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也文学]不说谎的世界/60等于8?
作者:马尚龙 那家伦

《青年文摘(彩版)》 2006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不说谎的世界
       □文/马尚龙
       据说有这样一个调查:英国有1/4的人说过谎,说不定在另外3/4的人中间,还有人谎称自己没有说过谎。
       说谎多了,诚信差了,识别谎言的机器陆续被发明登场。比如测谎的手机,据说它能够通过侦测声音的震荡程度,来判断说话的人是否是在说谎,有80%的准确率。据说,这东西有两种测谎方式,第一种是侦测手机中的声音,另一种是直接侦测普通的对话。
       这东西好啊,情侣之间的一声“我爱你”,再也不必担心是真是假;生意之间是诚意还是欺诈,边应酬边打打手机,就可一目了然;还有朋友之间,总之,反正是用得了人际关系的场合,只要是可以携带手机,那么世界就是一片清澈,民风想不纯朴也难。
       还犹豫什么,赶紧托人带一个吧。但是谁需要?谁敢说自己需要?带着一个测谎手机去约会,男朋友见了不仅不怕,还先下手为强:你为什么要用这种手机,你不相信我!?女孩子当然支吾着搪塞,还没有来得及测出对方的真情假意,自己就已露出一脸说谎者的尴尬,测谎反被测谎误。
       虽然这是搞笑式的推理,但也说明了这种东西大家无法使用,也说明了大家其实并不需要它,尽管它很先进。这就像足球比赛上的裁判,虽然电子裁判的水平早已获得公认,但足球界一直拒绝它,而宁可让传统的人在饱受抨击中继续吹哨子,因为人吹哨子有人吹哨子的乐趣,人吹哨子可以引发争执、辩解、误判,只有这样才能维持住足球的趣味。
       世界需要趣味,需要像下棋一样地去捉摸人际关系;世界也需要悬念,所有的事情不能从一开始就像一盆清水一样,没有变化;世界还需要私密,每个人的心底总有一个密码箱,生带来死带去,什么钥匙都无济于事—却能被一个测谎手机轻巧地打开。
       谎言没有了,最受伤的却不是谎言,而是实话—当谎言绝迹的时候,这世界,就无所谓什么是实话了—连实话都没有了。
       谎言当然是令人痛恨的,就像老鼠一样,痛恨它却灭绝不了它。美国有科学家得出结论,有着撒谎习惯的人,尤其是那些擅长撒谎的人,在大脑中有更多的撒谎的“配线”,这样他们就能够更快地决定是否要撒谎、或者是怎样撒谎—这下就完了,从好里说,人家是天才,从坏里说,人家还是生理问题,还得照顾他。心理学家解释道:“懂得在适当的时候撒谎或扭曲事实,是待人接物的技巧。”—这下更完了,还是技巧呢,先天缺少人家的撒谎的配线,后天又缺乏待人接物的技巧,见人都矮三分。突然就有高人边教训边安慰道:真傻呀,这种发现,本来就是谎言,怎么就信了呢?
       (李洪娟摘自2005年11月20日《新闻晨报》,张敏杰图)
       60等于8?
       □文/那家伦
       如果有人对你说:一个活了60岁的人,其实他仅仅只生活了8个年头,这会不会让你大吃一惊?
       然而,这是真的。
       一位科学家做过这样的计算:一个60岁的人,除去20年的睡眠时间,以及打扮着装、上下班、文娱活动等时间,上帝只给你8年零285天做有用的事情了。
       时间残酷而紧迫地挤压着我们的生命。
       我们拥有时间。但是,我们不可把握它,只能感知它。
       因此,聪明的人,极为注重从事工作的时间的质量。哲学家赛纳卡最先理解了时间的价值。他想驯服时间,了解它的本质,给时间戴上笼头:“对自己的每一笔支出都要记账。我不能说我一点也没有浪费,但我总是心中有数,我浪费了多少,是怎么浪费的,为什么浪费的。”
       幸福的人是不看表的,反过来说,不看表的人是幸福的。
       但是,昆虫学家亚历山大就自愿地担当起“看表”的苦差事。从1916年开始,25岁的他便实行一种“时间统计法”,每天都核算自己的时间,一天一小结,每月一大结,年终一总结,直到1972年他去世那一天,56年如一日,从不间断。正是时间,使他取得丰硕成果,发表了70多部著作,写了12500张打字稿的论文和专著。
       (周紫英摘自2006年4月10日《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