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行走]法国高考考什么
作者:刘燕敏

《人民文摘》 2005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一年一度,最受法国人关注的高考作文,不是出自“语文”试卷,而是出自“哲学”试卷。从形式上看,“哲学”之于法国高考,好比“政治”之于中国高考。法国高中三年,哲学都是必修课,高考分三个方向—文科、理科和经济社会,不论选哪个方向,都要考哲学。他们的中学生,高二学年结束时,先把法语(也就是“语文”)考过,其他必考和自选科目,高三下半学期陆续进行。“哲学”是6月份必考科目的第一科,4个小时写一篇二三千字的长文,正式拉开高考序幕。考题一公布,立刻成为新闻媒体报道评论的热点,哲学家和作家也被邀请出来答题——就像我国的高考作文题一样。
       在法国,专业方向不同,作文卷也不同;法国本土、各法属海外省和海外领地考试时间不同,考卷不同;每张哲学试卷都是三个题目,供学生任选一个回答—所以他们每年一高考,就会冒出几十道哲学作文题。
       他们的哲学作文题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非常精练的一句话提问,考生作文回答;另一种是给一段10-20行的哲学论著摘选,考生作文评论。
       一句话提问如:我们能对自己说谎吗?激情可以成为借口吗?他人在场能帮我们避免孤独吗?如何判断一个事件是否是历史性事件?
       看哲学论文摘选写评论,如亚里士多德的这段话:“选择与愿望,二者看来相似,事实上肯定不同。对于不可能的事情,我们无选择可言,如果我们自称选择了某个不可能的事情,那我们就是理智不清;但是,对于不可能的事情,比如长生不老,人可以有愿望。另外,愿望可能针对一些我们自己并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去实现的事情,比如我们会希望某位赛手获胜;而选择,不会针对这些事情,选择总是针对我们通过自己的办法能够实现的事情,愿望更指向结局,而选择更指向实现这个结局的手段:比如,我们对健康都有愿望,我们选择保持健康的办法。我们对幸福都有愿望,但是说我们选择幸福就不够正确,因为总的来说,选择只针对于我们自己的力量能够决定的事情。”
       为什么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法国教育部的哲学教学大纲说,哲学课的目的是“给学生进行哲学文化启蒙,培养他们批判性思考问题的能力。哲学教育不是为了把知识和信息当作材料传递给学生,而是帮助学生理解他们所处的世界,最终让学生走向自由思考”。
       我国2002年高考的全国卷—是寻找避风处自救?还是抢救冻僵快死的人?登山者如何做出“心灵的选择”?北京卷—规则不行,遵守规则可能吃亏,请写一篇《规则与……》,和2001年的“诚信”题,都是要求学生探讨伦理道德,实际是哲学问题。这样出作文题,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特色:文以载道,作文如做人;不喜欢形而上,不搞从概念到概念的哲学。换了法国人,他们也许会把这两道题从语文试卷中拿出来,放到哲学试卷中去,把登山和过河的例子统统扔掉,题目改为“人是否应该不顾一切抢救他人的生命?”“规则是必须遵守的吗?”,或者“个人利益可以通过履行义务来实现吗?”。
       法国的出版社每年也出《高考试题解析》。他们这些参考书,序言都有简短说明,告诉学生,这个学科为什么“可爱”,为什么值得学习。参考书还指导学生,所有阅读“都是一次抵抗运动”。当有人对你说出这样的句子:“在任何情况下……”你就应该思考什么叫任何情况下?是不是不论古代现代法国外国,这句判断有没有空子可钻?哲学参考书分析作文题,先从基本概念入手。他们近几年所有作文题涉及的基本概念总共也就几十个,包括真理、意识、欲望、死亡、工作、艺术、非理性、感觉、宗教、权力、国家、暴力、正义、自由、幸福,都是人的一生必然会遇到的真实问题。
       接下来,参考书继续分析题目里面是否暗藏陷阱。比如“我们可以对自己说谎吗”,参考书说,这个“可以”就既可以理解成“能不能够”,也可以理解成“应不应该”,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作出来的文章截然不同。比如“激情可以成为借口吗”,使用了“借口”这个词,暗含着一个判断,即激情是个不好的东西,是要对不好的事实负责。
       至于行文,他们建议考生从概念到概念,避免具体复杂的举例,以严密的逻辑深入推理,严格遵守起承转合的章法套路。如对“他人在场能帮我们避免孤独吗?”一题,参考书上的例文先解释人为什么会感到孤独,然后论证孤独之不可能避免,也不应该避免,但是“他人在场”对于人生意义重大,结论是:有意义的“他人在场”,如爱情和友谊,不能帮助我们避免孤独,但是能够帮助我们在孤独中度过丰富的人生。
       法国教育部对哲学教育要求很高,但法国高中生对哲学作文的喜爱程度不一样,成绩也各不相同。针对不同方向的考生,哲学水平要求有高有低。他们考试满分20分,8分以下可以口试补考,补考之后10~12分就算通过,12~14分是足够好,14~16分就是优,16分以上就很难得了,满分几乎是不可能的。他们高考总分的算法比我们的复杂。他们是各科成绩分别乘以一个系数,最后用乘了系数的各科成绩的总和除以系数总和,得出来一个平均分。比如文科生的哲学成绩要乘以7,理科生的就只需乘以4。有的考生哲学成绩只得4分或5分,但其他科成绩好,平均成绩依然不错,上大学没问题。
       我认识的法国人,有的不喜欢哲学,也不喜欢作文,当我问他们是否还记得当年高考的哲学题时,有的也说不记得。一个读地质的学生告诉我:“我们那些同学对哲学,有的非常喜欢,有的一点都不喜欢:我就是一点都不喜欢,考试只得了几分。但是这有什么关系。我高中的哲学老师最喜欢我们在课堂上反驳他,我的反驳方式就是不理睬他:哲学教人爱智慧,智慧那么多,我最爱关于地球和岩石的那一部分。”但他告诉我,他记得当年的考题是“科学是为什么服务的”。另一位在银行工作的朋友,哲学考试也不及格,后来口试补考,题目是“如果是你,你会往广岛、长崎扔原子弹吗?”他说,“我也没答好。但这个题目,我一直没法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