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章写法]创造性写作的若干思考
作者:潘家荣

《文学教育》 2007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新课标对初中生写作提出了全面具体的要求和指导,然而,初中生写作的现状却并不乐观。
       这除了一些客观原因以外,与教师训练有误区和引导不当有关。如教学模式不够多样,具体指导不够灵活,写作训练过程不够系统,忽视青少年成长心理特征等等。这些误区的存在,势必要求作文教学与之相适应。一方面,作文训练的内容、方式、进程必须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相协调。另一方面,作文教学必须帮助学生丰富生活经验,扩大知识面,促进其健康成长。教师在这方面易犯三个错误:一是偏重学生作文“成人化”,培养了“虚伪的老气作文”;二是偏重“小学化”,只在字词句上下工夫,忽视篇章整体的训练,培养了“美丽的躯壳作文”;三是偏重“经验化”,鼓励学生从作文书中“移花接木”,用嫁接法写作文,而不是让学生去体味生活,感悟人生,结果培养了“空洞的假话作文”。
       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就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突破口。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写作能力,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名句、佳作共享。教科书其实是写作的一座丰富矿藏,里面收集的许多名家名篇有待学生从写作这个角度去发掘开采,汲取营养,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教师要鼓励学生摘录课内课外的好词好句好文章,收集整理,共同欣赏。鼓励学生突破课本的限制,大量阅读课外优秀作品。学生从《读者》、名家散文集以及好的音乐作品中摘录了不少佳作。如格莱美年度最佳歌词——一曲温情的《与父共舞》使许多 学生如痴如醉。
       2.模仿性创作。模仿是一种传统的写作方法。年轻的王勃 模仿瘐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写出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的佳句。从这个意义上说,模仿实际上就是一种借鉴。
       我们强调作文要创新,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但创新不是凭空出现的,只有先学别人,才可能最后写出富有个性的文字。茅盾说:‘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因此说模仿是创新的起点。
       有学生模仿鲁迅《百草园》的句式写道:“不必说那密如蛛网、纵横交错、清清亮亮的小河,那些叫不出名儿的各种各样的芬芬的野花;也不必说那望去像铺撒了一方方碎金似的油菜花,那朗朗秋空下洁白如云的棉花。单是那河边的芦苇,就让我不能忘怀。”
       仿的是篇章结构句式,而思想内容是自己的生活和感受。学生的模仿能力之强给了我们出乎意料的欣喜,加以开发和培养 将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语境化创作。写作的题材还应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即提供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话题,让学生写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一切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为出发点。
       譬如,“超级女声”活动,牵动了每个人的心;大长民族志气,令每个中国人自豪的“神舟”六号多人多天翱游太空事件;还有松花江水源污染事件;全国某些地方发生禽流感事件等。这些题材迎合了学生的口味,让学生有话可说,使其对写作产生了积极的态度,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保持写好作文的动力。
       学生作文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通过书本知识,其实也是古今中外的社会知识,及其由浅入深的对现实社会的认识而形成的综合性感觉,对作文社会化、语境化产生积极影响。
       4.个性化创作。当今的学生是充满了活力,主张个性张扬的一代,他们追求与众不同的感觉。这一点同样也表现在写作上。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张扬个性的极大空间,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表现自我,培养创新精神。
       给学生“自由写作”的权利,形式上可以是“随笔”“札记”“观察与思考”“每周一练”“千分达标”等。自由写作这种训练形式,使同学们每每有佳作。
       同时教师要展出优秀的创作成果,让学生的才能得以展示,个性得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会对写作的兴趣与能力的提高起到巨大的激励作用。
       潘家荣,浙江宁海县跃龙教育集团城关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