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拾贝者]探究性学习实施过程探究
作者:王晓云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2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于接受性学习,习惯于由教材、教师把别人“已知”、“已会”、“已有”的东西传授给自己。这种接受性学习所带来的“被动性”、“强制性”和“简单重复性”,严重制约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倡导探究性学习,就是要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答案;鼓励和帮助学生在探索中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适合自己的获取新知识和能力的途径,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具体实施探究性学习?
       一、确定探究课题——百家争鸣。
       首先,在课文的教学中选择课题。初中生已能独立思考问题,具有初步的问题意识,他们渴望在交流中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问题的讨论与质辩中受到启发,使问题不断深入、形成系统,甚至产生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第一,在单篇课文的探究中寻找课题点。它的特点是规模小,易精读深思,问题的切入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处,所以课后问题常常成为重要的切入点。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愤悱”状态,确定探究主题。
       第二,从多篇课文的综合或比较研究中寻找课题点。按现代课题论的观点,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构建新课程的活动。师生创造性的将一组课文按教学的目标、要求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它往往依据某个专题,形成一定的规模,构成比较或鉴别之效,使知识相对系统化,问题容易形成系列,模块,更利于促进学生一系列的思考、比较、鉴别,从而选出课题。
       第三,在课内外结合中选题。其关键是使课堂教学具有延展性,以激起学生进一步研究的欲望。课内教学因其自身的局限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思维和实践的空间。因此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巧设情景,拓展课内空间,并善于把课外内容引入课内,同时将课内思考延伸到课外的思考与实践中。通过课外查阅一定资料,结合课内所选内容,最后确定探索课题。
       二、着手研究问题——千方百计。
       确定探究课题后,教师要根据需要选用恰当的探究方式,选择合理的探究方法。组织探究活动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独立探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研究、去发现。二是小组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能使学生集思广益,开阔思路。三是班集体探究,主要是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集中解决难题。
       常用的探究方法有以下几种:
       1、对比法。这种方法分为横向对比法和纵向对比法。横向对比法主要运用于同一时代不同作家、不同主题或相同主题的对比探究,比如宋词中豪放派与婉约派的风格、内容的比较。纵向对比法主要运用于不同时期不同作家或同一作家、相同主题的对比研究,比如李清照的前期作品与后期作品的对比,《范进中举》与《孔乙己》的主题、人物命运的比较。运用此种方法,学生需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宜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完成探究学习。
       2、讨论法。这种方法主要运用于学生当堂提出的容易解决的问题。学生利用文本和手头已有的资料,通过交流讨论探究问题。比如学习《曹刿论战》时,有学生提出“鲁庄公是不是肉食者”的问题,学生经过讨论,从课文中找出两条依据,即鲁庄公是国君和鲁庄公“鄙”,认为鲁庄公是肉食者。
       3、归纳法。学生通过大量具体事例,归纳发现事物的一般规律,问题的归纳过程,也就是从中归纳出规律的过程。在归纳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比如让学生探究“如何让作文标题有个性”时,学生们先收集自己认为有个性的标题,然后写在黑板上,学习小组分组研讨:哪些标题可分为一类,这一类标题有何特点,是用什么方法拟订的,运用这种方法应注意什么问题。同学们经过讨论,归纳出妙用修辞法、逆向思维法、巧设悬念法、以小见大法等方法。
       三、展示探究成果——百花齐放。
       当学生完成课题探究后,要把自己的探究成果展示给大家,通过交流,同学们可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展示成果的方式有演讲、辩论、课件、小论文、表演等,学生要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选用最恰当的展示方式。
       王晓云,教师,现居湖北襄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