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拾贝者]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能力之我见
作者:柯跃华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2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当前,语文教学是人们关注的话题,语文课教改革更是人们谈论的焦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倡导,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股清风,但笔者以为形式上轰轰烈烈,实质上弱化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片面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弱化了工具性,这样导致了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用字不规范问题严重。
       表现为错别字数量大,出错人多,实际上,写错别字是由于没能正确掌握汉字的形、音、义造成的。学生只注重字音,而忽视了字的形和义,这暴露了汉字教学中没能注意汉字是表意文字的特点。汉字在很大程度上是用具有表意因素的符号体系来记录语言的,跟表音文字截然不同。初中语文教材涉及了汉字造字规律,但仅仅作为一项语文常识,而不是成为识字的门径。由于忽视汉字表意的特点,同音替代型别字才得以大量产生,另外,错别字的出现与师生对作业(作文)中用字规范的重视程度也有关系。
       二、词不达意,思路不清。
       学生用词不当所反映出的问题是:学生掌握的词组量非常有限;对词义和习惯用法不够了解,推敲选择词语更无从谈起。句法上的毛病,有思路不清的原因,同时也是因为对书面语的句法规则掌握不够,从老师因素上说,词语+语法的教学存在着只重介绍知识而不重学生实际运用的缺陷;从学生自身来看,读写的量太少,用词、写句不检查不推敲,也是重要的原因。
       三、标点符号滥用。
       标点符号的教学,新大纲中有规定,但教学实际过程中讲得少,练习中也练得少,考试也考得少。由于不重视,学生对最常用的逗号、句法就错得多对其它标点符号的用法,用起来就只能跟着感觉走了。
       四、学生习作错处多。
       学生作文中错处包括字、词、句、即错别字、词语乱用、句法混乱,这也表现在教学过程中重知识的获得而轻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尤为严重的是,基础知识教学都是为了考试,而不是为了应用,考试作文评判的马虎,打保险分,更直接影响了师生对作文推敲修改的激情从而导致中学生语言文字运用水平的下降。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广大教师中大都有这样的心理“考试中考什么,教学中就教什么”。当前中考试卷分三大块,即基础知识、阅读、写作,由于布分情况的不同,教学中就有所侧重。阅读、写作是大头,就去训练阅读、写作,这样就导致了学生陷入题海战役中,学生苦不堪言,整天被练习牵着鼻子走。实际上,这种“做题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作用不大,相反,它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同样,写作教学不注意教法指导,信奉“作文是写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盲目加大学生的作文次数和写作总量。
       我们以为,为改变这一现状,切实提高中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重视按照汉字自身特点进行识字教学。
       初中阶段是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最佳阶段,应重视识字教学,包括形似字,同音字等字型的辨别教学。
       应大力推行学生写规范字,写工整字,安排一定时间的习字课,通过练字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严谨踏实的作风。
       2、重视标点符号的运用。标点符号的教学,应贯穿教学的始终,特别是强调标点符号的表意功能。
       3、增加阅读量并强调学生积累词语,少做应试词语题,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阅读。
       片面地做练习题,学生有厌倦的心理,没有体味学习语文的乐趣。学生甚至还以为,语文成绩的提高,就是做题,学生没有从平常的教学中吸取养分,单纯盲目机械地做训练题造成的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只有增加阅读量,积累词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是提高语文成绩的不二法门。
       4、教学过程中应突出作文教学,应督促学生推敲和修改。
       作文教学,教师必须精心备课。批改作文可有各种形式:有老师批改,有课堂上师生共同批改等,这样形式多样,学生自然而然地养成了推敲和修改的习惯。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和训练,要在打好底子的前提下,指导学生学以致用,注重积累,写规范字,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柯跃华,教师,现居湖北阳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