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
徐累驱车从南京来上海看双年展,随车驮来了他的《花天水地》——陈丹青称此画有“堕落之美”。一九九七年彼楷尔先生出版《呼吸》的法文版时,选了徐累的另一幅画作封面。以私人感受而言,那就是为《呼吸》画的。那时候徐累就答应送我他的作品以作纪念,这位美男子践诺而来,可说是年中大事。陈丹青称徐累的画蕴藉斯文、娴雅僻静,高贵而消极。徐累本人给我的感觉亦如此。于《花天水地》同来的还有他的新画册及陈丹青的序一写于一九九九年的《图像的寓言》。
此画已挂在我书房中,那水中白马的眼睛每日瞧着一个半慵懒半勤勉的读书写字的人。而那人则瞧着马背上的“青花”——“乖谬而优美”。
徐累离沪后,我想起另一个蕴藉斯文、娴雅僻静的人——南方有好些这样的人——王道乾先生。他辞世后,我收到他翻译的《驳圣伯夫》,扉页上是他的遗孀的笔迹:遵王道乾先生生前嘱托……我记得那个寒冷的下午,在美丽园,胡兰成旧居一墙之隔,周忱领我去拜见这位杰出的翻译家。他送我兰波《地狱的一季》,以及答应送我,彼时尚在出版社压着的普鲁斯特的犀利著作。转眼,普鲁斯特《寻找失去的时间》的新译也已经出版。在为周克希先生举办的“普鲁斯特之夜”晚会上,我们还尝了一口小玛德兰点心。
某日
马惜戈从纽约寄赠拉什迪小说《撒旦诗篇》一册。想起十多年前甘霖的同学寄自伦敦的拜伦传记。后转赠给z,以及z回赠的《飘》。这些转来转去的书籍,令人心生感慨。晚间,取出惜戈的父亲马振骋先生翻译的《要塞》来读,在《今天早晨,我修剪了我的玫瑰树一章中,圣·艾克絮佩里写道:“我想过在你心中建立朋友之爱,同时我又使你感到朋友别离之苦……看到园丁跟他的朋友交流那么幸福,偶尔我也会想根据他们的神去跟我的帝国的园丁联系。”
某日
柯丁丁着快递送来他在巴黎获奖的纪录片《盛夏的果实》,但是我的录像机已经不知去向。《耶稣受难记》,看了三次才看完全片。无言以对。
马惜戈的邮件,转述奥斯卡·王尔德1900年之前的观察:“从前是文人写作,大众阅读。今日是大众写作,无人阅读。”正在给外滩画报》写关于昆德拉小说的访谈,想起那句老话:文化总是如钟摆一样来回摆动。
某日
迈克尔·伍德的《沉默之子》。去年购自季风书店,由宝爷和老严合力举荐。回来压在书堆中,今年无意间于抽水马桶上翻开。也许书名太沉默,差点错失了。译者顾钧先生态度之诚恳,使人顿生敬意。他译道:“经验的可传达性正在减退。因此我们对自己或其他人都没有忠告可提供。”这是针对说故事的人为读者提供忠告所说的。而这故事已经是爱德华,萨义德所谓的“破碎叙事”。
这部论述西方小说的愉悦之作,以我孤寡之见,可比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潮》、马尔科姆·考利《流放者归来》、英里斯·迪克斯坦《伊甸园之门》、安东尼·伯吉斯《现代小说九十九种》、西诺里·康诺利《现代主义文学一百年》。它的优美精妙甚至使我想在这里把它抄—遍。
——一个词若有两种意义,巴特喜欢把它们同时倮持在视线之内,“仿佛一个在对另一个眨眼,而男阡哼饲的意义就在那一眨眼之间。”伍德认为,这种在字词的普通意义和特殊意义之间穿梭的观念对我们很有用。批评和理论不会对我们有话直说,就像古城看起来不会像是最新式的郊区。
生命中难以承受的不是存在,而是作为自己而存在。”
迈克尔·伍德在评论昆德拉时援引昆德拉的话。他认为有些时候,昆德拉的小说读来像是大恻、怪和半吊子的社会评论。
某日
宝爷在妈煮妙设宴。这是钱文中举荐的地儿,号称点心小吃海上第一。席间孙良赠新画册一本,所有我心仪的作品尽在其中。
张老师、林老师在外艺术,派家属出席,并携来“娱乐新闻”一则,某报选出海上三君子,在座的宝爷不幸中的。宝爷面有愠色,闷头喝酒。众人举杯,声言绝不扩散喜事。
W说明年初要去意大利出差,睡前便找出阿城的《威尼斯日记》来预热。阿老的急智是这样的,去年冬天,一日,从陈村家出来,一堆人挤在电梯里,阿城低头看了一眼,言道:这鞋不错。我说:便宜。阿城说:那就更不错。
阿城写道:“如果我们能赚到钱的话,可能是老天爷—时糊涂了……有记者问中国人何时能得诺贝尔文学奖。木心答:译文比原文好,瑞典人比中国人着急的时候……又到浮码头小饮,麻雀像鸽子一样不怕人。一个老人久久坐着,之后离开,笔直地向海里走,突然拐了一个直角沿岸边走,再用直角拐回原来的座位,立在那里想了一会儿,重新开始他的直角离开方式,步履艰难。老?醉?也许觉出一个东方人注意到他,于是开个玩笑?其实这个东方人在想,自己老了之后,能不能也拐这样漂亮的直角。
笑了半夜。
某日
丽贝卡·米德引用詹姆斯·米勒的评价,称齐泽克是从天而降的第欧根尼。齐泽克说的小故事三则:
一、电梯的门——“电梯的关门钮无法加快关门的速度,它只是给按动按钮者提供了错觉,让他们觉得自己的行为富有成效而已。”——“在精神分析的层面上揭露资本主义左右公众想象的方式。”吴亮在新疆的宾馆电梯里就质疑过,实际上,按动电梯的关门钮,电梯门是被加快关上了。
二、巡逻的士兵——前南地区的政治笑话。戒严之夜,两个土兵在街上巡逻,见不远处有—匆匆赶路的行人,—个士兵举枪撂倒了他。另一士兵不解地问,现在离十二点还差二十分钟,你怎么就把他打死了呢?土兵回答:我认识那人,他住的很远,二十分钟根本就到不了家。
三、萨迈拉之约——今天世界的热点地区,关于古代巴格达的传说。一仆人在集市上撞见死神,慌忙逃回家去,向主人告辞,逃往萨迈拉。后主人在集市上遇见死神,说了此事。死神说,我和他约了今晚在萨迈拉会面。
季广茂在评述齐泽克时写道:在马克思那里,意识形态就是“虚假意识”和“错误观念”,它源于社会角色的阶级立场:不同的人由于在经济生产中所处的位置和利益关切点不同,故而形成不同的“观念”——既包括真实观念又包括虚假观念,意识形态是特定的社会阶级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而扭曲真实的现实关系的结果,是“利令智昏”的真实写照。
类似这种时候,齐泽克的一位密友说齐泽克通常会这样说:“我倾向于认为,结论与此截然相反。”
莘庄。老沪闵路,一条老路,除了在铁路道口建了隧道和二十年前差不多,尘土飞扬,几无变化。圣特丽墅。剑桥景苑。外出寻访那些建筑工地(……一种永恒的工地状态的激情……法国人在评论让·艾什诺兹的小说时这么说),近十年来的小娱乐,一种介于幻想和现实之间的辨识活动,比幻想近,比现实远。
某日
移动后的上海音乐厅,奥地利莫扎特管弦乐团的演出,莫扎特作品244号等。奥地利式的矜持、冷漠和不耐烦——奥地利与我何来如此印象——依照流行的诠释,在莫扎特的音乐中没有这种东西。想起另一个喜欢谈论、演奏莫扎特的人——傅聪,在移动之前的这个建筑里,听过一场他的演奏会。他不断地捋着油光闪亮的额发,在差不多每一个乐句的间隙。他的新书《望七了》,倒是一个顽童式的、莫扎特式的好名字,他在此书收录的访淡中说,他在演奏时头发几乎纹丝不动。好像是他说过:贝多芬奋斗了一生所达到的地方,莫扎特生来就在那儿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音乐厅移到了的地方,看上去倒像是它该在的地方。谁知道呢?
某日
上午曹磊来电话,说是意大利镇的图纸出来了,约了晚上去他家。
继续读齐泽克。“女人是男人的征兆。为了揭示这一点,我们只要记住弗洛伊德常常被引用的那个著名的男子沙文主义的名言就够了:女人实在是令人难以忍受,是永恒麻烦的源泉,但她们依然是我们所拥有的那一种类中最好的事物;没有她们,情形会更糟。所以,如果女人不存在,男人或许会认为自己就是确实存在的女人。”
某日
天气挺暖和,能见度很高。阳光直接照到床上,寻思着以后晚上要把墨镜放在床头。下午去附近的公园,一个嗓子很好听的妇女唱歌拉手风琴,那些文革以前流行的各国歌曲。在她边上的一张椅子上闲坐,看那些高高在上的风筝和在云层中穿过的客机。如果要选我见过的世上最美的园林,那就是彼得堡郊外芬兰湾旁的夏宫。
某日
忙乱的一周。母亲打了五天点滴,病情还算稳定。天气忽然就有了冬天的意思,这样还算得上是冬天。圣诞夜前一天,郑逸文来电话邀请去《文汇报》参加中国黄酒高级论坛。算是见识了黄酒的妙处。
年前巴黎书展,曾年应加玛图片社之约来上海拍照,在成都路高架下,寒风中吴亮和我轮番被置于错综的道路之前。后在陈村家的露台上,也折腾了好—阵。总之,脸是浮肿的。曾年说,众作家被制作成大尺幅的招贴,不能设想那是什么景象。
某日
餐前去季风买了索尔·贝娄的《拉维尔斯坦》、伍迪·艾伦的《门萨的娼妓》、一本关于让—吕克·戈达的小册子、耶利内克的《钢琴教师》。最好的依然是索尔·贝娄,睿智的老顽童,如他写道的,依然“沐浴在人性之中……正如牛必须添点盐一样,有时候我也渴望身体上的接触”。他的车轱辘话式的冷嘲热讽依然如故:“他对于感情的渴望评价非常高。认为追求爱情,陷入热恋,乃是寻回你失去的另—半自我,正如阿里斯托芬所说的。只不过这句话并不是阿里斯托芬所说的,而是柏拉图在一篇演讲中说的,但被认为是阿里斯托芬所说。”在某个特殊的事例中,他笔下的主人公甚至认为:“始终如一的优良品行是一个非常孬的迹象。”
某日
前些日子,老严赠三辉图书出版之《小说稗类》一册,很是好看。作者张大春先生以小说名世,是仰慕已久的人物。但是我最先读到的,却是他为艾科的小说《福科摆》繁体中文版所写的序言。这—个人的阅读行为,可以看作是对二十个世纪以来的文学写作所发生的演变的小隐喻——小说家对文学理论的关注要稍胜于对小说的关注。一方面,小说的边界变化了,通俗地说,把小说当论文写和把论文当小说写都已经不再是罕见的事情。夸张地说,有时候它就是同一件事。一如虚构和非虚构的边界早巳变得模糊了那样。这不是新闻。这篇名为《理性和知识的狎戏》的短文,有一个耐人寻味的副题——如何重塑历史。这也可以看作是张大春小说的夫子自道。或者说,这篇精彩的文章就是《小说稗类》的微缩本。
就小说理论和作家的语言背景和时代的关系来看,这部《小说稗类》可以和以下这些著作相媲美:詹姆斯《小说的艺术》、福斯特《小说面面观》、昆德拉《小说的艺术》。相形之下,张大春就中国小说和中国文化中那些特殊元素的运用和研究,使其别具中文的韵味。
在这部著作中,所有此前的小说理论所涉及的重要问题和重要小说无一遗漏,更重要的是,这是一部充满了趣味、见识、愉悦的诚恳之作。好比有人告诉一个足球迷,罗纳尔多是如何射门的。
当然,正如张大春所说:小说绝非后出而转精、益学而渐巧,有一定向而线性的进化。相反的,小说史上不择期亦不择地而出的经典作品之间,却常出现漫长的停滞、衰退、缩减、逆变。由小说所构成的文本世界更是一片庞然的混沌。所谓“小说的体系”和“小说的理论”几乎可以被视作一矛盾语。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还是让我们听作家本人是怎么说的吧:“让我们假设此刻正面对着一个以上的小说爱好者——这种人比一般的小说读者有较世故的阅读经验,所知道的小说家也不只是常上电视、偶传绯闻或突然变成政客的那几位;他们时刻会对小说这一行感觉迷惑。这是一片非常轻盈的迷惑。”
轻盈的迷惑。这大概是阅读前最美好的体验了。
某日
整理旧杂志。想起在《夜晚的语言》卷首引用过的叶芝的诗:悲剧正是开始于荷马,而荷马正是一个瞎子。
某日
去陈忖家玩,张献和O奔在,说起《剧院魅影》,大家还是兴致盎然,防时找出正版的唱片来听,张献的思维依然如飞,他所梦想的剧场演出,在上海依然毫无踪影。翻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写作的一组诗,贴在《小众菜园》凑热闹。
某日
读北岛在《收获》上的专栏。他译帕斯捷尔纳克的《二月》末句,“痛哭形成诗章。”较之他对比的其他三位译家似乎更胜一筹。文中所引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二十年前一度是小圈子里热衷的话题。“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强度,因为感觉过程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艺术是体验对象的艺术构成的一种方式,而对象本身并不重要。”而北岛的解释更符合此地读者的阅读习惯:在日常语言的俗套中,我们对现实的感觉变得陈腐、迟钝、“自动化”,文学语言则通过对日常语言的强化、凝聚、扭曲、缩短、拉长、颠倒等手段,使日常语言陌生化,从而更新我们的习惯反应,唤起我们对事物对世界的新鲜的感知。
彼时,被涉及更多的似乎是艺术的起源问题——最初在岩洞里涂上第一笔的动力——并非基于艺术史,而是基于青年时代幻想的需要。
该文讨论的帕斯捷尔纳克的另一首诗《马堡》,诚如北岛所言,写尽了失恋引发的危机。而该诗最末一节的两句,以中文论,私心更喜爱菲野的译文。
夜莺是棋后,我倾心于夜莺。
黑夜在胜利,王和后在退却。
北岛的文章以奥尔嘉去彼列捷尔金诺寻访帕斯捷尔纳克写来,令我想起五年前的一个寒夜,对这个莫斯科郊外的著名村落的造访。莫斯科作协外联部主任奥列格,开车送我们去小说家里丘金家做客,汽车在黑夜中驶进静谧的村庄,在拐过诗人叶甫图申克的旧居之后,绕到了帕斯捷尔纳克故居的门廊前,在车灯昏暗的光线中,房舍和院落显得有些陈旧,基本上看不清奥尔嘉握别《日瓦戈医生》的作者的场景。我们没有停留,因为已经可以听见那位斯大林奖金获得者——里丘金家的凶猛猎犬的吠叫了。
弗拉基米尔·里丘金,运用俄国北方方言和古俄语写作,他的妻子农夫模样,红红的脸,纯朴如我们愿意幻想的善良农人。主人用酸黄瓜、土豆、熏肠、伏特加、鱼招待我们,那在一个子底锅里炖的鱼真是香。郑体武为我们翻译了半天,我还是没记住鱼的名字,只知道那是作家的亲戚从家乡白海捎来的。酒正酣,在谈话、翻译的间隙,我试图捕捉彼列捷尔金诺夜晚中的声音,用以镶嵌多年来俄苏文学在我心间筑起的那片宽广深厚的精神之乡。除了这儿那儿的几声犬吠,这个酝酿了无数不朽著作的村庄是寂静的。是的,我想到了爱情,不容我不想到。我就是从那苦难辽阔的文学中开始了解爱的。
那个夜晚之前的某个午夜,汽车驶经普希金和丹特士决斗的街心花园。树林在夜里显得更幽深,而我什么都看不见。那地方倒是适合在夜晚凭吊,是啊,失去爱人就像是迷失于漫漫黑夜。就像陈村代我在网上邮购的塞利纳的不朽著作《Voyage au bout de la nuit》,马振骋先生认为可以将它译作:进入漫漫黑夜的尽头。
某日
在酒店房间读索莱尔斯的《女人们》。在断断续续的阅读中,在布满了省略号的叙述中,似乎发现了作者思考的线索。他的写作被普罗旺斯大学的杜莱特教授认为严重而负面地影响了我的“法文版《呼吸》”,令我写了一本“从法文看”索莱尔斯式的小说,但愿未曾谋面的译者纳蒂娜没有替我受过。
林老师生日,晚间他在酒吧宴客。节后他要去越南拍片,—个植物学家和他的女儿及女学生的故事。导演拍过《巴尔扎克和小裁缝》,隐约记得多年前胡可丽说过,纳蒂娜的朋友是一位中国去的电影导演。林老师去电问及此事,果然。只是译《呼吸》已是多年前的往事,物是人非,两人各自东西。请林老师问候戴思杰吧。
我倒是希望像博尔赫斯论述过的——阿拉伯人不写骆驼依然是个阿拉伯人,只有旅游者才会拼命写沙漠骆驼——没有因为写了一本“现代派的法国式”小说,摇身一变成为非汉语作家。但愿这种缺乏幽默感的反讽,不会被人“翻译”为寻求汉语之美是为了抵达“法语之美”。相反的评论同样来自法国,Jerome leroy对红娟声称喜欢《呼吸》,不知道喜欢的是不是所谓的“索莱尔斯”式的“原样”。这本书,由一个出生在上海的男人用中文写成,由—个出生在巴黎的女人翻译成法文,彼时她的身边有一位出生在四川的男人,而代理此事的是一位出生在蒙特利尔的女人,最初推荐翻译此书的是一位出生在福建的男人。 事实上,事情也许简单如索莱尔斯所说:“睡觉的人翻了一个身,仅此而已。”
某日
读萨义德的回忆录《格格不入》。他的叙述或者说此书的翻译令人诧异,据说译者出自台湾,修辞与内地一般翻译相异其趣,若有古意。“贪图着无人打扰的奢侈……充满宽纵和音乐性的亲昵……保持……多重认同——大多彼此冲突——而从无安顿的意识……从四面八方笼罩而下的忧黯 (幽黯?)中救出一点东西”,其欣悦一如多年前读到纳博科夫的《说吧,回忆》。多好啊,脑海中冒出瓦雷里《海滨墓园》中的诗句:“多好的酬劳,经过了一番深思,终得以放眼远眺神明的宁静。”
某日
夜里看Jean Pierer Jennet的新片《漫长的婚约》。结尾的场面拍得感人至深。“望着他,望着他,望着他……”那个女声旁白,以—个仿佛与女主人公时而分离时而重合的声音形象,留住心间。
某日
读宇文所安《盛唐诗》,十一章:杜甫。钦佩之至。“文体创造的无比精熟,特定时代的真实个人‘历史’,仓创造性想象的自由实践,及揭露社会不平的道德萨喑。……在较深刻的文字层次上,复杂多样体现为模糊多义的句法和所指,以及极端矛盾复杂的旨意。”宇文所安的宗旨,“我们的目标不是用主要天才来界定时代,而是用那一时代的实际标准来理解其最伟大诗人。”
他对“那一时代”的诗歌及其背景的全面分析,令人叹为观止。
某日
昨日下午陈村老师来电说及张远山老师之夫人,撰文批评若干作家之陈腔滥调。临时抱佛脚,立刻捧读《慢慢微笑》,学习毛尖老师的精湛文笔及卓越见解。
某日
中午张水舟来电话,讨论《少女群像》出版事宜。晚上和张昭通电话,约了四月初去北京。在黄金城道的音像店购唱片两张,马友友演奏约翰·威廉姆斯的电影音乐,《四海兄弟》等,大师之慢板动人之极。朗朗演奏的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这个天生的演奏家,奔放、细腻、炫技。综合了殷承宗、刘诗昆、李云迪等几代演奏家的激情、克制、浪漫和感性,令—个中国爱乐者对钢琴作品的东方式演绎心驰神往。相形之下,吾辈外行在此地见到的若干弹钢琴的人倒像是在灶台上演奏。
某日
读完《拉维尔斯坦》——索尔·贝娄认为书是“定时的语言食品”。对我们既有益又有害——我的没有多少创见的看法。由于“人是这样一种造物,对于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有话说”。而此地有另一种相异其趣的传统,如苏轼的诗句:“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留诗。”或者我在五台山塔院寺文殊发塔所见的楹联:“瓶中甘露常偏酒,手中杨枝不计秋。”
天色渐亮。想起索尔·贝娄的另一部烛说《更多的人死于心碎》。那本书里的人物上火时会大叫:“我是修油表的,别拿里程表来烦我。”时隔多年,《拉维尔斯坦》的年事渐高的叙事者齐克对于“心”有了新的解释:“科学技术近来所提供的——如今人们可以到消化系统或心脏去观光。而心脏——归根结底只是—组肌肉罢了。”
某日
在罗森便利店看到今年的《书城》,立马抓来翻阅。去年岁末,风传它将停刊。在货架旁一气读完翟写田纳西·威廉斯的文章,翟称你到了新奥尔良,就是踏上了欲望号街车。文中援引剧作家在他的第一个同性恋人Kip离他而去时写的信和日记:“我会像懒散的浪花那样好好地度过余生,在大浪下打盹,并梦见交织跳、单脚旋转和不可思议的足尖站立。”一瞬间似乎对他的主题、方法和文笔的了解深了一层。
Kip是个舞蹈演员,田纳西·威廉斯写道:“如果他回来,我再也不会让他离开我。”伤痛至此,令人黯然。
令人黯然的还有年前辞世的马龙·白兰度。彼时,沪上一周刊来电希望写点什么。马龙·白兰度的表演由我们这些外行来点评,实属多余。睁大眼睛,好好享受他的演出,大概才是我们该做的事。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看得见的唯一的东西。
至于他的私生活,只是媒体在引导公众的视听。首日的消息说:他身后留下巨额债务;次日又有消息说:他的各类子女开始争夺他的遗产,诸如此类。如果媒体是有逻辑的,这就是说他的子女在争夺巨额债务。
由于可以理解的原因,国中媒体只是在“援引”外电的消息,如此,真实性是在此首先需要质疑的。我们假设得到的二手资讯都是可靠的。那么人们就必须面对这样的困境:马龙·白兰度成功塑造的众多丰富、复杂的形象,是人们热爱他的原因——如果人们不只是热爱明星的话。而如果马龙·白兰度本人是一个他所塑造的人物式的人——特立独行、复杂多变——那人们似乎无法接受。
人们究竟爱什么?从反面看,也许在公众的无意识中,从来就弥漫着惊世骇俗的意愿?就像菲利普·约翰逊在为他的建筑设计作辩护时所使用的比喻:“高级妓女有什么不好?只要她够高级。”或者如苏珊·桑塔格温婉柔情时所说的:“尊重彼此的疯狂和出错的权利。”
在现实层面上,道德“假设”是一种幻觉,是意识形态面具。
某日
在陈村的小众菜园读到毛尖老师的《宝爷的故事》,新聊斋,乃大事记,笑翻。李锐对张炜的批评和张炜的回应,非小事。哑然。
某日
廖梅携新作《琥珀》来上海,孟京辉导的新戏,她写的剧本。多年前在北京,时事公司投资排《我爱×××》,跟王朔一起去看剧组排练,她就是编剧之—。那个夜,从亚运村的韩国馆子出来,去青艺,穿过—组复杂的楼梯,仿佛在一阁楼上,剧组脚在联排。而我——毫不夸张地说,在一旁的椅子上笑得差点岔过气去。遗憾的是没见这戏公演。快十年了吧?今日的明星,那时候还是些没长开的丫头。可她看着一点没变,还是那么干脆利落。
在剧场过道里遇见陈村,脖子上挂着他自谦为“狗仔队”的高级设备,演到一半他就往外走,不知有何急事。同搬武艺一样不落,一个戏剧舞台的周星驰。莎士比亚风格的犀利台词和巴洛克式的陈词滥调穿梭往来,女主角追寻一颗被移植的心脏,算得上是当代的奇幻之旅。廖一梅的人物说:“心脏只是—个血液循环的器官。”较之索尔·贝娄“心脏只是一组肌肉罢了”还算是比较有感情。最令人喷饭的是这—句:“骗取—个骗子的感情是不道德的。”
某日
下午,M ON THE BUND,去年因《美丽线条》 (《TheLineofBeauty》)获布克奖的艾伦·霍林赫斯特(Alan Hollinghurst)访谈会,应陆灏之约前去,他的老友艾力克斯自告奋勇当译员,两边有谈瀛洲沈双坐镇,如许翻译力量,联合国开会也不过如此吧?主持访问的英方人员当面奉承获奖作家,令听众窃笑。当年阿克曼论及在北京上海晃悠的某些使领馆的文化官员,言辞更是极端:“他们根本不懂文学!”
艾伦·霍林赫斯特含蓄优雅——这部关乎同性恋的小说,作者亦是道中人——阅读作品嗓音抓人。内中关于撤切尔夫人出席舞会的段落博来阵阵掌声,听众中几对黑白配的外国同志频频妩媚微笑。作家对政客和上流社会的挖苦讽刺不遗余力,小说所涉及流亡英国之捷克女钢琴家演奏的作品,在作家的朗读之间穿插播放。窗外天气阴沉,而这下午毫不沉闷。
一个名为上海国际作家节的活动由一家法式餐厅操办——此乃香港国际作家节的衍生活动,令上海的生活滋味多样。几年前写的小说《
镜花缘》,开篇场景即是M ON THE BUND,一则人物病态、感情节制的声色故事,与当下乐呵呵的世风格格不入。午后嘈杂的人声令室内少了几分夜间灯火下的妖娆靡丽。外滩,如我在别处写道:“……上海的标志、心脏和边缘……这是一个令我有一丝诧异的地方,它是这座城市的形象和象征,但又是如此地外在于它,仿佛悬挂在体外的心脏,在某处支配着这个城市的生活、经验和想象……”
某日
李辉夫妇来上海,陈村呼朋引类,在家宴客。吴斐待客细心妥帖,水果菜肴、花卉盆栽,乃饕餮之夜。李辉赠他的新书随笔集《走进别人的花园》,所收作品与他的历史研究不同,别有一番风景。众人纷说时下风靡一时的《宝爷故事》。想起日前读到朱利安,巴恩斯所著《福楼拜的鹦鹉》的引言:“当你给一个朋友写传记的时候,你必须写得仿佛你是在报复他似的。(福楼拜)”另有译家撰文,声言“报复他”应该译成“为他报仇”。
朱利安·巴恩斯为福楼拜编制的年表中,一八五七年—栏最值得码字的人玩味:“……作品是像金字塔那样建造出来的……而这一切都不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它就是那样屹立在沙漠里……豺狼在它的底座下撒尿,中产阶级则爬到它的顶巅之上。”
该书的译者汤永宽先生,声带手术之后,艰难的依靠仪器辅助发声。老先生多年前赠我的译作《四个四重奏》,一直在手边,艾略特那深情内敛的诗句,我一念起曹小磊就要发笑。
“那无所依附的眷恋,有可能被看作是无所眷恋。”
T.S.艾略特这部不朽诗篇的另一个中译者裘小龙,这个下午正坐在昨日布克奖得主坐的位置上,和陆灏—起作关于“现代上海文学”的演讲。在裘小龙那销往世界各地的侦探小说里——根据宝爷的书评——上海的警察办案时,兜里就揣着艾略特的诗集。
某日
下午,《上海一周》的吕正带着摄影师来拍摄作家书房。
坊间盛传陈丹青辞去清华教职一事,真伪莫辨。虽然个中原委在他抨击美术院校招生制度的长文中表露无遗。也许,他所分辨的正如他力荐的以赛亚·柏林在《现实感》中论述过的:“区分真正的山峰与状如山峰的云、真正的棕榈清泉与沙漠里的海市蜃楼、一个时代或文化真实的特点与想象的重构、可以在特定时期内实现的实际方案与也许能在别的而不是在所讨论的社会和时代里实现的方案。”
某日
中午在msn上撞见王佳彦,约了去看西班牙影展之《旋转木马》。多年来借光盘消磨时间,摸黑进入电影院的愉悦已是遥远的经验。王佳彦开玩笑说,影城票房不好我等要负一定责任。
听不懂西班牙语越发觉得它悦耳宜人,但是临时配置的字幕小得令我绝望。影片精雕细刻,节奏舒缓,一百五十分钟的放映令观众小半退场。片中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马德里人有言:“如果你为长枪党而失去双腿将蒙受耻辱,如果你为其对立面失去双腿将获得荣誉,比较难办的是,你的一条腿因长枪党而失去,另一条腿失之于相反的一方。”(大意)呵呵,意味深长啊。
责任编辑 宁 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