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课文研析]诸葛亮《出师表》之美
作者:王 霞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2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出师表》内容翔实,情真意重,结构严整,说理透辟,语言质朴,情词恳切,写得有理、有力、有节、有情,在反复叮咛中责己、谏君,耿耿忠心,拳拳之情,跃然纸上,堪称表中精英,文中楷模,具有丰富的美的特质。
       第一是真挚的情感美。《出师表》以浓郁的感情统贯全篇,寓情于理,如春风细雨浸润心田,感染并教育了后主刘禅。诸葛亮是刘禅的父辈,又是刘禅的臣子,既有长幼之分,又有君臣之别。在表中如果说理过于坦率,有失君臣之礼,且有欺君之嫌;如果不反复叮咛,又有负先帝刘备托孤的厚望。基于此,诸葛亮在表中自始至终反复地称引先帝,表述知遇之恩、感激之情,以此来感动后主。作者首先深情地指出:“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这是十分令人哀痛惋惜的事情。先帝开创蜀汉大业实非易事,而巩固发展这个大业,任务就更加艰巨。如今,这个任务理所当然地落在了后主肩上。后文又不断强调:“盖追先帝之殊遇”、“是以先帝简拔”、“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深追先帝遗诏”等等。全篇仅有六百二十九个字,而称引先帝就有十三处,以此来启发后主勿忘先帝,激励其奋发向上,“亲贤臣,远小人”,有一番作为,以完成“兴复还于旧都”的大业。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缅怀先帝、激励后主的真挚感情,使刘禅深思,既动之以情,又晓之以理;既有长者的谆谆教诲,又不失君臣之礼,恰如其分地体现了诸葛亮的地位、身份。
       第二是谨严的结构美。《出师表》的三个部分层次分明,把事实与道理讲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第一部分正确分析刘备死后的天下形势,提出个人主张。首先提出当前的不利因素是:“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再说有利因素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然后从正反两个方面提出了合理化建议:“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开头部分有情况,有问题,有分析,有建议,在阐述过程中,每步都是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第二部分很随意地按上文提出治理国家的方针政策,提出了励精图治的三要素:纳谏、法治、用人。作者指出,纳谏就要时时保持“忠谏之路”畅通,就要鼓励群臣畅所欲言。法治就要不论文臣武将,皇亲国戚,还是平民百姓,都必须做到奖罚分明。关于用人,作者指出要亲贤远佞,任用贤良。为了引起后主的注意,作者又引证历史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指出:“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第三部分自叙身世与经历,以此说明先帝对自己的知遇之恩。为了不负重托,感恩图报,才安定南方,出师北伐,以兴复汉室,尽到“报先帝”、“忠陛下”的职分,真可谓“文如其人”。最后一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言有尽而意无穷,情词恳切,声泪俱下,感人肺腑。纵观全文,情与理浑然一体,水乳交融,天衣无缝,显现出谨严的结构美。
       第三是质朴的语言美。《出师表》是一篇应用文,它的语言朴实、直率。文章中没有引经据典,也不借助于华丽的词藻,而是以简洁、准确的语言,把周密的思想和一片真情,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如分析将军向宠时写道:“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以众议举宠以为督。”对一个人观察得多么周密、细致,文字表达得又是多么精当。再如“臣本布衣”一段,作者先述说自己的身世和处世态度。“臣本布衣”说明身世低微,但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争。”并且委以重任,情谊深厚,使自己感恩戴德。所以自“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正因为时刻铭记先帝之恩,所以冒着酷暑,“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去平定南方诸郡的叛乱。而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趁此良机,应乘势出师,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整段长句与短句,散句与骈句,参差变化,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有力,节奏鲜明,琅琅上口,语言千锤百炼,返璞归真,看不出丝毫斧凿的痕迹,让人经久难忘。语言可谓质朴无华,简洁生动。
       《出师表》虽是一篇应用文,但它文质兼美,还有诸多美质,此文不再论及。
       王霞,教师,现居河南驻马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