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幕后]必须上学,但不准读书
作者:长 平

《青年文摘(彩版)》 2007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泰戈尔说:“我们误读了世界,反而说它欺骗了我们。”而有一组报道“中国人误读的世界”,其中一个误读是“美国学生都很轻松”。但据我在美国粗略的观察,美国学生的书包绝非我们想象的那样空空荡荡,而是相当地沉重,一些大学校园里的学生甚至用上了拉杆箱包。
       不过,就中小学生而言,“书包沉重”这个充满怨气的词应该归中国专有。为什么呢?因为在美国,第一,很少有人强令学生读什么书;第二,学生书包里装的是真正的书——除了教材之外,还有各种各样传统的经典作品和刚刚出版的新书。
       而我们的学校,从来都是强令只读教材。严格地说,教材其实不是书,只是一个导读材料。只让学生读这个材料是非常滑稽的事,就好比我们去旅游,只允许听导游讲解而不允许看风景一样。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学校不是读书的地方,而是禁止读书的地方。
       肯定有老师会觉得委屈,说自己从来都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没错,的确如此……且慢,听听,在他的话里,在广为接受的正统观念中,真正的书都成了“课外读物”,俗称“闲书”是也。
       因此,我所谓的强令,有时是直接的,有时是间接的。
       在我上学的年代,课外读物常常被明令禁止,带到课堂上随时可能遭到没收,粗暴的老师甚至会当场撕毁。现在的老师文明多了,他们用教材和练习题挤占了学生全部的时间。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间接的强令从三个方面发生作用:一是从观念上让你觉得读真正的书是不务正业,受人鄙视,甚至该遭体罚;二是不给你读书的时间,让那些书从你的生活中消失;三是通过教材和练习题让你对读书感到厌烦,就算真正的书摆在眼前你也不想碰它。
       为什么导游要喋喋不休地说到游客呕吐,却不让他们去看真正的风景呢?因为他们害怕游客看见了风景,就知道了真相;知道了真相,就再也不相信他们的讲解了。
       所以,在决定人生命运的各种考试里,真正的书里怎样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统一教材里怎样说,是出题人的标准答案里怎样说。这正如导游说,醉翁之意全在酒,不在山水之间也。
       看起来,一个人要读书,最好的选择就是不上学。但一个孩子不可能独自长成社会人。从法律上说,不上学是被禁止的——《义务教育法》中规定适龄儿童必须“上学”,而不是“读书”。
       最近有一位小学老师提出,不想当特级教师的教师才是好教师。他的醒悟,是学校的悲哀,却是社会的幸运。因为那些特级教师,往往颠倒了泰戈尔的话,令事实成为:学校欺骗了我们,反而说我们误读了它。
       邵健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