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社会]中国能占领多少“知识领土”
作者:方 承

《青年文摘(绿版)》 2006年 第07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知识领土不是按照国家主权划分,而是依据知识创造的先占性和市场占领的范围来确定。知识创造的先占权也被称为知识产权,知识占领的市场范围被称为“知识领土”。一个国家如果在知识方面没有创造,或者在时间上落后,那么无论这个国家主权领土的面积多么辽阔,人口多么众多,也不能拥有知识领土。
       中国的科学技术史如果不是由中国人来写,而只是剑桥大学的李约瑟教授写,那么中国人就不拥有这个知识领土,因为这部分知识领土的权利只属于英国人。如果我们自己不研究敦煌,而日本人的研究比我们更深更广的话,那么也会出现“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的知识领土转移现象。
       全球知识领土面积最大的,大概要属美国人比尔·盖茨。他的“视窗”覆盖了使用计算机的所有人类,还有权要求所有国家法院的法官们作为“国防军”,维护他的知识领土。
       知识领土不是天赐的,也不可能白白赠送,它是脑力劳动开拓的。知识领土被拓荒出来后,就被创造者终生拥有。即使他过世,他的后人依然可继承这部分领土。如果我们的大脑不创新,我们就不拥有知识领土。如果我们仅满足于传播知识、讲授知识,也不会拥有任何知识领土。
       知识领土不负责实现正义,也不保证公平,这里只属于丛林竞争中的胜者。但是,知识领土又是一块相对的净土,因为这里不接受剽窃者,不接受欺骗者,也不接受失败者。
       如果大学不创造知识,如果大学教授不创造思想,如果学生不发奋,那我们就没有属于自己的知识领土。我们在世界知识之林,就会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我们只能在人家的知识领土上漂流度日。
       如果企业不发明新技术,实验室不申请新专利,工程师搞不出新技术成果,我们就如同无家可归者:在人家仪器设备的屋檐下过夜,捡人家发明吃剩的残羹剩饭充饥,用人家技术穿烂的旧衣御寒,套人家换代产品丢弃的烂鞋跛行。即使这样,我们也无法长期生存,因为人家的卧榻之侧,容不得我们安睡。
       我们伟大的祖先,如果不是在知识丛林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获得四大发明,如果没有先秦诸子百家在思想乐园中的“语不惊人死不休”,如果也没有《孙子兵法》的神来之笔,没有《清明上河图》中的鬼墨神工,如果这一切都没有被创造,我们今天还有什么脸面,面对世界说我们是中国人?如果我们今世不创造知识、不贡献思想、不丰富文化,我们将忍看子孙后代在人家的知识领土上沦为“无国籍人”,忍痛让自己的后人在知识产权代表的财富面前再做“无产者”。
       由于认知的能力有局限,我们必须顾及未来。昨天,我们依靠改革和开放取得了成功;今天,我们要依靠创意、创造和创新,才能取得新的成功。因为我们已经让出了巨大的市场和良田,付出了众多廉价劳力的血汗,我们的生态环境承受了发展的巨大代价。我们已经没有更多的耕地、淡水、空气可以牺牲了,也不能再如此廉价地支付我们的劳力了。最后,能够一搏的力量,是我们创新的智力。
       如果我们头脑还清醒,理性还健全,如果我们还顾及子孙,那从现在起,就应将创新能力作为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最宝贵的财富和最必要的条件。那我们从现在起,就要写文章必有新意,讲话必有新内容,做事必有新方法,研究必有新发现,管理体制必有新调整,生产必有新技术,产品必有新工艺,观察必有新角度,思想必有新发展,理论必有新建树。
       
       (郁如摘自2006年5月16日、19日、23日《青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