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拾贝者]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思路
作者:阮班彩

《文学教育》 2006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己主动地探索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使学习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更加注重和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和实践性,更加强调和重视学习方法的掌握,使学生学会学习,热爱学习,改变了原有的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被动学习方式。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呢?
       一、精心设计问题,激发探究学习的欲望,培养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使他们产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热切期望,并为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引导他们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自己主动地获取知识,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的学习能力。如《少年闰土》一课,我先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质疑:作品主人公既然是闰土,为什么课文题目为《故乡》?作者通过描写闰土要表达什么思想?引导学生分析闰土其实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民的一个代表人物。小说通过对闰土少年时期和成年后生活和精神变化的描写,揭示了农民在“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的折磨和封建观念的侵蚀下承受的深重灾难和人格的伤害。作者深情地希望他们走出一条新的“路”,希望他们的后辈有“新的生活”。这样,自然而然地揭示了《故乡》的主题,学生对作品的背景资料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兴趣才能得到充分激发,求异思维、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充分培养。
       二、创建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为此,我们应积极为学生创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如学习鲁迅的《故乡》,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读课文,然后将课文中的难点或疑点提出来。经仔细研读,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教师则根据教学目标,筛选出诸如“闰土前后性格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杨二嫂为何从‘豆腐西施’变为‘圆规’?”“‘我’为何两次在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的问题然后让学生以四人为一组开展讨论,找依据回答问题。这种在比较中探究学习的关键是以学生为本,以问题为中心,以讨论为交流方式,以陈述观点说出理由为要求,以强化思维为训练程序,让课堂上每一位学习者(包括教师)都成为研究者。这样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实践探索中获得了知识,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初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一篇文章的主题意蕴,是指导学生走上探究式学习的一个重要的起步阶段。例如,传统的观点都认为《古代英雄的石像》这篇童话,表达的是石块们追求平等、真实、有意义的生活的理想,同时也讽刺了像石像那样骄傲自大、脱离群众的人。但是,如果我们把那些做了台子的石块们所表达的那种不平衡的心理作为批判对象的话,我们就会对英雄石像的倒掉像那位雕刻家一样痛心不已:英雄没有了,这是一个令人沉痛的事实!在人们的生活日趋平庸化、庸俗化的社会里,在这个缺乏英雄人物的社会里,我们是不是应该为那种追求庸俗的“平等主义”的思想感到悲哀?那些作为台子的石块们丝毫没有甘当人梯的精神,总以为给别人“垫底”是受罪,这种思想与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相比,显得多么渺小和令人生厌!
       对初中生进行求异思维训练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敢于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方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想、独立个性的一种好方法。这样,让学生先逐步学会学习方法,再尝试运用学会的学习方法进行实践学习,通过持久地训练,提高了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阮班彩,女,教师,现居湖北保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