情愿。
       (马 策摘自《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