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成长]踏梦起舞的人
作者:付韶华

《青年文摘(红版)》 2002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翟量是吃过大苦、经历过挫折的人。
       童年,他在贫瘠的矿山生活,9岁的时候,父亲在一次矿难中不幸遇难。母亲张秋英费尽千辛万苦把他姐弟俩拉扯大,而他却在懵懵懂懂中,跟老师作对,像块劣石顽固不化,固执地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高考落榜后,他清醒过来,却不得不到一家宾馆餐饮部当一名厨师,酷暑寒冬用笨拙的刀剁肉切菜,在锅台前吸油吸烟,然而,他不屈从命运的安排,暗暗积蓄着向上的力量,期待有朝一日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小厨师,锅台前蓄积向上的力量
       1990年10月,17岁的翟量高中毕业后来到了新余钢铁厂属下的袁河宾馆,在餐饮部当了一名厨师。
       餐饮部经理把翟量领到厨房,胖乎乎的王师傅满脸微笑地迎了上来,说:“哟,经理呀,又给我们增加新鲜血液啦?”经理说:“王师傅,这回的血液可不一样呢,人家是正儿八经的高中毕业生。”王师傅颇不理解:高中毕业生怎么还愿到这样的地方来?
       王师傅问:“翟量啊,听口音你好像是北方人,这样吧,你负责做面点。”翟量立即警醒过来,抢着说:“不行,不行,我还是学炒菜吧!”
       在他心目中,厨师不会炒菜,怎么算厨师,包水饺,蒸包子之类活计他早就会做。
       王师傅见他铁定了要学炒菜,便不好意思强行摊派,换了一副口气说:“灶台一分钟,刀下三年功。这是我们这儿的规矩。你刚来,一定要学会切菜、配菜,这是基本功。只有把基本功练好了,才能上灶台。”翟量听得直入迷,他没想到炒菜还有这么多讲究。
       翟量跟着切菜、配菜的伙计学了半个月后,负责采购的李师傅找到他。他对翟量说:“你干得很不错,头儿准备提前让你操刀,这样吧,我们的刀有两种规格,一种是1斤重的,一种是1斤半重的,你要哪种?”翟量说:“1斤的吧,轻快一点。”王师傅走过来,告诉他:“刀要重一点好,重的刀切起来省力。你还是要1斤半的吧!”
       王师傅于是手把手地教翟量运刀,说:“运刀不能用臂劲,而要用腕力,否则,不到半天,你整个手都会没力气。刀的前部用来切果蔬之类,刀的后部则可以斩骨头。记住,前切后斩,这样既可以省力,还能节省时间。”翟量看王师傅斩切如飞,刀和砧板之间的碰撞声像密集的鼓点,悦耳动听。他的头脑中,迸出一个词来:切配艺术。他发誓,要学到王师傅这种切、配菜的功夫,然后,再去考国家二级、一级厨师。王师傅对他很好,翟量觉得不好好做,真的有点对不起他了。
       第一次切菜,是一筐包菜,应该说,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了。翟量捋起袖子,提起刀来,一刀一刀地切下去。他切菜的动作很笨拙,节奏忽而快忽而慢,一点规律也没有。他学着用腕力,一会儿手腕就酸疼得厉害,无奈,整个手臂的力气都用上去。最后,握刀的右手像失去知觉一样,一点劲都没有。翟量回到家中,几乎用哭腔对妈妈说:“妈,太累了,我有点受不了。”他妈妈安慰他:“没事的,适应了就好了。你现在还没有适应下来。”母亲说完,回到房间,悄悄地抹眼泪。
       翟量力求把菜切配得更完美一些,在同事面前,即使干不动了,也不喊一声累。然而,无论他怎么用腕力前切后斩,到头来总是不得要领,自己累趴下了,菜却切得长一块短一块,厚一片薄一片。灶台的掌勺师傅笑嘻嘻地说:“翟量,你切的菜比狗啃的还不如!”他这不经意间的笑话,深深伤害了翟量的自尊。翟量肚子里窝了一肚子火气,却不知往哪儿撒。
       1991年2月,正是学生的寒假,翟量以前的同班同学相聚在一起,共叙离别半年的同学之情。他们当中,有复旦的,有北京科大的,有华南理工的,除翟量之外,都是大学生。同学用欢快、激昂的腔调谈论各自的大学生活……翟量听得一头雾水,不知他们在说些什么,只蒙蒙地感到大学生活一定有趣。
       他一个人静静地坐在一旁,默不作声,羡山羡水一样羡慕这帮昔日亲密无间的同学。在江西师大读书的王玲走到翟量身边,轻声地问:“你复读成绩怎么样?”翟量说:“我没有复读,在招待所当厨师。”王玲的嘴巴长时间地张成O型,和她一样,所有的同学对他的选择无法理解。有同学说:“你该回去复读!”有人说:“你这样会毁了一生的幸福!”
       翟量回到家中,心情一直很沉重,同学的话刺到了他内心的痛处。他其实并不觉得厨师很低等,只是自己做厨师,怎么也提不起兴趣来,这是他最苦恼的事。他也想过不做,可自己每个月少了这60块钱工资,对母亲对家庭不能不说是一个负担,他只有隐忍着做下去。
       春节前夕,省主要领导陪同国家能源部的领导来新余钢铁厂视察。餐饮部集中了一些国家一级厨师,为来视察的领导烧菜做饭。翟量被晾在一边,王师傅领着几个老切配师傅亲自操刀。当灶火燃起,菜香飘来的时候,翟量看得目瞪口呆,那场面真是壮观,那技术真是到家了。这一次,他坚定了做厨师的信念,买来许多书籍,争取把厨艺提高到文化的层次。
       过完年,王师傅给翟量换了一个工种,切肉。一大早,屠宰场送来一肉(半头猪),翟量就负责把脊骨、排骨卸下,然后,把鲜猪油切在一边,把瘦肉切在另一边,肥肉归肥肉,五花肉归五花肉,最后换把刀,把各类型的肉切成薄片,搭配好,方便厨师烧菜。这么一来,往往是一整天,翟量累得有气无力,回到家就不能再动弹了。第二天一上班,他又要做同样的事情。
       1992年2月,翟量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国家三级厨师。同年4月,新钢电视台的一批记者来袁河宾馆吃饭。他们说说笑笑走进厨房,问道:“师傅,今天有什么菜?”离开厨房之际,他们发现屋角的台秤,纷纷走上秤台,称体重。由于长时间使用,砝码被油渍遮得看不清,记者们叫道:“这秤怎么看嘛?”翟量走向前去,很礼貌地说道:“你好,我是这儿的厨师。我来帮你们看秤吧!”记者们抬头一看,见是一个讲得一口纯正普通话且长得不错的年轻小伙子,顿时有点惊讶。
       其中有位记者说道:“小伙子,你普通话讲得不错,是北方人吧?”翟量颇为自豪地说:“我在北京读过两年高中,在那儿学会讲普通话,我还是学校里的播音员呢。”另一个随口说道:“到我们电视台来吧,你很适合播新闻。”翟量激动地说:“真的吗?如果能去我真是太高兴了。”旁边的记者附和着说:“真的,不信你问问我们的刘(副)台长!”刘副台长微笑着点点头,说:“年轻人,好好准备,有机会的。我们最近要在厂里招一批播音员!”
       下班后,翟量激动地对母亲说:“妈,新钢电视台的记者要我去当播音员。”他母亲也很高兴,说:“要是能去得了,你可要好好干!”翟量于是不分日夜地练习自己的发音,他把一本字典放在案头,见有拿不准音的,赶紧查字典纠正。
       1992年5月,翟量经过笔试、面试,考进了新钢电视台,成了他们的聘用播音员。电视台对他非常满意,放手让他当《新钢新闻》节目的主持人。
       翟量通过自己的努力,总算拥有了一张属于自己的办公桌,实现了人生的跨越。他在人生的窘迫之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蓄积着改变人生的力量,终于得到了回报。
       勇于拼搏,企业播音员挤进了“北广”大门
       翟量在新钢电视台主持新闻节目之后,一下子成了新钢的“名人”了。他在厨房的同事,见人就感叹:“真没想到,我们当厨师的还能在电视台播新闻。”有些人说:“知道不?天天播新闻的那小子,以前是厨师!”话中的意思,一半是捧,一半是贬。翟量从小厨师摇身一变,成了新钢人人尽知的播音员,他并没有把尾巴翘上天,而是像在厨房里做事一样,保持一颗平常心和一种向上的精神。
       通过自己的努力,翟量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播音水平,还学会了采编,扛一台摄像机出去能拍,塞一盘带子到编辑机能编。领导对他非常满意。这一年,翟量才19岁。
       1992年11月,中央电视台在北京举办了一期“全国工矿企业电视台播音员培训班”。翟量以其突出的表现,被新钢电视台选送到北京培训。在北京,翟量认识了北京广播学院的李钢老师,李钢非常钦佩他积极向上的精神,鼓励他考北广。李钢说:“你有很大的潜质,在播音方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不到我们北广来,真的可惜了。”翟量说:“李老师,我已经好几年没摸高中课本了,能考上吗?”李钢笑了:“你可以考我们的‘播音干专班’,属成人性质的,通过成人高考就行了。进来后,成绩好可以升本科,那就属于正规文凭了。”培训完后,翟量一边坚持工作,一边复习高中的课程。他高中是读理科的,没学过历史、地理、生物,这回却要从头学起。为了做到万无一失,翟量不分昼夜地啃课本,夜里一两点钟,他的窗口常常是灯火通明。那一年,翟量的邻居都这样教训孩子:“你看看电视台的翟量,为了考大学,哪天夜里2点钟以前熄过灯?”
       有激情就会有动力。翟量对播音充满了激情,所以对工作、对学习,都有很大动力,都很投入。眼睛熬红了,他用凉水洗把脸;困倦了,眯一会儿,他又开始了。
       1993年3月,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专业面试在全国铺开,南方片的考场设在江苏南京。翟量一个人跑到南京,胸有成竹地踏进考场。他往评委席一看,真巧,李钢在那,李钢注视着他,面带微笑朝他点头。
       从考场出来后,翟量找到李钢,满怀期望地问道:“李老师,我考得怎么样,能不能上北广?”李钢说:“看得出来,你是花了一番功夫的,这样吧,回去好好准备文化课。”
       1993年9月,翟量如愿地考上北京广播学院,成了播音干部专修班的一名新生,终于圆了自己的大学梦。在大学校园里,翟量见到了许多仰慕已久的播音大师。听大师讲课,他如沐春风,学识和播音水平都增长很快。这其中,罗莉老师对他的影响最深。
       罗莉老师有浓重的“精英意识”,喜欢培养有素质有潜力的好苗子,她对翟量特别喜欢,希望把他教成一个“播音精英”。有一次上课,朗诵《谁是最可爱的人》,罗莉老师要求每个同学都要读透稿子,理解文意,她点名叫翟量示范朗读。翟量读着读着,罗莉老师的脸色就相当难看了,打断他说:“挺起胸膛,提起气来!”没过一会儿,她又插话:“把声音延展开来,把感情集中起来!”最后,罗莉老师还是不满意,可她不知道,翟量当天得了严重的感冒。
       上完罗老师的课,翟量便回到宿舍休息。夜里,室友叫来了同学郎咏淳,郎咏淳曾获得南京铁道医学院中医学学士学位,有一手绝好手艺,被同学称为“银针”。室友说:“银针来了,让他给你做针灸吧!”郎咏淳说:“是你啊,大厨师,病好之后,可得烧几个好菜慰劳我。”翟量说:“好啊!”
       第二天,罗莉老师提了水果和药,走进男生宿舍,看望翟量。她说:“昨天上课,是我错怪你了,对不起!”翟量很感动,说:“谢谢罗老师。”罗老师则说:“我从来没上过男生宿舍,这是第一次,你是我最满意的学生,希望你不要辜负老师的一片心意。”翟量激动地点点头,眼里噙着感动的泪花。
       病好之后,翟量没有食言,在宿舍里偷偷地烧了几个好菜款待郎咏淳他们。同班播音专业课的李湘也来赶场,她那副清纯可爱的模样,很能调动气氛,大伙乐呵呵吃了个痛快。
       1995年10月,翟量通过学院内部严格的考试,升入正规本科班学习,达到了进校前定的目标。
       1996年2月,翟量分配在浙江电视台实习,编播新闻。这个时候,他的水平比在新钢电视台高出了一大截。他虚心好学,苦求上进,深受台领导的好评。
       挑大梁,好小伙破茧而出成“省脸”
       1996年8月底,翟量分配到江西电视台做新闻节目主持人,主持早、中、晚全天候的新闻。9月10日,京九铁路正式通客车,翟量在南昌火车站报道的现场新闻《京九通车,南昌迎来第一批香港游客》影响很大,在《午间新闻》播出后,当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也播出了,翟量在江西台的声誉一下子就打开了。罗莉老师在北京也打来了电话:“看到你报道的新闻,总的来说还不错,不过在口语方面还欠缺一点。”
       1998年8月,江西九江遭遇特大洪水灾害,作为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翟量亲临抗洪第一线报道,他冒酷暑顶烈日上大堤,坐汽艇,深入受灾户中间,手持话筒向全省、全国报道军民团结一心勇斗洪魔的事迹。他的吃苦精神让很多被采访对象都深深感动。
       9月24日,中央电视台在北京举办大型直播晚会《抗洪精神颂》,翟量作为受灾省份的代表,参与了晚会的主持。播新闻,翟量是驾轻就熟,主持大型晚会,特别是直播,他还是头一回,心中不免忐忑不安。在10名晚会主持人中,翟量最年轻,显得有点稚嫩。
       第一次联排,翟量过度紧张,出现“忘词”,半路卡了壳。再联排二次,仍然出问题。中央台的朱军给他说了一句经典的提示语:“翟量,对这样的晚会,你应该‘目中无人’,做到这一点,就不会紧张了。”彩排后,在他前面出场的内蒙古台主持人苏日娜陪他反反复复地练了几回。回到宾馆,翟量用凉水洗把脸,对着镜子,一遍又一遍地念台词。正式演出的时候,一切非常顺利,翟量以其醇厚的男中音,吸引了全国不少的电视观众。
       此后,翟量参与了国庆50周年文艺晚会、江西电视台台庆30周年晚会、江西省文联成立50周年晚会、2001年江南三大名楼中秋晚会等一系列大型晚会的主持,均大获成功。
       2002年3月1日,全国“两会”江西电视台报道组第一次出现在北京。作为骨干播音员翟量参与了全过程的播音工作,这次播音,翟量经受了极大的考验,他的水平也得到充分的展示。
       2002年3月5日下午3点,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来到江西代表团,和代表们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两会期间,江总书记的第一站就来到江西代表团,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给了江西人民极大的鼓舞。面对这一重大新闻,设在人民大会堂的中心报道组先期拍摄了大量珍贵的镜头,但记者出稿、领导审稿花费了不少时间。
       下午6点10分,翟量才把稿子拿到手,这时离播出时间还剩20分钟。他没有时间通读全文,为了抢时间,只好把稿子铺在话筒前,张口就开始录播。在前方坐镇的江西台台长,心悬了起来,一旦卡壳,非误播不可。现场安静下来,只有翟量浑厚有力的声音在回荡,录音机上的数字一个劲地往前跑。9分11秒过去了,翟量一字不误地把新闻播完了,中间没有任何卡壳。台长情不自禁地带头鼓掌,全场掌声一片。
       事后,台长说:“也许换任何一个人来,可能都会造成误播。翟量真是不错啊!”
       翟量,这个年轻的江西“省脸”,这个曾蝉联了四届江西广播电视优秀作品一等奖的优秀播音员,用他自己创造的神话证明了一条朴素的真理——成功永远只垂青那些有准备、有恒心、有毅力的人。
       (张立民摘自《年轻人》2002年第9期)