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外发现,农村的麦秆是个宝
张楠出生在青海省乐都县农村,祖祖辈辈为口终日在田里劳作。18岁读完高中时,考上师范学院的张楠,却因家里交不起学费,只有选择去深圳打工。
张楠先后当过玩具厂的操作工,当过售楼小姐。当操作工时她的月工资只有900多元,仅够吃饱肚子。当售楼小姐时,因收入完全靠业务提成,所以售楼小姐之间竞争十分激烈。与那些漂亮的女子相比,相貌平平、学历又低的张楠,常常会被一种无形的压力弄得心力交瘁。
2001年春天,张楠到好友的河南农村老家玩。在村里闲逛时,她发现了当地村民都在编织一些草帽、篓子、小筐子之类的家居用品,品种五花八门,材料就是庄稼地里没多大用处的麦秆。乍一看,既经济实用,又美观大方。好友自豪地介绍说:“不瞒你说,俺这里的老老少少都会编织活!一到农闲季节,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编,虽说卖不出大价钱,但好歹还能挣些油盐钱。”
听了这话,女孩的眼睛不由得一亮:眼下城里人都崇尚自然和绿色环保,如果我把这些草编制品运到深圳,赚都市人的钱,不就是一条现成的生财之道吗?
自然清爽,时尚草编迷倒都市丽人
张楠让好友留在河南老家等她的消息,自己则带着村里一位精通编织的女孩返回深圳。经过考察,她在深圳龙岗镇以每月1万元的租金,租下一个30多平方米的店面,取名叫“时尚草编”。那么多的草编制品,到底经营什么好呢?张楠决定先试销一种有特色的东西,等局面打开后,再经销其他品种,也许这样就容易成功些。于是,她马上就想到了女孩们最喜欢的包。
深圳的绿地青青,草香迷人。而草编制品也透着大自然的清香。第一批货发过来后,刚摆上货架,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艺品就令路过的行人纷纷驻足观赏。这些用麦秆编制的包,原始感特强,草编工艺凹凸有致,干草做成的小花也很有特色,仿佛还夹杂着田野的乡土气息。造型粗犷细巧。小,有旅游护照手掌包;大,有上下班使用的功能包;靓,有风情万种的时装包;粗,有去超市购物的包;精,有随身化妆包。拎包、背包、挎包、夹包,编织包品种多样。其外观的质感透着回归自然的野趣。从外面拥进来的一群女性,围着这些时尚的草包看的看,问的问,夸的夸,把小店搞得热闹非凡。
令张楠惊喜的是,开张第一天,她就卖出60多个包,除去成本赚了800多元钱。尤其在“五一”黄金周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拥进深圳,“时尚草编”店的生意更是火爆异常。那些日子,她每天的营业额最低都在4000元以上,最多的一天竟超过了万元,周围的朋友都亲切地叫她“麦秆姑娘”。
然而“麦秆姑娘”高兴得太早了,“五一”黄金周刚过,游客们纷纷离开深圳返乡,小店的生意顿时冷清下来。这样持续了一个多月,每天的营业额都只是在1500元左右,离她的心理预期相差很远。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了?张楠百思不得其解。一天,从外面进来几位时尚丽人,转了一圈什么都没买就要走,其中一位小姐对张楠说:“你怎么不进点儿草编家居用品呢?”小张心里一格登,随即不露声色地反问她们:“草编家居用品,会有人喜欢吗?”对方说:“怎么没人喜欢,放在家里,既能当工艺品点缀,又能放些书报、小玩具、遥控器等东西,多棒啊!”
这一番话提醒了张楠,回到住处,女孩开始琢磨,用麦秆能编什么样的家居饰品呢?看着房顶上吊着的彩带编成的风铃,她突然来了灵感:是啊,用麦秆也可以编成风铃的造型!还可以编成各式各样的小花,如果都市人的房间里多了一挂麦秆编织的风铃,会使他们的家里多几许田园趣味。
按照张楠的设计,用麦秆编织的风铃诞生了。风铃间点缀着各式的小花,用红红的线绳儿穿起来,绝对是一件精美而特别的手工艺品!这种观赏型的风铃上市后,每挂20~50元不等的低价位迎合了人们要求“物美价廉”的心态,因此很快得到了深圳白领的青睐。
一天,张楠看到家里的塑料CD架,又突来灵感:能不能把平时装VCD、DVD等东西的包、套换成草编的呢?然后她就做了一些样品放在店里,女孩们看了很喜欢。这次成功的尝试让张楠信心大增,此后她便细心注意从白领们的言谈中寻找新产品开发的方向。对于草编筐,有人想要大的,有人想要小的,怎么办?聪明的张楠就量好尺寸,一下子做了一套六个。没想到,这样成套出售的产品大受时尚女性的欢迎。
接下来,她又先后在市场上推出了草编台灯罩、首饰盒、果盘、茶垫等等。更绝的是一种利用草、麻、玉米皮等材料编织的装饰地毯,这种地毯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也可挂在墙上点缀居室,想像着走进这样一间散发着草香竹韵的居室,立刻感觉像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用张楠的话说,那段时间她看到什么东西都想把它变成草编的。不断冒出的新鲜创意给女孩带来了滚滚财源,到2002年4月,小店开张仅一年,她就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32万元!
中国“青春草”麦秆编出精彩人生
2002年秋季的一天,一位气质高雅的女士看中了一套草编筐,本来准备买,但后来却又遗憾地摇摇头走了。临走时她对张楠说:如果是彩色的该多好!此事对张楠的震动很大,她陷入沉思:每个家庭的家具颜色都不尽相同,只有用五颜六色的草编制品与之搭配,才会显得协调,才会突出美感。为什么这个常识性的问题自己竟然没想到呢?
经过查阅资料,张楠了解到,要使草编制品变得五彩缤纷,绿色环保,且不褪色,必须得从源头入手,解决原材料的问题。为此,她专门来到了深圳大学,经过向相关专家请教,终于掌握了没有污染的浸染原材料的一个简易配方。
很快,五彩缤纷的草编制品亮相了。因为这种彩色草编制品更适合与家具搭配,而且也更漂亮,结果一面世就引起了关注,销售极为火爆。不久,张楠根据顾客的建议,又独创性地为草编制品设计出了古朴清新的花鸟、山水、人物图案和花纹。投放市场后,更是俏销得供不应求。
2004年3月的一天,一位英国游客来到张楠店里,对这些做工精湛的手工艺品非常喜欢,一边看一边不住地点头称赞。最后,他看中了一套颇具中国民族特色的十二生肖系列。张楠请游客身边的翻译,为他讲解了其中的文化内涵,这位英国先生很感兴趣。尤其是当他得知,这些美丽非凡的草编工艺品经过了“煮、染、熏、编、扎、缝、剪”七道工序时,情不自禁地伸出大拇指赞叹中国民间艺人的技术。本来这套草编制品标价400元,可洋绅士硬是给了她1000元人民币,并连声说谢谢。后来才知道,这位先生竟是世界著名的剑桥大学的教授。其间洋教授还对张楠说,你的草编工艺品应该有自己的品牌,这样才能产生文化附加值。
张楠觉得这位英国游客的话很有道理。很快,张楠就到工商局完成了“青春草”商标的注册,并正式成立了青春草手工工艺品有限公司。
“酒香也怕巷子深”,张楠想到了网络,她把自己的产品图片一张张贴到了网上,还配上了文字介绍。把产品信息挂到一些商业贸易和邮购网站上,并注明了自己的联系办法。没过多久,就有30多家国内外代理商从网上看到了她的产品,并开始磋商代理事宜。仅去年圣诞节期间,她销售出的产品就多达1.5万件,获利20多万元。这些融合着东西方文化精髓的编织品就这样飘洋过海,走进了外国人的生活。
2005年春天,随着业务量的成倍增加,河南的供货已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张楠又从山东和陕西等地,联系了几家供货商。如今女孩的“野心”越来越大,她想把专卖店从深圳华强北一直开到广州的天河城、上海的城隍庙以及北京的王府井,让小小的草编工艺品横扫天下。
(李小龙摘自《涉世之初》2005年第11期,安玉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