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研究者]以王熙凤为比照评说叶赫老女
作者:夏 昊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2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明末清初那段动荡的岁月里,发生了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尤其是以“叶赫老女”的故事为代表。正史上并没有过多的记载这个促成女真部落统一的“红颜祸水”,《满文老档》里的记载也是相当模糊……但这里学生要感谢张研和牛贯杰等老师,在他们编写的《清史十五讲》第一讲里面提到了“叶赫老女”的详细身世,也是学生在众多关于清初的资料中发现的最为严谨的叙述。我们这里讨论的重点并不是分析这一历史人物,而是解读她与曹雪芹的著作《红楼梦》之间的关系。
       笔者认为,相对《红楼梦》中王熙凤这一重要角色以及在她身上发生的故事而言,叶赫老女的知名度大概会小很多。所以这里就先介绍一下叶赫老女东哥的身世。
       “叶赫老女”名东哥,海西女真叶赫部落前首领布斋之女,后首领布扬古之妹。公认的关外第一美女。东哥先后因各种政治目的七次被许配给各部族。1591年,哈达部首领歹商向叶赫提亲,东哥父布斋应允,但在迎亲途中伏杀歹商;1593年,乌拉部首领满泰向叶赫提亲,为其弟布占泰聘娶东哥,布斋为巩固联盟,许诺婚事。布占泰以叶赫准女婿身份参与讨伐努尔哈赤的九路联军,兵败被俘。布占泰尚未迎娶,东哥兄布扬古又将东哥许配努尔哈赤。努尔哈赤郑重下聘,歃血为盟,但东哥誓死不嫁。不久,叶赫悔婚,以诛杀努尔哈赤为条件向各部落为东哥争婚。自此之后,东哥四次被迫转嫁,但都未成功……东哥的婚嫁方向就成了努尔哈赤战争机器驶向的方向。最后,在1615年,东哥33岁之时,布扬古将东哥嫁给了蒙古首领蟒古尔太,一年后,东哥香消玉陨,病死在蒙古荒原。[1]
       东哥的故事不仅仅成了凄美的千古绝唱,更是为努尔哈赤讨伐大明帝国提供了无聊的借口。在努尔哈赤“伐明七大恨”里第五恨竟然是“北关老女,改嫁西虏”。从战争角度讲,这个理由确实太过牵强,可至少能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东哥在女真人心中的地位。
       说了这么多,那东哥这个让人魂不守舍的佳丽到底跟曹雪芹的小说有什么关系呢?不急,这里我们仔细品一品《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十五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秦鲸卿得趣馒头庵”中的一个片段。
       “凤姐也略坐片时,便回至净室歇息,老尼相送。此时众婆娘媳妇见无事,都陆续散了,自去歇息,跟前不过几个心腹常服侍小婢,老尼便趁机说道:‘我下有一事,要到府里求太太,先请奶奶一个示下。’凤姐因问何事。老尼道:‘阿弥陀佛!’【甲戌侧批:开口称佛,毕肖。可叹可笑!】只因当日我先在长安县内善才庵【甲戌侧批:‘才’字妙。】内出家的时节,那时有个施主姓张,是大财主。他有个女儿小名金哥,【甲戌侧批:俱从‘财’一字上发出。】那年都往我庙里来进香,不想遇见了长安府府太爷的小舅子李衙内。那李衙内一心看上,要娶金哥,打发人来求亲,不想金哥已受了原任守备的公子的聘定。张家若退亲,又怕守备不依,因此说已有了人家。谁知李公子执意不依,定要娶他女儿。张家正无计策,两处为难。不想守备家听了此信,也不管青红皂白,便来作践辱骂,说一个女孩儿许几家,偏不许退定礼,就打官司告状起来。【甲戌双行夹批:守备一闻便问,断无此理。此必是张家惧府尹之势,必先退定礼,守备方不从,或有之。此时老尼,只欲与张家完事,故将此言遮饰,以便退亲,受张家之贿也。】那张家急了,【甲戌双行夹批:如何便急了,话无头绪,可知张家理缺。此系作者巧摹老尼无头绪之语,莫认作者无头绪,正是神处奇处。摹一人,一人必到纸上活现。】只得着人上京来寻门路,赌气偏要退定礼。【甲戌侧批:如何?的是张家要与府尹攀亲!】我想如今长安节度云老爷与府上最契,可以求太太与老爷说声,打发一封书去,求云老爷和那守备说声,不怕那守备不依。若是肯行,张家连倾家孝顺,也都情愿。【甲戌双行夹批:坏极,妙极!若与府尹攀了亲,何惜张财不能再得?小人之心如此,良民遭害如此!】[2]”
       这段文字里很明显叙述了一件可有可无的事件。如果把它删掉,感觉对正文丝毫没有影响。只不过是借一个尼姑之口说出了的一件小事,而且当事人是尼姑“当日在长安县内善才庵内出家时”认识的施主,可见这件事总的来说属于尼姑爱管闲事。我想说的是,雪芹留下这段夹生文字的目的——他其实完全有理由删掉,或者说,如果没什么特殊理由的话,没道理留它下来——而曹雪芹就是借这“闲笔”来躲避文字狱,用史笔留下“叶赫老女”的故事。可以这么理解,清朝统治者(康雍乾)肯定还不至于会因为“北关老女,改嫁西虏,恨五”这个理由为他的祖先感到骄傲,至少这个理由用汉人的角度来看,是难以启齿的事。所以禁掉关于这件事的一切记载,在那个文字狱猖獗的年代是自然而然的事了。这也回答了我们另一个问题,难怪历史上几乎找不到关于“叶赫老女”的记载……
       我们来看品品《红楼梦》里的文字。被“许几家”的女孩名字竟然叫金哥!在笔者看来雪芹给这个人物取的名字有过于直露之嫌,不过也好,至少从结果上来看,还是成功的躲避了严密的文吏网,让后人读到了。“金”,顾名思义,指的是后金,女真,满洲;“哥”,点了东哥的名。连起来说就是“后金的东哥”。东哥被嫁七次,这里从艺术的角度讲就没必要把金哥也嫁七次,大体来说“神”到了就行,就很能表达这一切了。至于张家和李家,这里笔者认为没必要做太大研究,张姓李姓自古是华夏最大的姓氏,应该只是虚陪的两个姓氏。
       我们再看一下曹雪芹笔下这件事的结果,结果在十六回里。
       “那凤姐已是得了云光的回信,俱已妥协。老尼达知张家,果然那守备忍气吞声的受了前聘之物。谁知那张家父母如此爱势贪财,却养了个知义多情的女儿,【庚辰侧批:所谓‘老鸦窝里出凤凰’,此女是在十二钗之外副者。】闻得父母退了前夫,他便将一条麻绳悄悄的自缢了。那守备之子闻得金哥自缢,他也是个极多情的,遂也投河而死,不负妻义。【庚辰侧批:一双美满夫妻。】张李两家没趣,真是人财两空。这里凤姐却坐享了三千两,【庚辰侧批:如何消缴?造孽者不知,自有知者。】王夫人等连一点消息也不知道。自此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有了这样的事,便恣意的作为起来,也不消多记。【甲戌双行夹批:一段收拾过阿凤心机胆量,真与雨村是一对乱世之奸雄。后文不必细写其事,则知其乎生之作为。回首时,无怪乎其惨痛之态,使天下痴心人同来一警,或可期共入于恬然自得之乡矣。脂砚。】[3]”
       结果让人觉得有意思。用梁祝的笔法结束了金哥“一个女孩儿许几家”的故事。这让人记起东哥在努尔哈赤聘娶之时的誓死不嫁,雪芹就安排让金哥自杀,从另一个角度达到了“誓死不嫁”。历史上的东哥是格格,其父其兄的部落拥有军队,并且身处乱世,有资本当面翻脸。那投影到《红楼梦》里的金哥只是财主之女。在那个年代,资本家还没有实力和官僚抗衡,所以只能用一个符合具体处境的方式来达到自己想要的艺术效果,也真实的保留了整个事件的完整性,方便后人辨别。
       很难猜想在雪芹眼里“叶赫老女”是个什么样的女人。但可以肯定的是,至少雪芹认为她是有资格被后人记住的女人。雪芹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将她的故事写到自己的书里,和自己心爱的文字们一起保存下去,随着自己的艺术生命一起保存下去。作为一个有历史责任心的布衣汉人,或许在他心里早就泯灭掉满汉之间的区别,记录下这一渐渐远去的历史悲剧,绝不仅仅是因为一个才子对一代佳人产生的浓厚兴趣。
       在那个悲壮的年代,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传奇故事。更多的人关注的是血雨腥风的杀戮和阴险狡诈的权谋,却很少有人关注这些发生在草原上的淳朴凄美的往事。在这里,面对这样一个曾经存在过的女人,我只能肃然起敬。这是一个不甘被当作礼物的美丽女人;一个从来没有得到过爱情的美丽女人;一个敢于拒绝草原上最强悍的男人的美丽女人。岁月和仇恨苍老了她如花似月却又倔强的脸庞,同时也留下了无法磨灭的苍凉。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她的拒绝刺激了努尔哈赤极具攻击性的捕猎本能,正是这样没有一丝一毫虚伪的占有欲促使努尔哈赤成长为草原上最可怕的霸主。她的身体就像一个目标,指引着努尔哈赤统一关外。可以说,是历史跟她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注释:
       [1]张研,牛贯杰《清史十五讲》第一节
       [2]《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十五回
       [3]《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十六回
       夏昊,学生,现居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