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7月13日,莫斯科。面对即将投票的国际奥委会委员,何振梁说:“无论你们今天做出怎样的选择都将载入史册,但是只有一种决定可以创造历史。”
践诺
2001年1月,当时的北京奥申委向国际奥委会递交了北京《申办报告》。它是北京的承诺,也是中国政府和13亿中国人民的郑重承诺。
一诺千金。兑现承诺,是国际社会的希望,国际奥委会的要求,也是一个城市和国家自信、诚信和实力的体现。时至今日,国际社会最为关注、与赛事和运动员密不可分的几项指标都已达标:
交通:奥运会期间因采取机动车单双号上路、封存部分公务车、推行奥运专用道等措施,交通会更顺畅,将能够达到“运动员住地到比赛地点均可在30分钟内抵达”的承诺。
环保:7项绿化美化指标全部达到,北京空气质量指标在奥运会期间预计能够达到规定标准。
场馆:37座奥运场馆全部竣工并已接受测试赛检验,45个京内练习馆都已竣工,“鸟巢”、“水立方”等科技含量高,功能先进。
市场开发:超出预期收入,国际奥委会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
奥运村:可随时入住。
此外,星级宾馆饭店数量、床位数远超出计划,比赛门票价格比原计划降低,医疗卫生服务达到标准,“无烟奥运”开始在北京实施,媒体采访所需的软硬件都得到满足,残疾人奥运会所需的专用设施都已到位……
7月8日,国际奥委会北京奥运会协调委员会主席维尔布鲁根说:“这座城市的准备工作令人惊奇地已全部完成。高质量的场馆,详细的赛事计划,为未来盛会的举办打造了一种黄金级别的规格。主办方实现了他们的承诺,国际奥委会对此深信不疑。”
展示
奥运会不仅是体育运动的盛会,也是东道主文化博览会。在奥运筹办中,北京力争通过奥运舞台,向世人展示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展示北京与现代化并存的古都风貌,展示中国人的热情好客和开阔的胸襟。
从2002年开始,北京市文物局在旧城区内对四合院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如今,进行挂牌保护的四合院已达658处。奥运场馆建设没让一处地面文物建筑受到破坏,一些场馆还专门为保护地面文物而进行了避让。
在北京奥运会MPC(主新闻中心)里的墙壁上,颜真卿的楷书、张旭的狂草……印制在几块拼接而成的木板上,使得整幅书法作品充满灵动之感。从地下一层至地上二层,主新闻中心的三层景观分别按照《
诗经》中“风、雅、颂”的主题设计而成。多姿多彩的中国文化元素尽显无遗。
开放
中国成功申办奥运会,是改革开放的结果,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结果,更是中国越来越多融入国际社会并被认可的结果。开放办奥运,按照国际惯例和奥运规则办奥运,是我们的承诺,也是国际社会的期待。
筹办奥运会的过程,是中国进一步开放的过程。7年中,中国加入了WTO;修改了对境外媒体的管理规定;政府信息更加公开透明……“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表达了中国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表达出接纳这一西方文明产物的胸襟和自信。中国以大国气度面对世界。
100年前,《天津青年》杂志撰文提出了三个问题:中国何时能派一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能派一支运动队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能办一届奥运会?100年后,中国对这三个“世纪考问”给出了完满的答案。
7年前,在国际奥委会对北京的评估报告中,有一句独特而从未用过的评语:北京举办奥运会,将给中国和世界体育运动留下独一无二的遗产。今天,北京和中国用7年的诚意、执著和努力兑现承诺,向全世界呈现了这份“独一无二”的遗产。
(王芳摘自2008年7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