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社会]像英雄一样出征
作者:格 林

《青年文摘(绿版)》 2008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他们似耀眼的闪电,注定在这个夏天最受国人关注……
       刘翔:给自己这半年打60分
       结束了并不顺利的美国拉练,刘翔师徒在北京开始了备战奥运会的最后冲刺。此前举行的中国田径公开赛和美国尤金大奖赛,刘翔都出现了抢跑。最近一个多月,“飞人”很重要的一项训练就是“听枪”,练习起跑。
       近来古巴小将罗伯斯势头很猛,甚至打破了此前刘翔保持的世界纪录。刘翔却始终面带微笑,并不在乎外界压力,“其实在我心里根本就没把奥运会太放在心上,对我们运动员而言,这只是另一场比赛罢了。”
       对于缺少亮点的上半年表现,“飞人”说:“我给自己这半年打60分”。 教练孙海平也有自己的看法,“我现在也给他打60分,但是分数以后会变化的”。
       姚明:像男人一样去战斗
       早前处于疗伤恢复中的姚明,为四川地震募款和成立基金会花了不少时间。6月26日,他在北京万豪酒店召开备战奥运新闻发布会。姚明说:“我们要争取进前四。”此前,外电揣测:“由于北京奥运会对中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个大个子心中已经开始有了无比巨大的压力。”对此,姚明解释说:“压力是有,但一场伟大的比赛之所以称得上伟大,就是因为它同时具有巨大的荣誉和巨大的压力。你不能说,我只要荣誉,不要压力吧。所以,我会尽力去享受这一切。”
       7月7日,结束了与澳大利亚明星队热身赛的中国男篮返回北京,姚明也重新加入到全队合练。体能训练师法尔松说:“状态只能通过比赛来调整,一开始他会觉得非常累,肌肉酸疼。经过比赛刺激后,他的身体状况会反弹上升,这是一个波峰连着波谷的递进式发展。我们对他的恢复进展很满意。”在斯坦科维奇杯上姚明已经正式登场,虽然状态有所起伏,但健康的姚明对中国队来说意义重大。
       杜丽:享受比赛的感觉
       北京奥运会第一天共产生7枚金牌,杜丽作为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气步枪冠军,自然成为奥运首金的有力争夺者。她与队友、世锦赛冠军赵颖慧,是中国在这个项目上夺金的双保险。
       2005年、2006年,杜丽两次在世界杯总决赛中折桂;2006年7月,她又收获了自己第一枚世锦赛金牌,实现了“大满贯”。雅典奥运会后,她在历次国际大赛上的总成绩都保持在501环以上,还曾在世界杯总决赛资格赛中打出了400环的好成绩,平了世界纪录。
       “平静面对比赛,享受挑战和刺激的过程。”杜丽说,“有很多人问我是否能获得首金,其实在本土作战压力真的很大,但这样的机会也非常难得,现在我倒是很享受这种感觉”。
       谭雪:剑侠新传
       4年前的雅典奥运会,谭雪在决赛中不敌美国名将萨格尼斯,一下子哭得像个孩子。因为赛前主要研究的对手是雅各布森,谭雪并不了解决赛对手萨格尼斯,最终同金牌擦肩而过。
       这不是谭雪第一次流泪,小时首次参加全国比赛,谭雪就因为获得第三名而哭过鼻子。谭雪有自己的逻辑,“眼泪不是懦弱的表现,而是一个运动员不服输,一种向上的精神。”
       很快,她从阴影中走了出来。“击剑已经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谭雪看了看柜子里那块雅典奥运会银牌说,“这枚银牌只是起点,北京奥运会我会再来!”
       王皓:国球新领军
       雅典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韩国人柳承敏每打出一个好球,就攥紧拳头,怒目圆睁,嘶吼一声。结果,4比2,柳承敏一战成名,王皓却成了“中国乒乓球队唯一在奥运会男单决赛输球的人”。
       失守的战士难回乡,雅典归来后的几年,用卧薪尝胆来形容王皓并不过分。2006年多哈亚运会,王皓在半决赛中击败柳承敏,并最终战胜队内老大马琳夺冠。2007年,他再次战胜柳承敏,拿下生平第一个男单个人世界杯冠军。人们把他与王励勤、马琳一起,称为中国男乒“三驾马车”。
       “想做第一,敢做第一,能做第一,”这是王皓对自己的新期许。他说:“希望能够在北京奥运会上把2004年失去的金牌重新夺回来。如果真的碰到柳承敏,自己赢的感觉会更强烈,因为这可能是老天再次给我的一个机会。”
       郭晶晶:期待第四次盛放
       27岁的郭晶晶马上就要迎来她的第四次奥运会。走板技术、空中姿态、临场应变能力、比赛经验、心理状态,都是这位中国“跳水一姐”屡战屡胜的关键。虽然在年初的跳水世界杯上负于师妹吴敏霞,又在5月的国际泳联跳水系列赛预赛中意外失手,都不足以影响郭晶晶的实力。她仍是中国跳水队的“定海神针”,是冲击北京奥运会女子3米板金牌的最大热门。
       身处风口浪尖,郭晶晶却始终平和、淡然。她说,“这是我第四次参加奥运会了,路已经铺好了,为什么我不去好好拼呢?”
       林丹:“超级丹”的新考验
       雅典奥运会前,林丹就是中国羽毛球男队的绝对主力,世界排名第一。雅典奥运会首场比赛,对手是新加坡的苏西洛,大家以为是个过场,结果却是林丹0比2被淘汰。
       “我是大满贯冠军,而他只是世界冠军,我们根本不在同一层次,”雅典奥运会冠军、印尼羽毛球运动员陶菲克“口吐狂言”。在8月的北京,如果仍然不能夺冠,陶菲克的挑衅就只能成为林丹永远的痛了。
       林丹倔犟、不服输的个性,让他拥有了睥睨群雄的霸气。2008年5月18日,他与队友拿下汤姆斯杯。4年前,林丹说自己的梦想就是拿奥运冠军;4年后的今天,他说如果能与女友谢杏芳同时夺冠,“那就是一个大团圆的结局”。
       邹市明:游击战士
       邹市明的拳风颇有古代的侠客风范。与东欧、美国的拳手不同,他绵里藏针。邹市明所在的48公斤级是奥运会男子拳击的最小级别,也是最灵活的级别。在同级别拳手中,邹市明的速度令人惊叹。不止一次,对手向教练抱怨看不清邹市明的出拳路线。现在,国际拳坛戏称邹市明的打法是“海盗式打法”、“自行车式打法”。
       “其实压根儿没那么玄乎,”邹市明笑着解释,“我小时候个子小,人瘦,所以拼命先学怎么不被对方打到。我更愿意形容自己是‘游击拳法’:打完就跑,跑完以后,等敌人撤退,我再打回来。”
       赵蕊蕊:并非玻璃美女
       1430天,这是赵蕊蕊离开中国女排疗伤的时间。4年前的漳州,赵蕊蕊在冲击雅典奥运会的最后时刻倒下,而赛场上两分钟的短暂亮相,也成了她留给球迷们“最后”的记忆;4年后的福州,赵蕊蕊在备战北京奥运会的最后时刻又站了起来。
       “我现在还没有考虑新人带来的压力,我的压力都来自伤病,”赵蕊蕊说。7月,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上,中国女排遭遇连败。输给美国队后,她伤心得掉下眼泪。主教练陈忠和不改初衷,“女排奥运会的目标没有改变,那就是进前三、升国旗、奏国歌。”
       郑洁:告诉世界什么是坚强无畏
       2008年6月底,英国温布尔登的绿草地,第一次成了中国人的快意江湖。黄肤黑发的郑洁在青翠的草地上格外醒目;她身高仅1米63,在身高体壮的欧美选手面前,显得格外瘦小;她刚从伤病中复出,脚踝上还缠着保护装备;她世界排名极后,却连续击败了世界排名第1、第15、第22的选手,缔造了温网神话……她是第一个闯进大满贯单打比赛四强的中国人,也是温网历史上唯一一个凭借外卡进入半决赛的选手。
       世界媒体沸腾了,而郑洁一如既往地低调。她说,“我不像对手有很好的身体条件,所以只能靠快、巧来取胜。更重要的是,我有不输给任何人的求胜欲望”。赛后,郑洁慨然宣布,她将捐出此次温网比赛的全部个人奖金,用于帮助受震灾的四川家乡人民重建家园。
       北京奥运会上,郑洁将与晏紫一起,向女子网球双打金牌发起冲击。
       (本刊特约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