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智]政治家们的着装秀
作者:诸葛漪

《青年文摘(彩版)》 2008年 第1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名人政要们的穿戴不仅影响到时尚潮流,更是一种有效的政治工具。本杰明·富兰克林曾忠告说:“为自己而吃,为别人而穿。”
       对政治家而言,穿着是绝对不能疏忽的方面。如果想成为大众支持的政治明星,就要通过着装来表达自己,通过着装的颜色传达政治信息。
       穿着等于支持率
       有人夸张地说,奥巴马之所以能够在超级星期二后,一口气夺下11个州的胜利,是因为其俊朗时尚的外表能够通杀20~40岁间的所有女性选民。
       这位46岁的黑人政治家曾和他的妻子米歇尔被多个杂志评为“最佳着装人士”。他在参加脱口秀节目“晚间秀”时,用黑色代替中规中矩的深蓝色,以黑色单排扣西服配上标准的白色衬衫,再衬上一条2.5英寸宽的浅蓝领带(以今天的标准,连3英寸宽的领带都被视为太窄)。这身穿着赢得了主持人大卫·雷特曼发自内心的赞许。“你穿了一套极品西服,那真是一套有候选人资格的西服啊。”当天出席同一个节目的好莱坞影后哈利·贝瑞一个劲地点头:“我喜欢这套西服。我还会给他的衣服投票。”
       奥巴马的衣服总是契合男装潮流——修身西服和锥形领带,呈现出一种具有迷惑性的简单式样,没有上身口袋里折叠的手帕,没有袖口浮华的链扣,没有领夹或双色衬衫,没有绚丽的领带图案,只有上档次的品位。《人物》杂志夸奖他穿泳裤都比对手好看。
       在美国政界,红色套装据说已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惯例,因为红色象征权势,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在一片单调的“灰蓝”色系中能脱颖而出,因此备受女强人的青睐。克林顿政府时的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也以喜欢穿红色套裙著称。她和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一样钟爱珍珠,她们都坚信珍珠能衬托女性的庄重。
       但不同的是,奥尔布赖特还有一套自己的“胸针哲学”。当她和伊拉克外长阿齐兹会面时,就戴着一枚蛇形胸针。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会面时,她佩戴的胸针换成了一枚象征美国权威的雄鹰。她每次出使中东地区,通常会戴着象征和平的金色鸽子,或“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山羊造型的胸针。她在会见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时,佩戴的是美国国旗的胸针。在欢乐的场合。她会戴个热气球胸针,有时为表达诚意还会搭配小天使胸针。尽管奥尔布赖特佩戴的胸针多属于模仿型的设计产品,但其中蕴含的哲理及外交语言不言自明。
       奥尔布赖特的继任者国务卿赖斯更爱美,她的办公室里有两面落地镜,好随时关注自己的仪容。不俗的衣着品位使她获得了2001年《时尚》杂志年度最佳服饰奖。赖斯喜欢著名设计师设计的昂贵服装,她还是个“鞋痴”,热衷于收集高跟鞋。
       英国政治家的领带
       布朗担任财政大臣十年,一直对红色领带情有独钟。在成为英国首相当天,他系一条红色领带离开财政部,却在晚些时候换上了一条浅蓝色领带站在唐宁街十号门口挥手致意。英国格拉斯哥机场遭遇“汽车爆炸”恐怖袭击,布朗随后换下紫色领带,转而戴上了一条深蓝色领带发表讲话。因此媒体猜测,布朗凡是遇上历史性转变的时刻,总要换上一条蓝色领带。其中,浅蓝是布朗的最爱,深蓝居其次。即使哪天布朗选择了一条黑色领带,也必定少不了蓝色条纹分布其间。
       英国保守党领袖卡梅伦经常系着自己招牌式的绿色领带,脚穿系着绿色鞋带的运动鞋,以彰显自己的环保观念。在英国《GQ》杂志评选中,戴维·卡梅伦荣登2007年度“英国最佳着装男士”的第二名,仅次于新任007丹尼尔·克雷格。卡梅伦喜欢穿剪裁得体的西装,白色衬衫搭配领带。衣领既不僵硬也不太松垮,领带既不宽大也不过窄。他的穿衣风格是既不想引人注意也不想令人不愉快,就像他的政策一样。《GQ》杂志在评价这位喜欢穿匡威运动鞋的保守党领袖时称,卡梅伦是“一位深知外表和语言具有同样重要性的政治家”。
       法国总统爱意大利名牌
       法国总统萨科齐非常讲究衣着,但显然他和拿破仑一样受到身高的“困扰”。萨科齐身高约1.65米,比身高约1.69米的拿破仑还矮,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个子最矮的领导,因此萨科齐强调“向外扩而不是向上扩”,为此他所做的就是衣服上用非常大的垫肩。
       他想传达的明确信息是:“我也许不高,但我很宽厚。”尽管名模妻子站在身边比他还高,但却不会让人觉得他就被比下去了。《名利场》杂志更把他评选为2007年度“全球最佳衣着人士”。
       有趣的是,作为时尚之国的领袖,萨科齐最爱的品牌并不是法国国货,而是意大利品牌Prada。在总统就职仪式上,萨科齐选择了Prada单排三扣深蓝色西装,郑重地扣上了中间那粒纽扣。萨科齐出席正式场合非常注重细节,他很少选择一粒扣西装,更偏爱单排二粒扣或单排三粒扣西装,完全不会犯将扣子全扣上的土气错误,他经常潇洒地不扣扣子,步履轻松地朝人群挥手。
       汪新才 摘自2008年5月30《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