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思想着]粮食店里看东风等4则
作者:佚名

《青年文摘(彩版)》 2005年 第1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粮食店里看东风
       本市石门路第一粮店内面粉包如山积,黑板上写着:“今年小麦丰收,本店面粉充分供应。”这情景,在目前的上海,已经是普遍的情形了。
       可是,在解放前生活过来的人,就知道这件事的意义是多么的不平凡。那时候,在反动统治下,农村破产,上海的粮食不足,反动派不得不乞求于“美援”。美国小麦和美国面粉控制了上海市场,面粉价格一日数涨。1948年9月,上海的面粉店甚至每日只能配到20包,同年10月中旬,南京有269家面粉店因配不到面粉而宣告停业。那时候人民的日子真不好过。美帝国主义则大吹大擂,自称小麦产量世界第一,他们靠了这张“王牌”,实行他们的经济侵略,“美援”不过是侵略的一个代名词。
       现在劳动人民掌握了政权,五亿农民大跃进的积极性,完全改变了这个局面,粮食年年增产,大大超过解放以前的最高年产量。小麦今年总产量达到了779亿斤,比今年也是丰收的美国超过了40多亿斤,使美国那张“王牌”站不住脚;也证明了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远远超过资本主义。
       真情
       就是判我一百年徒刑
       我还要说伟大领袖毛主席好
       这是几个煤矿工人闲扯时
       从心窝里掏出来的话语
       这是全球最底层的声音
       这是生活最深处的歌颂
       这是领袖和人民不容分割的真情
       相对于仙山琼阁的诽谤
       相对于精英权威的歪曲
       相对于叛徒走狗的攻击
       人民的声音是多么客观公正
       人民的真情就是历史的评定
       车间点评:目前我对作者的具体情况一无所知,但好诗的标准是什么,我想不用多说了,震惊!
       (2005年4月2日工人诗歌联盟)
       磨刀工人之歌
       编者按:一个近五十岁的老年磨刀工人沈川其,写了生平第一首热情奔放、具有高度共产主义思想风格的好诗。这给迷信只有“诗人才能写诗”的人当头打了一棒。我们“磨刀工人之歌”的作者三年前是个目不识丁的老粗,而今天,他学了文化以后,第一次写诗就写出了“磨刀工人之歌”这样的好诗来了。
       马达轰鸣,砂轮飞旋,
       一把把用钝了的车刀呵,
       又磨得明快雪亮。
       在战场上飞舞吧!
       让青红色的铁屑,
       像天女散花一样。
       马达轰鸣,砂轮飞旋,
       我终日守在磨刀车旁,
       我这“一天等于二十年”的飞腾时代里,
       献出我全部的力量。
       要车刀像“干将莫邪”那样削铁如泥,
       要车刀像坚硬的钻石一样。
       马达轰鸣,砂轮飞旋,
       我怀着一个愿望:
       从我手中出去的刀儿,
       在车工手里如听话的乖孩子一样。
       当机床上飘扬着优胜红旗的时候,
       我心中的欢乐呵,
       从那里才得到分享!
       (1958年9月2日《新民晚报》)
       进口美国小麦不会
       损害中国农民的利益
       中国小麦生产成本几乎是国际市场价格的一倍。原因有两点:第一,种植小麦需要的劳动力不多,中国农民很难发挥劳动力优势;另一方面,土地资源短缺,土地的机会成本较高,自然抬高了小麦的生产成本。第二,由于中国的国情地少人多,在农村家庭责任制之下,大规模使用农业机械的困难很多。而美国地多人少,中西部地区土地平整,便于实现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其单位小麦生产成本就比较低。在种植小麦上,中国农民并不具有比较优势。拿有限的土地资源生产小麦不合算,中国应当运用丰富的农村劳动力在腾出来的土地上改种经济作物,这些经济作物不仅产值较高,还可以解决许多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因此,扩大小麦的进口量对中国农民是非常有利的事情。
        (2005年10月中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