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探索争鸣]语文备课艺术浅探
作者:吕永山 张 清

《文学教育》 2007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备课是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的首要环节,是使课堂教学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且能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新课标强调:“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强调人文性,而人文性不是空洞的说教,须通过文本载体、语言知识才可得以体现,才可得到落实,才可呈现其丰富的内涵。因此,我们的备课要在体现人文性这一新理念的同时,仍要重视知识的传授,重视语言教学。
       一、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
       新课改无论怎样变,掌握语文知识、进行语言积累、提高运用能力的基点不能变,因为这是语文最根本的东西。没有一定的知识,谈不上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谈不上交际工具的有效发挥,也谈不上对人类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正如有人说的:丢了基础知识,我们的教学就成了空中楼阁,也就失去了生命力。“一堂课,无论形式多么新颖,气氛多么热烈,如果没有让学生落实知识和能力,没有实质内容,这样的课只能说是‘热烈而空虚’,是够不上优秀的。”于漪老师也曾说:“课文内容与课文语言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文中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丰富的感情,是借助精当、精彩、精妙的语言文字来表达的;也只有体会到语言文字的精湛,体会到它表现的魅力和魔力,你才会真正触摸到作者思想的深处、感情的深处,跨越时空,与他们进行心灵的交流,乃至思想的碰撞。”可见,人文内涵的挖掘与弘扬,语文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必须以语言文字知识为基础。因此,备课应备知识点和能力点,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去思考、设计教学,重视识字注音、解词析句、理解内容、理清结构等知识的传授,重视传授知识的方法与过程,以此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打好基础。
       二、知识是思维创新的前提
       学习要注重实践运用,注重思维创新,而创新的前提是必须有较丰富的知识。试想,学生若连字都识不会,连音都读不准,连话都说不通,何谈交往互动,何谈张扬个性,何谈进行创新。语言文字、文学作品是人类文化的载体,是构成人类文化中心的组成部分。作者的思想感情、人文精神是通过语言文字、修辞手法、故事叙写等表达出来的。我们的课堂教学如果丢了这些最基础的东西,而去讲求传承创新、凸显人文精神,其结果定会是“工具、人文”两头空。因此,我们的备课应重视语言、语感、语境的教学,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修辞手法的运用等去揣摩作品的思想、情感、情趣、情韵及组织结构语言的技巧与方法,应通过工具去体现人文,去体味人文,去张扬人文,使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得以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创新能力。所以,我们的备课,应重视语法、修辞、表达方式的运用,重视精彩句段的诵析与积累,将知识作为创新的前提,从而为学生创新打好基础。
       三、知识是求取发展的根基
       强调知识传授是传统备课的一大特点,在新课标下,我们仍应重视知识传授,重视语言教学。只是我们的观念要变,授知要“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我们的方式方法要变,授知要变“灌”为“导”,尤其要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因为没有激情的学习是低效的;我们的教学手段要变,要适当运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工具,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自主获取知识;我们的教学渠道要变,要将课内文本知识的学习与课外生活实践相联系,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新课程强调语文教学要促进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必须要以知识为根基,有了丰硕的知识之根,能力的枝叶才能繁茂,情感的花朵才会艳丽。有了丰富的知识才能使人得到长足的发展。
       吕永山,张清,甘肃天祝县松山镇初级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